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互动,激励引领”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探索
作者: 苗颖【摘要】“多元互动,激励引领”理念是通过树立互动和激励的教学理念,创设多元互动的教学情境,关注互联网时代语文生活的变化,并以小组为单位互动探究,实行多层次的交流互动,采取家校联合互动等措施,探索语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元互动;激励引领;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21—0056—04
2022年版课标在课程理念中指出,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育人功能;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多元互动,激励引领”正是对这一课程理念的融合,即探索语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促进课堂与时俱进,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多元互动,激励引领”教学理念的内涵
“多元互动,激励引领”是一种具有深度和广度的教学理念,它强调了教育过程中多元性、互动性和激励性的重要性[1]。该教学理念是由多位教育专家和学者提出的,梁惠敏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兴趣,提倡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张楚廷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提倡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郭思乐认为,教育是要让学生受到引领的,让学生对学习有兴趣。这个理念认为,教学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多元的教学方法、互动的学习方式以及激励学生的机制。其具体内涵及教学意义如下。
(一)多元互动是强调教学的多元性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不同的学习方式、认知能力、兴趣爱好和背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学习。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二)多元互动强调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
教师和学生是教与学过程中的两个重要角色,他们之间的互动对于建立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至关重要。通过互动,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为他们提供更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同时,学生也可以进一步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更好地配合教师进行学习。
(三)激励引领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激发出学生的动力和热情,促进他们进一步积极思考和行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激励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重视增值评价。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思考,让他们逐渐自己独立去学习,解决问题。总体而言,“多元互动,激励引领”教学理念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性化学习的教学方式。它强调了多元性、互动性和激励性的重要性,旨在建立一个积极、有效、充满活力的教与学环境。在这种环境下,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最好的学习体验和发展机会,从而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教学方法单一,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感,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个体需求,影响课堂效果。
(二)师生互动交流不够深入
师生之间的互动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然而在传统的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不足,这会导致教师无法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无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帮助。
(三)教学过程缺乏激励和引领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缺乏激励和引领学生的机制,学生没有动力。可以通过多元评价,注重学生个体的进步,注重增值评价,发掘自身潜能,注重鼓励学生。
(四)没有制订个性化的学习内容
一些教师不能与时俱进,不善于利用课内外及网络信息手段去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应积极了解学情,多方整合教学资源,为不同的课型制订个性化学习内容,助力教学质量提升。
三、“多元互动,激励引领”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为了改善上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基于“多元互动,激励引领”的教学理念,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探索语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一)树立互动和激励的教学理念
1.转变教学理念,转变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教师应该从传统的“讲授者”转变为“引导者”,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中心,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例如,在学习《称象》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其他方法来称象,并让他们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方法。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利用多样教学方式,显示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学习《和时间赛跑》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形成“提出问题—分组讨论—分享交流—有效评价—获得新知”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分享自己的时间管理经验。通过这样的互动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2.将互动、激励贯穿教学过程始终,从课前钻研教材,到备课、上课、评价、作业批改等各个环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科规律,有针对性地备课,确保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他们的学习水平、兴趣爱好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3.提高教师素养。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素养。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便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课堂掌控能力和引导能力,确保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2]。
(二)创设多元互动的教学情境
1.教师要采用多种互动形式,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等,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3]。在学习分角色的寓言故事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表演来体会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故事寓意。
2.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教师可以设置开放性的问题或课题,引导学生去寻找答案或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教授《春晓》这首古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与春天相关的诗词、图片或视频,制作成精美的PPT或海报,分享给全班同学。这样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和表达能力。
