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多样化课后服务活动的探索
作者: 周毛草【摘要】“双减”政策的实施,着力减轻了学生课后学习压力。随着配套政策的陆续实施,各学校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开展了课后服务活动,极大地推动了教学改革与创新,对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提升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文章从“双减”背景下小学课后服务现状、多样化开展小学数学课后服务活动的重要性、“双减”背景下多样化开展小学数学课后服务活动这三个方面,提出了“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多样化课后服务活动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双减”;课后服务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14—0054—03
小学课后服务活动的开展,不仅减轻了家长和学生的压力,还为学生发展兴趣爱好腾出了时间,极大地推动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与改革。随着教学内容日益丰富,学校、教师需要进一步丰富与改进小学数学课后服务活动的内容与形式,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为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提供保障。基于此,笔者就此展开论述。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课后服务现状
“双减”政策实施后,学校着手开展数学课后服务活动,让学生在校完成课后作业,切实减轻了学生的作业压力,为学生腾出时间来培养兴趣爱好。目前,课后服务活动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1.课后服务活动多样化。宏观角度来看,不同地区小学数学教学的情况有所不同,采用课后服务活动的形式也不尽相同。尤其对牧区学校而言,课后服务活动不可或缺;教师应对学生课业压力的解决方式不一样,采用课后服务活动的形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后服务活动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特点。
2.课后服务活动经验不足。对于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来讲,开展课后服务活动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后服务活动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课后服务活动开展的效果,需要学校和教师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使之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二、开展小学数学多样化课后服务活动的重要性
1.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双减”政策的实施,旨在通过政策促进小学教学改革,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1]。多样化课后服务的开展是“双减”政策在教学改革中的具体应用,更好地满足了学生的发展需求,推动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3.提高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效率。小学数学课后服务活动主要针对学生的课后学习任务展开,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差异,会对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效率及质量造成影响。单一的课后服务活动只能兼顾到大部分学生,而其余学生的课后服务学习效果总达不到预期效果。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多样化课后服务活动,正好能满足更多学生的课后作业辅导需求,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数学作业的完成效率和质量。
4.减轻学生课业压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数学作业大都与计算有关,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思维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开展多样化课后服务活动不仅能帮助优秀学生高效完成课后作业,还能帮助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按时完成课后作业,有效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三、“双减”背景下开展小学数学多样化课后服务活动的策略
1.加强服务管理,完善课后服务管理机制。现阶段开展的课后服务活动有优势,也有弊端。其优势表现为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学生的作业问题,重点照顾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而实现课后作业辅导的兜底。而这样做的弊端是无法保障课后服务活动效率,整体服务进度受到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可以建立完善的课后服务活动管理制度,帮助教师精确服务目标,提升整体服务效果,服务更多的学生,让他们能够在课后服务活动中顺利完成课后学习任务,从而减轻课余时间的作业压力。
例如,学校可以根据现阶段课后服务活动的实施情况制订管理机制,为小学数学课后服务活动提供积极的制度保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难发现,课后服务活动远比课堂教学情况复杂,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更加凸现。学习能力突出的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点拨,在较短的时间内高效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学习方法掌握得比较科学的学生,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但是,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完成数学学习任务的效率比较低,这类学生需要教师重点关注,会占用教师较多的辅导时间和精力,直接影响课后服务活动的整体效果。由此可见,缺乏完善的课后服务活动管理机制,会影响课后服务活动的高效开展。因此,学校要立足课后服务活动的实际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有效提升教师的课后服务活动效果。另外,小学数学教师也需要加强管理服务意识,充分利用学优生的优势,提升课后服务活动效果。如,教师可以分解教学服务总体任务,梳理课后服务的整体思路,将课后服务目标分解成若干实施难度小的分支任务,采用“小组负责制”开展课后服务活动。具体讲,教师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习能力较强、具有服务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再指导小组长细分工。通过“小组负责制”的方式分散压力,负责整个小组的任务,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减轻教师的压力,有助于总体服务效果的提升。
2.联合社企力量,完善第三方机构服务质量考评机制。多样化小学数学课后服务活动的开展,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资源支撑[2]。教师精力有限,在课后服务中能够照顾到绝大部分学生已实属不易。现如今,社会教辅行业发展日新月异,能够从专业的角度实现精准辅导。为了使课后服务活动质量得到保障,学校完善第三方机构服务质量考评机制,为需要课后精准服务的学生提供相应的服务。
例如,学校对入驻学校的第三方交付机构进行资质审核、对入驻的教师进行课后服务业务考核,通过周期性考核与学生反馈,促使第三方服务机构的服务活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数学教师与入驻教师合作,组织学生开展多样化课后服务活动,帮助更多的学生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为了更好地开展数学多样化课后辅导活动,学校可以细分课后服务活动类型,让第三方服务机构的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课后活动,数学教师集中精力筹划多样化课后服务活动的设计,有效推进课后服务的开展。
3.依托智慧教育平台,丰富课后服务活动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在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充分运用,进一步推动了教育公平的实现,有效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教师可以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充分利用平台提供的优质教育资源丰富课后服务活动内容,提高课后服务活动的质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提高课后服务活动的效率,让学生深层次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
例如,在开展“倍的认识”内容服务活动时,为了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教师遴选和调整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的教学资源,将其融入数学课后服务活动中,提升数学课后服务活动的综合性、趣味性,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关于“倍”的知识,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对数学课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践证明,依托智慧教育平台的优质教育资源,丰富小学数学课后服务活动内容,是推动多样化开展小学数学课后服务活动的有效策略。
4.家校联合,创建健康的学习环境。“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家校联合”的方式,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学生的课后服务。传统教学中,通常都是教师辅导学生,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得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家校联合,向家长了解每一位学生在家学习情况,可以制订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调动家长的力量帮助教师精准开展课后服务活动。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家长群”定期了解学生在家学习情况,如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使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在校学习情况进行综合性对比和判断,从而制订出具有针对性的课后服务辅导计划,提升课后服务活动的辅导质量。教师也可以邀请有专业特长的家长参与课后服务活动,对课后服务活动的开展提出建议,从而推进小学数学课后服务活动的创新发展,使之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课后学习需求。同时,家长作为学生的监护人,应及时了解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效的学习方法。实践证明,家校联合的方式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之,“双减”政策及其配套文件的实施,为小学数学教师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小学数学教师想要取得良好的课后服务活动效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从多个方面解决课后服务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有效推动多样化开展课后服务活动的改革与创新,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赵艳丽.“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后服务与作业设计实践研究[J].求知导刊,2023(01):02-04.
[2]史福天.基于“双减”背景的小学数学课后服务提升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35):156-158.
编辑:徐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