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阅读“以读促写”教学实践探索
作者: 杨美林【摘要】阅读与写作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以读促写”将阅读与写作有机整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有助于改变单一、机械的写作教学模式。本文在分析目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简要阐述“以读促写”理论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高中英语教材中的阅读语篇教学实践,提出了运用语篇中的词块、问题情境及篇章结构等三大循序渐进的“以读促写”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14—0117—04
阅读与写作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既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阅读是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写作是语言输出的主要方式。核心素养下的英语阅读教学不仅仅是基于一定任务的知识获取,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将所读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语言,即通过写作表达出来;核心素养下的英语写作教学也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单一机械的模板式训练,更注重的是通过写作培养学生对输入语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及思想的表达。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是当前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从学科的核心素养层面还是从语言学习特点的层面,与语言知识学习相比较,英语思维的学习和发展是更高层级的要求。然而,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读写分离现象比较突出,教学效果不甚理想。而以读促写教学将英语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帮助学生通过阅读与作者交流,进而借助阅读各种文体的经历用读者能够理解的语言和形式进行写作,会使英语写作教学事半功倍。因此,笔者提出了基于高中英语教材阅读语篇中的词块、问题情境及篇章结构进行“以读促写”的阶梯式写作教学实践,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助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20世纪80年代初,阅读和写作语篇语言学家们对语篇结构、内容开始进行深层次研究,他们发现“在阅读过程与写作过程中构建语篇结构内容时,阅读者和写作者采用的认知机制竟高度相似[1]。”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及Swain的可理解性输出假设理论是“以读促写”的主要理论依据。Krashen主张想要学会一门语言,就需要接受高于现有语言水平的可理解性输入。Swain提出通过语言输出可以检验语言是否规范,从而深入掌握知识。语言输出的方式除了口头输出之外还有书面表达。
我国对英语以读促写教学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于国外,理论研究教学模式多借鉴国外的教学模式。胡春洞是我国最早提出语言技能综合教学思想的英语教学法专家,他首次提到“外语教学路子是总体的,或者说是整体的、立体的、综合的、全息的[2]”。“刘上扶把国外的“阅读—讨论—写作”综合教学法引入国内,这种综合教学法把阅读、讨论、写作这三个环节结合起来。阅读与写作之间是一种相互促进互相作用的关系,写作基于阅读,写作材料和言语表述来源于阅读,他的观点充分说明了阅读和写作的紧密联系[3]。”我国的英语教育专家王蔷提出:“英语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教学方法应该综合起来,并通过设置不同类型的任务,实现整合综合技能训练的目标[4]。”
这些理论都充分证实了英语语言学习中读写整合的重要性,但对如何分步渐进地将读写整合教学落到实处,有效推动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并无明确清晰的阐述。故笔者结合高中英语教材,在单元阅读教学中融合阅读理解与写作训练,通过半控制型写作指导学生进行由易到难的阶梯式写作教学,切实体现“以读促写”,将英语写作教学系统化,从而形成比较完善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基本模式。
二、阶梯式以读促写写作教学的实践与分析
1.运用阅读语篇中的的词块进行以读促写教学。词块是语言使用者在语言输入和输出过程中频繁使用的,具有特定语义和结构并以固定或者半固定形式存在的有利于提高语言生成能力的固定搭配、习惯用语和句式。例如,an old friend of mine,take my suggestions,into account, seek help from your teammates,It is likely that...等。词块的构成成分受语义结构和语义搭配的双重限制,记忆不易出错,并且可以从记忆中整体提取,不需要再考虑此举组合的规则或结构的正确性,可帮助学生减轻遣词造句的负担。因而通过运用词块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提高英语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地道性,增强语句的流畅度和连贯性,同时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和成就感。
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的阅读文章题材丰富,贴近生活,语篇中有大量的可以用于写作的词块。因此,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通过阅读发现,理解并运用词块进行写作训练,不仅能够增强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积累词块,提高其用英语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从而达到以读促写的教学效果。以北师大版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必修一Unit1 Life choices Lesson3为例,可以进行如下读写任务设计:
Task1. Read the passage quickly and underline the chunks can be used to improve the students’writing in each passage.
Task2.Share the lexical chunks you’ve found with your desk-mate and understand their meanings.
Task3. Choose some students to write them on the whiteboard.
学生找出了如下可用于写作的词块:
graduate from,be inspired by,apply for, travel to the village with an eager heart, deal with the challenges, be responsible for maths and Chinese,mak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village,treat ... as..., It is(not) surprising that...,What made him feel satisfied is that ...等。
Task4. Write some new sentences using the chucks above, imitating the sentence patterns in the passage if necessary,and then share them in the whole class.
Task5. Summary and assessment.