3.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程内容[3]。例如,在教授《小英雄雨来》时,可以在教室中布置相应的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故事情节。这样的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和参与度,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比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把现在的褒义流行语用于课堂教学,这样能够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利用这样接地气的方式去激励小学生,会让课堂氛围变得更轻松。朱文洁老师给学生讲网络流行词,让学生能够正确对待网络。课后,学生学会了反思,在跟风玩梗时,会思考这个句子从哪里来,再尝试改成正能量的句子或者符合当下情境的句子。创设学习情境,教师应利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语文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在多样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三)充实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视野
1.积极扩充教学内容。教师需要深入挖掘教材,寻找相关的知识点,按照教学需要适当扩充教学内容,以便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例如,在学习《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时,教师可以介绍诗人李白的背景和同时代的其他诗人,以及庐山的地理和文化背景,让学生们的知识面和文化视野更加开阔。
2.着力丰富教学资源。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包括网络资源平台、图书馆、博物馆等,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变革中的功能和价值,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拓展他们的知识面。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或图书馆,提供相关的书籍、图片或视频等资料,让学生通过阅读或观看,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和背景。
3.通过跨学科和跨文化的教学方式,引领学生拓展文化视野。例如,在教授《登鹳雀楼》这首古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了解同时代的其他文化成就和中外文化的对比。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教师可以不局限于一种教学方式,要大胆探索,把语文的博大精深和现代元素结合起来,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带领学生亲身感受,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等,提高教学效率。
(四)巧用“小组”加强互动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小组互动探究、合作学习、创新活动和情感体验,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1.小组互动探究,提升学习能力。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小组互动探究、合作学习,可四人一组,人人有分工,生生之间互相鼓励。在小组探究中,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见解,倾听他人的想法,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例如,在教授古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合作讨论诗句的意思,并让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展示自己的理解。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还可以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力。
2.设计创新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在教授《曹冲称象》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设计一个称象方案,并引导学生们勇于表达自己,把自己的方案展示出来。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在小组讨论与设计中将自然而然得到激发[4]。
3.增强情感体验,提升学习效果。增强情感体验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有利于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对于他们情商的培养、共情能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教授《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述自己身边的雷锋故事,让学生们从内心深处对雷锋精神有所感触,从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比如,电影《长安三万里》上映期间非常火爆,教师可以趁着热度,给学生讲解课本上的唐诗。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谈谈自己对这部电影的看法,这是打破传统教师一人讲解的模式。学生可以是小老师,如此会带动学生对古诗的学习热情。
(五)实行多层次交流互动
分层设计、因材施教、满足学习需求是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想到的问题。只有教师去想学生的想法,才会让教学内容充满活力。教师给学生们创造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可以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在课堂上找到自身的价值,被认可。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学到的才更多。比如,单纯的背诵是很枯燥的,但是教师如果能深入学生中,给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任务,发挥出每一名学生的特长,不让每一名学生掉队。又如,在教授阅读时,教师可以推荐适合不同年级和学习需求的阅读材料和资源,如童话、科普、历史、文学等,并提供阅读指导和服务,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兴趣。
(六)实现家校联合互动教育
建立家校联系机制是加强家校联系的重要手段。首先,学校可以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设立家长开放日、发放家长信等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状态。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建立家长委员会、开展家长课堂等方式,引导家长进一步了解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例如,在教授《三字经》这门课程时,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学习和探讨三字经的教育意义,增强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认同和支持。其次,合理安排学生的课余时间是通过多元化的活动来实现的。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文艺比赛、科技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还可以设立阅读室、绘画室、音乐室等场所。例如,在教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找春天”时,家长可带领学生到公园实地观察和体验,让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和美景,找出自己心目中春天的样子,再结合课本从文中寻找描写春天的词句。从而使学生将外在的事物内化成自己的体验感受,并将这些积累的情感以文字的形式在写话中呈现,这样学生素养也就得到了提升。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阶段,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多元互动,激励引领”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通过改变语文教学中教与学的方式,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史丽.多元互动,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活力[J].新课程(上),2019(08):122.
[2]羊璐.在人文关怀中优化在多元互动中引领——人文教育关怀下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模式的策略性构建[J].教育界,2021(49):82-84.
[3]李洪丽,王长生.打造多元互动课堂创新小学语文教学[J].吉林教育,2021(Z3):108-109.
[4]庞洪萍.小学语文课堂多元互动式教学法实践研究[J].国际教育论坛,2020(08):123.
编辑:阎韵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