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品质教育”

作者: 封清斌

时光恰好,初秋相见。一只只随风飘舞的气球、一张张笑颜如花的脸庞、一份份甜蜜温馨的小礼物、一处处优美的校园环境……8月28日早晨,美丽的榆中县崇文实验学校,2023级一年级新生与家长“小手拉大手”排着整齐的队伍,迈着欢快的步伐,走进了梦想开始的地方。

自“品质教育”建设三年行动启动以来,榆中县教育局紧盯县委、县政府“科教兴县”战略目标,以打造新时代“品质教育”为目标,全力打造“品质机关、品质学校、品质校长、品质教师、品质家长、品质学生”,助推全县教育高端引领更加清晰,教育投入大幅增加,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师资队伍空前壮大,学校布局更加合理,特色教育成效显著,教育质量逐年提高,教育声誉更加良好,全县教育发展实现了“一年更比一年好”的美好愿景,乘势而上,焕发出榆中“品质教育”新气象。

党建引领振兴乡村教育着力打造“品质机关”

近年来,榆中县教育局牢固树立“围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育”的理念,以打造“品质教育”为统领,以党支部建设标准化为抓手,以“三抓三促”行动为契机,以“三亮三比”活动为支撑,以“五型机关”创建为载体,着力找准机关党建立足点、发力点、提质点,带动全系统党建工作科学、优质、高效发展。

全力打造“品质教育”0

榆中县教育局将党建工作与破解教育难题相结合,先后拓展博雅小学、榆中九中、恩玲中学发展空间,解决了学校活动场地紧张的历史遗留问题;迁建完成县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办学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教育振兴,深入推进控辍保学从动态清零转向常态清零,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100%。立足教育惠民政策落实,进一步健全完善全学段覆盖的学生资助体系,今年共发放各类资助资金2050万元,全县所有贫困家庭学生实现应助尽助、应贷尽贷,无一名贫困家庭学生因贫失学。深入开展教育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师德师风专项整治、“躺平”“内卷”排查整治等作风建设,推动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进一步严明纪律、改进作风、提升效能,2022年榆中县教育局机关被评为全市教育系统清廉学校首批特色单位,2023年被评为全市教育系统清廉学校建设示范点,为推动全县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擦亮了清廉品牌,夯实了清廉底气。

建强文化育人高地着力打造“品质学校”

9月1日上午,在榆中县幼儿园木工坊内,小朋友们正专注地拿着锤子敲敲打打,目标是做成一个小板凳;在开心农场,小朋友们合力将亲手栽种的红色萝卜拔起,洗净擦干后,准备制作萝卜宴;烘焙房内,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动手为紫薯削皮,做起了紫薯干……“太有趣了,我很喜欢这样的课堂!”小朋友们纷纷表示。

近三年来,榆中县通过新建及改扩建、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等举措,逐步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全面完成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先后移交小区配套幼儿园19所,县城公办幼儿园由3所增加至14所,探索实施集团化办学模式,成立榆中县第二、第三、第四幼儿园集团,公办园园位达到3600个,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6.4%,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60.8%,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8.7%。目前,榆中县共有幼儿园84所,已建成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1所,省级示范园1所,市级示范园1所,兰州市标准化幼儿园18所。如今,在百姓的心目中,榆中县已成功打造出了学前“品质教育”的名片。

“以前在老家新营,小孩上学要步行20多分钟,这几年通过种菜,家里条件好了,就在县城买了房子,孩子出门五分钟就能到学校,真的很方便,我们也觉得很欣慰!”在谈到孩子能到县城上学时,榆中县刘家湾村村民李云飞高兴地说道。

