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作者: 张堂喜

【摘要】阅读是学生感知世界、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思维能力和判断力。但在当前,一些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盲目追求高效,只注重知识点的传授,而忽略了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导致学生在阅读中浅尝辄止,呈现出“割裂式”“碎片化”的现象。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深度学习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首先分析了深度学习的内涵,然后就深度学习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作一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深度学习;内涵;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14—0099—03

随着新课改的贯彻与落实,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注重对字词的讲解,还需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帮助学生深层次地理解课文的内涵和意义。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可以提供更多个性化、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语文水平,强化自身对语文知识的想象力和理解力。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深度学习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深度学习的内涵

“深度学习”和“表面学习”是相对应的两种学习方式。“表面学习”侧重于对知识的表面理解和记忆,学生只关注问题的解答和答案的准确性,而缺乏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思考。“表面学习”的学习者往往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和获取好成绩,而忽视了知识的内在意义和应用[1]。而深度学习强调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思考。学生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对知识点的了解和记忆,更注重对知识的探索、关联与应用。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和实践,不断地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学习更为有意义和可持续。在语文学习中,深度学习的学习者不仅是记住字词的意义和拼写,更注重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和理解,关注作者的观点和意图,并能进行批判性分析和创造性表达[2]。此外,深度学习还强调学习者对语文知识的应用,例如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对此,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采用“深度学习”的方式,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举一反三,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二、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1.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活动有着导向、激励和评价的功能,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3]。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帮助教师确定教学的重点和核心内容,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向。但据调查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在教学前没有充分理解教材的内容和结构,导致对于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不明确。一是多数情况下,一些教师常以教材为主,但忽略了学生的学法、接受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目标设定得过大过多,超出了教学内容的范围;二是教学目标的内容没有完全涵盖教学内容的范围,过于笼统,不能起到一目了然的教学效果,学生没有学到多少实用的东西。

2.教学模式单一。新课改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直接面对文本,充分地去读书,提升读书的积极性,充分理解词句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使学生感受和体验文章所蕴含的情感态度和思想价值[4]。但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原则,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在阅读课上仍是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而且,在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只是一味地以自己的讲解为主,大块说教,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单调,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教学效率不高。

3.教学内容没有针对性。一是教师缺乏了解学生。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学习能力、个性特点都是不同的,如果教师事先不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就不能充分驾驭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就无法抓住重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从而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二是受时间和教材的限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受时间、教材和课程要求等因素的限制,无法在教学内容中进行个性化和有针对性的调整。三是教学设计不合理。教师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准备过程中未能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活动[5]。

4.单一的评价体系。一是一些教师过于强调阅读的单一维度,而忽视了学生的其他语文综合能力。语文教学涵盖阅读、写作、听说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评价体系也应该相应地综合考虑学生的各方面表现。二是每个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的优势和需要不尽相同,评价体系也需要有一定的弹性,要能够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评价和指导。如果只强调分数和排名,就会导致学生过度追求应试成绩,而忽视对阅读的真正理解和兴趣培养,进而影响到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以及深入思考和理解的能力。

三、深度学习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1.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明确的教学目标不仅能指导教师的“教”,更能强化学生的“学”。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差异,设置不同层次的目标。对于学困生,目标可以定为对文本的基本理解和字词的掌握;对于中等生,可以定为对文章的主旨和细节的理解;对于优等生,目标可以定为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评价。其次,在阅读活动中可以设置一些有挑战性的任务,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与探索。比如,要求学生进行主题相关的研究、进行文本比较、设计角色扮演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6]。

2.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一是表演式教学方法。表演式教学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能有效活跃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对此,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表演的氛围,让学生通过表演引起心灵的共鸣,进而深入地挖掘出教材所蕴涵的教育意义,并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二是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指向学习的本质,是一种基于真实情境的系统性的学习和研究活动,它不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它的优势恰恰在于能克服知识学习与思维的割裂状态从而做到知行合一,满足不同学习风格和技能水平的学生学习需求,并在多样的学习小组中创建积极的沟通氛围和协作关系。三是个性化学习。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比如可以通过学习管理系统、在线教育平台等实现,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和开发自己的学习潜力。

3.提升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一是针对学情确定教学内容,生成教学过程。教师可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成不同的阅读小组,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安排不同的阅读任务和教学内容。对于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容易理解的阅读材料,逐步提高难度。对于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挑战性的阅读材料,培养其深度阅读的能力。二是根据课程来确定。比如,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带拼音的童话故事和寓言故事来读。升入中高年级以后,就可以选择难度稍高一些的儿童文学、杂志刊物和科幻小说等不同类型、内容的多种书籍来读。

4.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一是评价主体多元化。在深度学习背景下,单一的教师评价模式已无法满足当今评价的需求。对此,要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我们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可以建立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的评价模式,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能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自己,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自尊、自信,还能让学生之间合作共处、取长补短,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完善。二是评价内容多元化。过去,教师评价学生主要看学生的学习成绩,这种评价方式显然是片面的。深度学习背景下,我们要一改过去的做法,关注点不能仅放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而是要从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进行考查,既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又要结合实际,调动学生多方面潜能,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能力。三是评价方式多元化。在新课程学习评价中,单纯的书面测验和考试已经不能适应语文课程的发展,运用多种评价方法进行教学评价愈发显得重要。对此,教师可将量化评级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丰富评价与考试的方法。如,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行为观察和开放性考试等,追求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总之,在现代教育中,深度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思想,它强调的是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教学,注重学生深入思考、自主学习和发掘问题的内在意义,对此,就需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断地进行革新,采用深度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进而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孙桃林.深度学习视域下关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J].江西教育,2020(13):167.

[2]肖东志.探讨深度学习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论坛,2020(03):35-36.

[3]吕元霞.深度学习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12):03.

[4]牛雅婷.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J].新课程,2021(11):17.

[5]郭云娟.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语文名著阅读项目化学习教学设计——以《昆虫记》为例[J].语文新读写,2022(10):03.

[6]刘玲.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小语课堂教学研究[J].华夏教师,2022(09):05.

编辑:郭裕嘉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