情境教学法在农村小学德育工作中的运用
作者: 胡天霞【摘要】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富有创造性和实践性的教育方法,逐渐在农村小学德育工作中广泛应用。它强调将知识和技能融入具体的生活场景中,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实践,从而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然后介绍了情境教学法的概念和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情境教学法在农村小学德育工作中的实际应用策略,旨在为农村小学德育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实践经验,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德育水平提升。
【关键词】农村小学;德育工作;情境教学法;价值;问题;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14—0036—04
在农村小学德育工作中,应用情境教学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理论意义上来讲,首先,情境教学法突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提倡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和实践德育知识,使德育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情境教学法强调知行合一,要求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将德育知识融入实践,使德育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提高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其次,情境教学法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设计不同的情境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德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教育的针对性。从现实意义上讲,通过情境教学法,学生可以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学习和实践德育知识,使德育更加贴近实际,提高教育的实效性。为了更好地发挥情境教学法的优势,农村小学应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不断探索和创新德育的方法和手段。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情境教学法在农村小学德育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品德素质。情境教学法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将抽象的道德知识具体化为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学习和实践道德知识,加深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他们的品德素质[1]。在农村小学德育工作中,情境教学法强调知识与行动的结合,要求学生将所学的道德知识付诸实践,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通过在真实情景中进行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道德观念的内涵,增强道德行为的自觉性,从而提高道德素质。不仅如此,情境教学法还要求学生在情境中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2],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创新、艺术创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意识。此外,情境教学法还可以通过设置道德典型和榜样人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道德情感的价值,如同理心、爱心等。通过情感的体验,学生会在内心深处形成对道德价值的认同,从而自觉地提高自己的品德素质[3]。
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将学习内容与真实生活情境相结合的教育方法,在农村小学德育工作中,情境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农村小学周边的自然环境非常丰富,例如农田、山川、河流等,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组织学生进行采风、观察、调查等活动,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感受道德与自然的联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德育。同时,农村社区文化非常丰富,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教师可以利用社区文化开展情境教育,组织学生参加传统节日活动、参观当地的历史文化遗迹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背景。此外,角色扮演是一种生动有趣的教育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体验道德与品德的含义,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诚实、友善、勇敢等角色,让他们在扮演的过程中深入理解这些品质的内涵,从而更好地接受德育[5]。游戏也是学生喜欢的活动之一,教师可以利用互动游戏进行情境教育,并组织学生进行情境角色扮演、团队合作等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当今社会,社会责任感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素质,这也是现代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培养目标[6]。对于农村小学生而言,培养社会责任感同样是十分必要的。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将学习内容与真实生活情境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教学方法,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社会责任感。它可以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深刻体验到自我管理的重要性,例如在野外探险中,学生需要管理好自己的安全和行动,这可以帮助他们培养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此外,情境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参加集体活动,通过集体的努力和协作,学生可以感受到自己在团队中的作用和价值,从而培养团队意识和责任感。
二、当前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农村德育工作流于表面。当前,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农村德育工作流于表面,缺乏深入的思考和实践。传统的德育方法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实际体验和参与,导致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停留在表面,难以真正内化为自己的品行。德育应该注重实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和实践道德知识。然而,在农村地区,德育实践活动较为有限,导致学生缺少实际操作和体验的机会,难以将道德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此外,德育不仅包括道德知识的传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情感教育往往被忽视,导致学生对道德价值的认同感不足。
2.受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首先,在农村地区,由于缺少文化氛围,一些不良文化在当地比较流行,如电视、网络、手机等媒体上的低俗内容和不健康的价值观,这些文化会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消极影响,而在德育工作中,这些负面影响往往难以避免,给班级的德育工作带来挑战。其次,社会不良文化往往是对传统文化、先进文化的排斥和抵制,这种现象可能阻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最为关键的是缺乏科学的德育方法,很多农村小学缺乏专业的德育人员和德育教材,导致德育工作往往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农村小学班级管理不够严格,教师对学生的言行表现难以及时纠正和指导,班级纪律较为混乱,这些都会对班级的德育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3.学校对德育的管理不到位。德育工作需要有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工作流程,但是部分农村小学缺乏明确的管理制度,导致德育工作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一些学校管理层没有充分认识到德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将德育工作视为次要任务,导致德育管理不到位。同时,学校德育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缺乏专门负责德育工作的部门或人员,导致德育工作的计划、组织和实施力度不够。此外,学校在德育工作中过于依赖传统的教育方法,如灌输式教育、讲述式教育等,忽略了学生主体地位和实际需求,影响了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不仅如此,学校的德育评价机制也过于简单或片面,无法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德育表现,难以有效地激励和引导学生参与德育活动。
