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普通话推广策略

作者: 班么次力

【摘要】随着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也成为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教育的重要阶段。推广普通话是推进全面教育的需要,对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幼儿园教育对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基础性作用。文章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在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推广普通话的必要性、挑战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普通话;推广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21—0053—03

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在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推广普通话已成为非常重要的任务。这项任务的实施可以实现各种不同的目标,包括提高幼儿用普通话沟通的能力以及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和融合等。然而,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不同的挑战,包括文化差异、缺乏师资和家长的配合度等。文章首先探讨了在少数民族地区推广普通话的必要性,然后探索了推广普通话的可行性和具体措施。

一、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推广普通话的必要性

少数民族地区由于语言的不同,人们之间的沟通交流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因此,国家非常重视语言文字的教育工作,要求各地区、各民族都要说普通话。说好普通话对于正处在语言发展关键期的幼儿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能为幼儿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使其受益终身。

(一)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语言沟通能力

学习普通话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语言识别和表达能力。通过系统地学习普通话,幼儿能掌握更准确和规范的语音和语法表达方式。这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音韵律感,从而增强其沟通与表达能力。此外,学习普通话还有助于幼儿更好地融入社会,为将来的人际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的交流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日益频繁。普通话的推广不仅能为少数民族地区和外界之间的了解和交流打下基础,还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广泛传播,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进步注入新的活力。

(三)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认同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民族和语言文化差异较大。在少数民族地区推广普通话是必不可少的,不仅可以实现地区整体发展,还能提升学生未来的竞争力,拓宽就业机会[1]。

二、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推广普通话存在的困难

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学习语言的能力较强。然而,由于受环境、师资等因素的影响,在少数民族地区,很多幼儿一开始不会说普通话,对学习普通话存在畏难情绪。

(一)文化差异与语言障碍

少数民族地区拥有独特的语言文化传统,与汉语相比,少数民族的语言体系、音调、词汇和语法结构等方面与普通话存在很大差异。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使得少数民族地区居民学习普通话的意识不强。

(二)教育资源比较缺乏

少数民族地区往往位于偏远山区或边远地区,交通不便,学校设施相对薄弱,这使得学生很难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而在幼儿教育方面,教师是关键的因素之一,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学习效果,但师资力量的薄弱导致教学质量不高。一些少数民族幼儿可能使用自己的母语,而教学资源和教材却主要是以汉语为基础的,这就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了诸多困难和挑战。

(三)家长对语言缺乏的重视

在少数民族地区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民族语言或方言体系,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与家长沟通通常以民族语言为主。由于家长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大部分家长并不重视幼儿对普通话的学习,不知道应该如何对幼儿进行普通话教育。因此,在现阶段幼儿的普通话学习基本上处于一种无人指导的状态,这就使得幼儿的语言水平和学习能力很难得到提高。

(四)普通话语言环境氛围不足

由于民族文化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局限性,因此其本身具有较强的封闭性。再加之在幼儿园,幼儿只能通过与其他班级相同、相似水平的幼儿交流来学习语言,这就使得幼儿的学习未得到有效指导。

三、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推广普通话的可行性和具体措施

(一)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幼儿为本

1.教师应创设说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幼儿园是学习语言的重要场所,教师要利用各种途径为孩子创设说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在幼儿园,教师要引导孩子们讲普通话,不讲方言,这是对幼儿语言发展的一种保护。同时,教师和家长之间也要多用普通话交流,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

2.创设隐形环境促进幼儿交流。俗话说:“环境育人”。幼儿园应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教育课程”,在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为创设动态的、多元的幼儿园环境,提高幼儿的学习潜能,增加幼儿的学习方式,完善幼儿的学习需要,在布置幼儿园文化时,教师可以创设幼儿的主题墙,让幼儿在主题墙上自由地说话;分享一些自己的小故事时用普通话讲述,在走廊及过道粘贴安全标志,让幼儿耳濡目染,这样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普通话水平。

3.以游戏为手段来学习。游戏是儿童生活的主要内容,是儿童学习的主要形式,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幼儿在游戏时有利于各种情感类型的产生,从而丰富和深化儿童情绪情感体验。对此,幼儿园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各种感官和大脑积极活动。

4.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习惯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会让人受益终身。当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时,家人要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让他们感到自己的努力和进步被认可和赞赏。同时,鼓励幼儿每天阅读,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在幼儿园中可以在读书角阅读,在家中可以设置一个舒适的阅读角落,并且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图书,让他们享受阅读的乐趣。

(二)结合幼儿的生活,使普通话成为幼儿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可以通过一日生活来让幼儿学习普通话。如,在晨检时,教师和家长应及时纠正幼儿的语言习惯;在进餐时,我们可以和幼儿说一些关于吃饭的儿歌或故事;在午睡时,教师要注意纠正幼儿的错误发音;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及时纠正幼儿的不正确发音等等。同时,我们可以利用广播站开展普通话宣传活动。每天早晨或中午睡觉前我们都可以播放一些普通话宣传的小视频或者一些相关知识内容。而且教师要善于发现并抓住幼儿生活中语言教育的契机。

(三)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幼儿园的语言教学是为幼儿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项重要的工作,而幼儿时期是一个人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教师作为幼儿语言发展的引领者,需要有专业的业务水平和深厚的文化素养。要想在少数民族地区推广普通话,当务之急是培训一支口语水平及文学素养较高的教师队伍,对此,学校及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教师普通话的培训,直接招聘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或普通话水平达到二级甲等的幼儿园教师,从根本上保证推广普通话工作的质量。同时,制定鼓励政策,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

(四)注重家园联系,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推广普通话工作中

1.教师要注意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幼儿在家的语言学习情况。通过与家长沟通交流,一方面能了解幼儿在家接受普通话的教育情况,另一方面也可向家长介绍普通话教育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同时,将《幼儿园指导纲要》精神融入到家长会中,通过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指导纲要》中幼儿语言发展目标,让家长明白在家里也要让孩子说普通话,从而养成讲普通话的好习惯。

2.充分利用家园联系栏、教师信箱等方式向家长宣传推广普通话的意义和要求,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到幼儿园推广普通话工作中来。如,在班内开展“我是小小朗读者”活动,通过班级QQ群、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开展读书活动;在幼儿入园后由教师或小朋友给孩子们读绘本故事等;利用节假日或课余时间组织幼儿开展说普通话的游戏等。同时,建立家园联系制度。在每学期开学初、放假前组织召开一次家长会,向家长介绍本学期幼儿园开展推广普通话的活动内容、目的及要求等。

3.在一日生活中注意观察幼儿对事物的反应,及时了解幼儿对事物的掌握情况并与家长沟通。如,观察孩子是否有不爱说话、不愿意讲普通话的现象;观察孩子是否有喜欢用手比划、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等情况。

总而言之,在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推广普通话工作对培养幼儿语言能力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幼儿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语言能力和专业素养,运用符合幼儿发展的教学技能,与家长一同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艳艳.小班幼儿的语言特点及发展对策[J].宁夏教育,2021(04):76-78.

编辑:赵玉梅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