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转型要坚持适宜适度原则

作者: 高国宴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教育教学管理和实施的重要手段,教育教学的数字化、网络化、个性化和智能化越来越成为很多学校品质化发展追求的目标。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因此,教育数字化转型一定要坚持适宜、适度的原则,方能使其真正成为助推教育全面升级和转变的加速器。

教育数字化转型要坚持适宜的原则。教育数字化并不是万能的,它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比如数字技术、内容、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习策略、学习评价等。特别是在一些基层学校,以及经济条件和设施设备落后的地区,全面实施教育数字化转型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要结合校情、教情、学情、地域等情况,科学、合理、适宜地安排,要将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管理方式、评价方式等与教育现代数字化理念有机结合,灵活选择,最终实现师生的全面、自由、个性化发展。切忌不切实际的“一刀切”思想而盲目推进,以免陷入“邯郸学步”的尴尬境地。

教育数字化转型要坚持适度的原则。教育数字化转型实施以来,借助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学校的教育教学、教研、管理、评价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也逐渐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诸如活动过多过频、操作过程烦冗、频繁安装各种App系统、网络评价单一化、资料上传形式化、学习培训短平快多样化、信息技术水平薄弱化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带来一定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很多借助数字化开展的活动并没有考虑到学校、师生的实际需求和实际条件,只是为活动而活动,费时费力不说,实际的意义和效果并不是太好,还在一定程度上给老师,甚至给家长、学生带来很多负担和麻烦。因此,教育数字化转型要坚持适度的原则,要切切实实从学校、师生的需求出发,本着以人为本的态度,在精细化、高效性上做文章,通过融合、整合、优化,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教育数字化转型作为时代发展的辅助手段,应该一切从学校、师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出发,坚持适宜、适度的原则,扬长避短,助推教育教学驶上快车道。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