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回归本真
作者: 宋春宇 胡刚舞姿翩翩,汗浸衣衫,在悠扬的音乐中,一群孩子尽情舞动着身体,演绎着舞蹈的美妙意韵。他们用充满阳光的笑容、坚定自若的表演,展示出乡村孩子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每天下午4点10分,灵台县上良学区各教学点都会沸腾起来,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富有特色的课后服务活动。
近年来,针对农村留守家庭、特殊家庭学生多的现状,灵台县上良学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做有温度的教育、办有故事的学校、当有品位的教师、育有素养的学生”为目标,按照“中小抓内涵、完小创特色、初小促规范”的办学思路,逐步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教育发展之路。
开展社团活动:乡村学校走出特色之路
上良学区将体艺教育作为落实“双减”的有力抓手。各校根据实际情况开设了合唱、口风琴、葫芦丝、戏曲、足球、田径、乒乓球、书法、钻绣和武术等社团课程,把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送进班级,大力发展德育教育的同时,充分体现文学艺术、体育竞技的温度和感染力,用丰富的社团活动锻炼学生的表现力,塑造他们坚毅、乐观、果敢的品格。
小彩霞(学生化名)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缺少关爱的她变得羞涩、胆怯。虽然她已是三年级学生,但只要一说话,就会脸红,而且总是低着头。班主任陶老师看出了她的心事,鼓励她参加舞蹈社团:“小彩霞,你爱跳舞吗?平时我看你只要听到音乐,双手就会不自觉地跟着打节拍,我觉得你很有音乐天赋。”小彩霞说:“陶老师,我……我怕……我跳不好。”陶老师语重心长地说:“万事都有第一次,不尝试怎么知道跳得好不好呢?”在陶老师的劝说下,小彩霞参加了舞蹈社团。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这个小天使变了。在舞蹈排练时,她总会将动作反复练习,直到动作标准才罢休;课间,小彩霞脸上充满了笑容,她会主动和同学讨论舞蹈动作,分享跳舞的感受、交流练习方法。最令人欣慰的变化是,在学区组织的每周一次“家校互联”与父母视频通话中,她总忘不了秀一段新学的舞蹈。看着爸爸妈妈欣慰的眼神,看着小彩霞灿烂的笑容,陶老师也会心地笑了……
独具特色的舞蹈社团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增进了家校间的感情,提升乡村学生的自信心,更让乡村学生有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感受到艺术的独特魅力。

学区副校长郭振国说:“我们要树立品牌意识,学习其他学校勇于创新的历程,积极挖掘校本特色文化,将艺术创造融入日常教学,使课堂更具生命力。”正是在这样思想的积极引领下,上良学区艺术教育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舞蹈《时钟时钟快快跑》《映山红》是上良学区积极开展社团活动的优秀成果。这两个舞蹈节目由舞蹈社团教师庞丽娜、杜琳琅、贾娟红等带领学生自编自演,节目富有创造力,能体现当代学生的活力,更寓意着要具有珍惜时间和努力奋斗的精神。该节目在平凉市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节展演活动中,分别获得了小规模综合表演类一等奖、三等奖的好成绩,上良学区旧集小学获得平凉市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节“精神风貌奖”。这些荣誉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更是上良学区艺术教育发展的最好见证。
均衡教育资源:乡村学生享受到优质课
一根网线,连接着上良中心小学的主课堂和其他教学点的辐射课堂;一块屏幕,为身在旧集村、荣旺村、右集村、三村、张村等偏远教学点的学生们“速递”了优质教育资源……
“专递课堂”拉近了城乡教育之间的距离,发挥了中心校辐射带动作用。上良学区共有5所小学,其中中心校1所,完全小学2所,教学点2所。和其他乡镇一样,乡村教学点只有10几名学生,四五名教师,而且多数教师是年龄50岁以上的老教师,在开展社团活动方面困难较大。“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依托网络流向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村小教学点,有效解决村级小规模学校因音乐、美术等专业教师数量有限而无法开齐课程的问题,我们学区采用‘专递课堂’的形式,由中心校教师在‘钉钉’软件同步线上授课,开展社团活动指导,再由本校教师负责组织和辅助教学。”上良学区校长朱卫东说。
主课堂与村小、教学点课堂虽然隔着屏幕,但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并没有减少,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们在授课教师的引导,唱出了美妙的歌声、画出了优美的图画、开展了吸引眼球的科学小实验,别具一格的教学形式给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提升素质教育:特色研学助力乡村学生成长
金色的阳光下,学生们在乡间小道上来回穿梭,他们来到了田埂上,来到了玉米地里,来到了果树下……他们走进田间和果园去寻找秋天的秘密。在这乡间独有的风景中,学生们体验着家乡的秋天,体会丰收与喜悦,体会劳动与果实,体会秋天的专属味道……
乡村学校具有独特的研学资源,因为广袤的大自然就是他们独特的课堂。上良学区开展“自然研学+博物研学”相结合的双研学模式,全面拓展乡村学生的知识与视野。学区校长朱卫东表示:“学区因地制宜,不仅开展了独具特色的自然研学,还组织博物研学活动,包括少年宫项目和留守儿童之家项目。这些项目拓展了学生视野,抚慰了学生心灵,助力他们茁壮成长。”
上良学区采用“研学实践、学生走学”的方式,完全小学和教学点的学生们每周四轮流走进中心校开展主题科技辅导和心理疏导。这项活动使航模、机器人、沙盘、爱心电话等器材“动”了起来,乡村小规模学校学生的课余生活也丰富多彩起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同学们从校内走到校外,从书本走进大自然、走进博物馆,在沉浸式学习中收获知识、收获快乐。“相信上良学区的学生们也将会带着这难得的经历与体验,继续沉淀自己,勇往直前,走出属于自己的美好明天。”庞丽娜老师说。
“校长有情怀,教师有大爱,学生心中有太阳,家长心中无担忧。让我们的乡村学校有更好的发展,是每一名乡村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我们会尊重学生个性,解决教师后顾之忧,真正做有温度的教育,让教育回归本真。”学区校长朱卫东说。
编辑:宋春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