三、情境教学法在农村小学德育工作中的运用策略
1.创设生活化情境。生活化情境是指将教育内容与学习者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通过模拟或重现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和问题,提高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情境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和技能是在特定情境中习得的,应用于实际生活才能发挥出最大价值。生活化情境通过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和问题,让学习者在具体情境中掌握知识,增强知识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情境教学法需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学习背景,挖掘农村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创设问题情境。在创设问题情境后,需要提供多样化的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应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不同思维方式和背景,以及不同的资源条件和文化传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多方面思考,并通过合作学习和交流来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此外,在情境教学法的实施中,还需要建立评估机制,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指导后续的教学和学习。评估机制可以包括课堂测试、小组讨论、个人总结等方式。这些实施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创设视频教学情境。视频教学情境是指通过视频媒介将教学内容和情境结合,为学习者提供一个丰富的、直观的学习环境。多媒体学习理论认为,通过整合多种信息呈现教学内容的方式,可以提高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效果。视频教学情境强调学习者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兴趣和进度进行学习,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自我管理、自我调节和自我激励能力。在视频教学情境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将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习者,以加深学习者的理解和记忆。对于教师而言,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农村小学生的生活环境和需求,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日常生活,从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设计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身边的环境和生活氛围。此外,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创设教学情境。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可以将实践活动作为情境,带领学生参观当地农田或农村社区,通过现场拍摄和录制视频,让学生体验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乡村文化,从而更好地理解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道德观念。创造视频教学情境是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平。
3.创设游戏化情境。构造主义认为知识是借助个体与环境的互动过程构建的,游戏化情境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丰富的环境,让他们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主动地建构知识和技能。不仅如此,社会认知理论强调学习过程中的观察、模仿和社会互动。游戏化情境中的角色扮演、协作任务和社交互动等元素,有助于学习者在社会环境中观察、模仿和交流,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游戏化情境是一种以游戏为基础的教育模式,通过游戏的形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农村小学德育工作中,可以采用游戏化情境的方式来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一方面,教师可以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掌握德育知识和技能,例如“德育大富翁”“德育接力赛”等,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学会如何守规矩、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等。游戏化情境中的即时反馈和评价机制,有助于学习者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估,了解优点和不足,这种反馈机制可以帮助学习者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将实践活动与游戏化情境相结合,例如农村生态旅游活动、义务劳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游戏化情境,从而更好地理解道德和品德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4.创设问题化情境。问题导向学习强调学习者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问题化情境通过提出问题或挑战,激发学习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问题化情境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解决现实问题的环境,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学习和探究知识。不仅如此,元认知理论强调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监控和调整。问题化情境通过设置问题,促使学习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考自己的学习策略、方法和进度,提高元认知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任务,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在任务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方式,例如,让学生分析问题的成因和后果,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措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例如,可以组织环保知识竞赛、展览和分享,让学生在竞争与合作中学习德育知识和技能。创造问题化情境是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问题化教学方式,可以将学习内容与现实问题相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平。
总之,情境教学法是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创新和探索,不断完善和优化教育内容和方式,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教育体验。
参考文献
[1]徐红霞.基于情境教育理论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3(03):109-112.
[2]朱兴国,郭本禹.情境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同论域[J].青海社会科学,2022(02):75-81.
[3]岳丹丹.农村小学的德育现状调查及策略研究——以某农村小学为例[J].新农业,2021(24):20.
[4]陈嶷峰.巧用“互联网+”教育创新农村小学德育模式[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4):86.
[5]周易祥.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管理工作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8(03):69.
[6]袁源.浅谈情境教育下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J].汉字文化,2021(20):102-103.
(本文系2021年度甘肃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情境教育在农村小学德育工作中的有效实施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1]GHB0223)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