今年是我国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后,迎接适龄学生“入学高峰”的首战之年,榆中县一年级适龄新生超2600人,学位缺口近1000余个,堪称“最难入学年”。面对如此严峻形势,全县教育系统举力同心、多点破题、共渡难关。将原周前学校提级改办为县属“栖云小学”,扩招解决一部分;在文成小学、一悟小学等县城学校消化解决一部分。累计扩招15个班级,适度扩大班额解决学位300余个,全面补足学位缺口,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群众对县城优质学位的需求,确保了榆中学子“有学上、上好学”,让学生及家长真正得到了实惠。

更为全县人民津津乐道的是,榆中县委、县政府通过多渠道筹资、全方位建设,加大投资力度,极大提升了全县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能力,有力缓解了县城及和平地区“入学难”问题。先后建成博雅小学、苑川中学,新增学位2000余个;扩建和平镇柳沟店小学、沈家河小学,新增学位1350个;榆中籍民营企业家李海珊先生慷慨捐资建成陇鑫朝阳学校,可容纳教学班72个、学生3360名;高标准建成十二年制崇文实验学校,新增学位5160个。经过全县上下、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几年来累计增加学位1.6万余个,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格局逐步形成。

全力打造“品质教育”1

高品质学校建设是品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自开展“品质学校”建设以来,榆中县教育局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补齐资源短板,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努力争创“一校一品”良好格局,各学段教育高品质推进、高质量发展。位于北山的榆中四中获批国家级第八批公共服务教育领域标准化试点项目,文成小学被评为“国家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一悟小学被评为“全国围棋特色学校”,县第四幼儿园被评为“全国围棋特色幼儿园”,博雅小学荣获“甘肃省优秀少先队中队称号”,朝阳学校荣获“中国流动科技馆”甘肃省巡展活动先进集体奖。榆中一中、榆中六中、文成小学、县幼儿园等23所学校荣获2022年兰州市教育质量优秀奖,首次实现全学段获奖、全领域突破的育人佳绩。特别是2022年榆中一中2名学子进入全省高考理科前百名,被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录取,实现教育质量“里程碑式”跃升。今年,全县高考稳中有进、再添新绩,一本上线率较上年增长1个百分点,二本上线率较上年增长11个百分点,连续实现了“一年更比一年好”的美好愿景。

发挥头雁领航作用着力打造“品质校长”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也是广大教师心中的一面旗帜。“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8月28日早晨7时许,榆中县第一中学门口,一个清瘦的身影早早地守在校门口,等待着同学们的到来。他便是榆中县第一中学校长王国福。自任榆中一中校长以来,他积极发挥自身优势,系统推进专家办学,推行高层次人才引进吸纳优秀教师,以及师徒结对、青蓝工程、课堂观察小组等方式促进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实施“三名人才”计划培养拔尖人才,全力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王国福说:“现在榆中一中208名专任教师中,67人取得硕士学位,有正高级教师5人,特级教师2人,省‘园丁奖’获得者5人,省级骨干7人,省青年教学能手5人,陇原名师1人,金城名师1人,金城名班主任1人,市级骨干班主任2人,学校师资建设呈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今年初,榆中县文成小学荣获“甘肃省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这一来之不易的荣誉离不开校长岳小芳带领的“文成团队”。岳小芳是一位把“阳光”倾注每一个学生身上的“名校长”,多少年来,她玲珑的身影总是伴随着铿锵有力的脚步声。百年老校掌舵者,岳小芳用一以贯之的温柔与爱的力量,守护着文成小学的发展。

陶行知先生曾说:“校长是学校之魂”。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2021年以来,榆中县教育局聚焦《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的落实推进,积极向上争取、多方协调对接,全面充实全县各中小学校领导班子,截至今年8月份,已全部按要求完成了中小学校领导班子配备工作,全面建强了教育“头雁阵群”。同时,依托校长发展学校集中研训、优秀校长深度研修等项目带动,完成新任中小学校长累计不少于300学时的任职资格能力培训、在职中小学校长每五年累计不少于360学时的提高培训、中小学德育校长每五年累计不少于50学时的专题培训,大幅度提升了校长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锻造过硬育人铁军着力打造“品质教师”

