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策略

作者: 李吉梅

【摘要】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任务的重要性以及落实的紧迫性不言而喻。文章主要围绕“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展开研究,首先介绍了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现实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然后揭示了对当前小学语文作业的再认知及本研究的现实意义,最后阐述了“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双减”;作业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21—0105—03

作业是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实现知识内化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师判断学生学习情况的关键评价方法。但据调查发现,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设计作业存在作业量过度化、作业形式单一化、作业内容统一化的问题。本文以某市A小学语文学科作业布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影响“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布置的成因,同时研究了“双减”背景下改进学校语文作业安排的措施。

一、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现状

1.机械抄写作业居多,作业量不合理。素质教育以来,一直对作业问题高度重视。每教授一个新的教材内容,接踵而来的就是强化练习,老师们将反复抄袭新课的生字新词,当成给学生强化本课程内容的一个法宝。比如,每课第一课时后,通常老师就会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作业:抄写本课程的生字,或抄袭书中划出的新词等几遍[1],这样一来学生就要将大部分的时间都花费在抄写那些已经学会的简单东西上,作业量大,占据了大部分时间[2]。

2.作业形式单一化。语文课本中的有些文章,只会读课文和学习生字根本体会不到课文的深刻意义。而学校教师也一直本着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教学原则,以为每个学生做得越多,就记得越牢,培养的能力也就越高,从而导致教学作业含金量极低,这不但耗费了中小学生的时间,还束缚了中小学生的思路,让中小学生对作业、学习产生了厌倦心理。在“双减”政策实施之前,教育部门就规定了各个班级的学生都要有不同数量的作业。但在实际作业布置过程中,因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的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为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熟悉程度与了解,仍然采取的是题海战术、以量制胜的方式方法[3]。

(二)成因分析

1.教学观念守旧。调研访谈过程中,经过与教师交谈,A教师认为“只需要按照书里的内容都讲一遍就好了”。B教师认为“孩子太多不好管,做不到面面俱到”。由此可见,部分教师往往不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也不顾学生对所学内容是不是早已理解,能否把握,设计布置教学作业也都是相同标准,这种统一、单调的教学作业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忽略了学生的主导性作用和个性化差异,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力被大大削弱了,个性的发展潜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4]。

2.缺少相关理论的培训。通过与老师交谈,笔者了解到,绝大多数学校没有组织教师参加语文作业设计相关的培训。C教师认为:“学校的作业一直都是这样布置的,多抄写,学生才能记得牢。”D教师认为:“孩子太多,无法分层留作业;即使分层留作业,也无法批改。”由此可见,在日常的培训中,学校只重视教师对教育理念及教材内容的把握,对作业设计的培训少之又少甚至为零,导致老师们在“双减”政策后对于语文作业设计把握不到位,作业布置过程中,很少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训练也相对较少,更无法做到因材施教[5]。

二、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优化策略

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学校教育的整体发展,使学生可以更加轻松有效的学习,使学生从读书中体会到莫大的幸福与快乐。

(一)设计观察记录类作业

观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把感性认识进行加工的前提,观察力是认识世界的基础能力,观察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人感知的精确性,影响人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6]。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是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根据调查研究反映,现在很多学生到四五年级还缺乏观察的积极性,缺乏探索的主动性,甚至完全没有观察的方法可言。例如,教授《爬山虎的脚》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爬山虎叶子的形状和颜色等方面观察,接着让学生依据文本内容画“脚”,然后根据画面解说“脚”,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作者长期观察的好处,最后借助课后“资料袋”梳理写观察记录的方法,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拐杖。课后设计一项作业,让学生用课上习得的方法连续观察秋天的树叶,观察泡在水里的豆子,观察自家的花花草草,观察日出日落,观察云卷云舒……并做好观察记录。这项作业为本单元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仅使学生领会了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的方法,还培养了学生连续细致观察并且记录的习惯,激发了学生探索世界的热情。通过一系列观察记录式的作业训练,学生观察的兴趣越来越浓厚,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成就感倍增[7]。

(二)设计家校合作类作业

布置作业时,教师应多留一点时间让学生多和父母沟通,把在课堂上学到的课程回家说给家长听,这样既能达到加强学习的效果,也能够检测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效果。如,教授二年级下册课文《蜗牛搬家》之后,我们就可让学生回去后将这个故事说给家长听,然后再由家长给学生讲述下一个故事。如此,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爱好,还可以把学生带入童话世界,丰富学生的听觉体验,从而为今后的自主阅读奠定基础。而亲子学校也成为今后校园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工作,如引导父母在校内听课,和小朋友们在一起作息等,利用网络、自媒体、家校平台形成家谊会群,并定期举行“家谊会”,建立适合于家庭教育层次和需要程度的相关培训,形成多样化评价系统等。以父母与学生之间的联通,一起积极应对“双减”政策下的社会问题,这对学生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8]。

(三)设计开放思维类作业

语文课程标准注重语言教学的实用性,并以培养的创造精神和实际能力为目标,引导学生大胆地设想、质疑,并提倡独立、合作、探索型的语言学习方法。传统的作业设计,学生都是自己完成的,极少有和家长、同学等合作的机会。所以,教师应创设合作性作业,在作业中加入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以引起中小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既能训练学生的开放性思维,也能训练学生的实验能力,使中小学生在协同完成作业的流程中逐步提升综合水平[9]。比如,在法定节假日,教师就可布置一个家庭作业,让学生和学校、家长联合,认识中国传统企业文化、感受风俗习惯,共同完成展示作业。

(四)设计批注类阅读作业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会使一个人受益终生。对小学生进行正确、有效的阅读能力培养,关键在于培养阅读兴趣。只有燃起阅读激情,才能养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当然,爱读书并不能代表会读书。读书的目的归根结底是将读书过程中的收获转化为实际本领,而批注式阅读不失为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一种好方法,如果运用得当,就能使学生在读书过程中汲取文章的精华,读出书中的滋味,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因此,教师应极力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试着从不同角度进行批注,这种方法既是对课内阅读策略的巩固运用,又能启发学生在阅读中深入思考,边阅读边思考,边思考边批注,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形成高阶思维。阅读贵在坚持,哪怕是居家学习,也要如期组织学生召开线上读书分享会,让学生分享批注式阅读给自己带来的益处,让阅读真正为学生赋能,助力学生成长。实践证明:批注式阅读作业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持久的阅读习惯,使他们终身受益[10]。

总之,有效的作业设计不但能巩固课堂教学内容,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各项才能,更重要的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进而形成学习内驱力。减负不减质量,减负不减责任,希望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能够探索出更有趣、更有效、更有特色的作业设计,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长,学有所得;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更多的时间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使学生的核心素养真正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文永交.新课程视阈下小学语文作业减负增效策略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4.

[2]杨蒙.减负背景下小学语文家庭作业的创新性布置[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3]杨小玲.语文教学中渗透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2015(06):24.

[4]曾洁.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生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5]罗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优化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01):43.

[6]谢伟.“以学生为本”的小学语文低、中年级作业有效设计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7]齐晗.小学中年级家庭作业设计的问题及优化策略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21.

[8]汤文文.小学生家庭作业适切性的调查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8.

[9]李梦杨.小学中年级语文作业设计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8.

[10]周逸琳.理念先行,素养优先——小学语文落实“双减”的主要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2021(07):91-92.

编辑:赵玉梅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