教师对学生在运用词块进行句型写作中表现好的方面和还需改进的方向进行梳理和分析,并给予具体的指导建议。并让学生结合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完成自我评价表: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进行如上基于词块运用的以读促写练习,能有效改善学生用汉语找对应英语词汇的翻译式写作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写作难度,增强了学生用英语进行语言表达的自信心,同时也为写好段落和语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运用阅读语篇中的问题情境进行以读促写教学。以读促写,首先要让学生阅读。但是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把握文章主旨,才有利于更好地输出英语知识,创作精彩文本。对此,高中英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需要有思考的过程,需根据阅读文本为其创建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在阅读中思考的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获得发展,助力学生有效把握文章主旨,在此基础上为其设计写作任务,让学生拥有输出英语语言的机会,使学生合理运用从阅读中获取的知识与技能,从而在以读促写视角下取得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例如,在《Rules of the Game》这一节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经过笔者对教材的分析,可以确定这一节属于本单元的阅读内容,阅读的主题是“人与社会——体育与健康”,阅读材料是两封email,且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通过这两篇email的阅读,可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以及在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在这节课中实施以读促写的教学模式,教师可采取创建问题情境的教学策略。
首先,教师可根据阅读文本的主题,对学生提出问题:“Do you think exercising regularly is important for us? Why is exercising regularly so important?”帮助学生积累与主题相关的英文词汇。然后,让学生在给定的时间阅读文本,要求学生尝试归纳Jeremy的写信目的,并鼓励学生预测Dr. Martin回信的内容。之后,教师可对学生提出问题:“如果你是Dr. Martin,你会怎么回复Jeremy呢?”进而给学生一定时间,让学生尝试写作,并发表自己对长跑这项运动的看法。接下来再引导学生阅读Dr. Martin的回信,让学生判断Dr. Martin的回信是否能够给Jeremy带来一定的帮助,由此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最后,教师可综合评价学生在这节课中的阅读表现,帮助学生积累主题语境下的相关信息,为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增添力量。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促进学生把握文章主旨,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并增强学生对阅读主题的客观认识。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检查学生用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准确、完整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以读促写视角下顺利开展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活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3.运用阅读语篇中的篇章结构进行以读促写教学。
第一,语篇分析在以读促写中的作用。词汇的积累和语法的学习一直是英语语言教学的重要部分。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很多教师更多地把关注点聚焦于表意,即学生在写作中是否运用了正确的词汇和语法等,对写作的篇章结构和谋篇布局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以读促写”将阅读和写作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对提升学生英语写作能力起到促进作用。
第二,立足语篇,提炼文章结构。语篇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分析掌握语篇结构可以有效助力学生理解并概括文章的主题和大意,进而对学生写作中的谋篇布局起到正向的迁移作用。在“以读促写”的教学中,学生在习得语篇的基本信息,掌握语篇中的词汇、句式等语言内容的同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提炼语篇的基本结构,将语篇的内容作为促成写作的模板,使得学生在写作时进行有效的迁移和创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分步骤梳理文本的基本信息,借助于思维导图、故事山等图形结构,将语篇的思维可视化,以这样一种直观的方式引导学生快速准确地建构语篇结构。
以新版北师大高中英语必修一的第二单元Writing Workshop为例,本节课的文本为以读促写的非虚构类记叙文,文章包含了记叙文所有的关键要素,符合记叙文故事山形图的特点。因此在进行阅读活动时,教师首先带领学生浏览全文,根据题目、图片等信息确定文章题材——记叙文;然后通过与学生一起观察山形图,梳理出记叙文包含的重要元素——故事背景、故事的发展、故事的高潮、结尾以及最后故事主题的突显。在引导学生梳理了记叙文的基本语篇结构后,教师分步骤地指导学生展开Read for Structure的阅读活动,即按时间线:Then,suddenly...—A few seconds later...—Reached the finish line...—After the race...进行语篇分析,理解故事中的各个环节,并且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故事中的语言特点,如描述自行车比赛中的词块slow down,catch up with,race.描述主人公心情的形容词,故事所使用的语言时态等。最后,学生根据提炼的记叙文文本结构和语言知识,以主题语境——故事中的运动精神为引领进行写作。
第三,读写融合,由仿写到续写。阅读与写作在认知过程上具有相似性,共享多个维度的知识,是互惠的过程,可以在读写任务上实现关联。[5]“以读促写”为学生提供了可参考的写作摹本,写作思路等,可以帮助学生在作文的篇章结构、谋篇布局、语言丰富度等方面实现较大幅度的提高。以笔者所设计的新版北师大高中英语必修一的第二单元Writing Workshop为例,在引导学生梳理了文本内容,提炼了语篇结构之后,笔者再次给出了故事的山形图,鼓励学生按照阅读语篇的结构进行写作。
教学实践证明,科学充分地运用高中英语教材中的阅读语篇进行以读促写教学,可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增强学生的英语写作自信心及写作能力,是以读促写落到实处的重要教学方式。总之,以读促写就是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在阅读中积累语言知识,梳理语篇结构,学习表达技巧,然后鼓励学生将阅读中的语言输入以书面语的形式表达出来,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将被动阅读变为主动阅读。
在“三新”的大背景下,写作教学不只是传统的单项式训练,而是将听说读写,多模态的语言技能相融合的语言活动。读与写既不是分割开来的,也不是简单相加,而是有机结合,相融共生的。通过阅读获取结构支架、语言支架,用支架助力仿写。在今后的“以读促写”教学中,教师应首先在备课中深入理解文本,梳理文章结构,呈现给学生结构支架和语言支架,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知识迁移,为写作排除困难,分阶段进行仿写——续写——创新型写作。同时,尝试把阅读素材由课内拓展延伸到课外进行以读促写教学,将会给学生写作方面注入新鲜的血液,并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开拓学生的思维,从而开创提升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新局面,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新高度。
参考文献
[1]王雯秋,牟方华.“读写一体化”课程设计构想与实践[J].外国语文,2013(06).
[2]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24-27.
[3]刘上扶.英语写作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57-58.
[4]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王蔷.在英语教学中开展读写结合的意义和实施途径[J].英语学习,2020(05):26.
(本文系2021年度甘肃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以读促写教学方案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1]GHB0062)
编辑:赵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