8月1日,榆中县教育局向全县公布了2023年度“榆中最美教师”,榆中一中杨晓、榆中六中刘维军等30名教师当选。这标志着榆中县全力打造的“品质教师”工程取得新成效。

全力打造“品质教育”2

学生对老师的记忆,往往是严肃苛刻、认真踏实的。亦师亦友,是“好老师”应有的模样和形象。今年8月初,一个短视频火爆全网,视频主角正是榆中一中地理老师张克山。张克山三十年教学生涯,在行云流水的课堂中,他“带领”学生“游”遍祖国的名山大川,用智慧启迪心灵,深受学生的爱戴。一张手绘地图,跳动的是一颗炽热的教育心,传递着的是一位“品质教师”执着的教育情怀。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榆中教师扛起了育人、育才的历史重任,在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事业中,不断锤炼新时代优秀教师的优良品质,他们已经成长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新时代“四有好老师”。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核心要素,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所在。近三年来,榆中县通过人才引进、特岗教师招考等渠道,大幅度补充新教师494名,切实为全县师资队伍注入“新鲜血液”。特别是大手笔、大力度推进学前教师队伍建设,累计招聘“同工同酬”学前教师242名,切实补齐学前师资短板,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创新开展“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三名人才培养行动,共培养全省特级教师4人、“陇原名师”1人,省级骨干教师44人、农村骨干教师179人,市县名校长5人、名师17人、名班主任11人,切实凝聚了一大批献身榆中教育事业的时代骄子、育人楷模,教师队伍活力得到充分激发,展现出了昂扬向上的生命力、向心力和品牌力。

对于每一位榆中教育人来说,当一名好老师,一名新时代人民满意的好老师,不仅要具备高尚的师德,还得有出色的专业技能,才能胜任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在今年新入职教师培训大会上,聚焦新教师专业成长和核心素养提升,大会寄语新教师在今后的从教生涯中要始终坚持“六有”标准,即对教育要有深厚情怀、对学校要有主人翁意识、对工作要有敬业精神、对治学要有严谨态度、对学生要有仁爱之心、对自己要有鸿鹄大志。

凝聚家校育人合力着力打造“品质家长”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正如卢梭所说: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了,在他不会说话和听别人说话以前,他就已经受到教育了。父母的言传身教在孩子教育中意义重大,对于学生的高质量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9月2日至3日,榆中县举办了“厚植家国情、奋进新征程”2023年秋季开学第一课暨“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风”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2800余名家长认真聆听,细心感悟,纷纷表示将学以致用,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将优良家教家风传承发扬,融入日常生活中,为孩子营造文明健康的成长环境,家校合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品质家长”建设过程中,榆中县教育局积极拓展“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访、家长开放日”等家校沟通渠道,组织开展家校共育大讲堂、知识讲座等活动,向家长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提供咨询服务。邀请专家开展家庭教育网络直播活动,讲授科学共育理念方法,扩大家长受益群体。发挥优秀家庭示范带动作用,定期举办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遴选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学段优秀家长代表,分享家庭教育经验,切实建立起学校与家长、家长与家长、家长与社会各界的横向联系,极大地提升了家长自身素质,更新了家长的教育理念。

通过积极推进家校协同育人,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资源建设,基本实现了“家校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全县各中小学校依托“小手拉大手、大手牵小手”家校共育形式,紧抓重大纪念日、传统节日等契机,组织家长、学生积极参与专题调查、研学旅行等社会实践活动,增进亲子沟通交流,促进共同成长。实施家长志愿者公益体验活动,邀请家长参与交通疏导、课后服务等工作,拓宽家校沟通路径,营造良好家校关系。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家校共育体系,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干预机制,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定期开展优秀家长评选表彰,着力扩大先进典型示范效应,努力实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文明整个社会”的家庭教育总目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