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智慧体育作业的价值、困境及优化

作者: 杜玉彬 王先茂 高红云 向石天 张汉军

摘 要 数智赋能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智慧体育作业作为数智科技与体育教育融合发展的新兴产物,对达成学校体育育人目标具有重要作用。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在明确智慧体育作业价值的前提下,深度挖掘小学智慧体育作业实践的困境并进行归因,最终提出优化策略,以期促进小学智慧体育作业的高质量实施。

关  键  词 数智赋能;小学智慧体育作业;学校体育

引用格式 杜玉彬,王先茂,高红云,等.小学智慧体育作业的价值、困境及优化[J].教学与管理,2025(05):

64-68.

体育作业作为中小学生作业体系的重要组成,不仅是提升学生体质和健康的有效手段[1],也是践行“教会、勤练、常赛”教育理念、实现“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磨练意志”育人目标的关键环节。然而,由于时间空间、师资素养、教育环境等因素的制约,传统体育作业布置难、监督难和评价难的“三难”问题仍较为突出。数智科技的快速进步为解决传统体育作业的“三难”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智慧体育作业——作为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现代数智技术与体育教育深度融合的产物——旨在通过智能化工具和环境,如手机应用、智能手环、智慧体育设施等构建一个全新的体育作业生态系统[2]。这种系统不仅能够实现作业场景的虚拟化、监督的智能化和评价的数据化,而且能促进教师与学生以及机器之间的实时互动,是体育作业实践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因此,本研究首先明确了智慧体育作业的直观价值——解决传统体育作业的“三难”问题,然后深入剖析智慧体育作业的实践困境并针对性地提出优化策略,以期为智慧体育作业的高效实施提供实践指导和理论参考。

一、智慧体育作业的价值

作为数智技术与体育教育融合发展的时代产物,智慧体育作业承载了多重价值,而其核心在于有效解决传统体育作业中的“三难”问题。

1.克服传统体育作业的布置难

传统体育作业布置难直观体现在“把作业留在学生和家长心里”“惯例上体育学科不留作业”和“布置不科学”[3]。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在于缺乏实施载体、学生运动技能和体能水平不一、体育教师作业设计能力欠缺以及作业场地设施受限[4]。智慧体育作业通过实时“师—生—机”交互,“个性化作业处方”以及作业场景虚拟化等方式有效克服体育作业布置难问题。首先,智慧体育作业平台及智能终端优化了体育作业实施载体,可以直接呈现作业完成数据。其次,智慧体育作业能以“个性化作业处方”关照不同运动技能与体能水平的学生。例如,体育智慧云平台(以下简称体智云)能够根据学生的身高、体重、BMI等数据和不同的锻炼目标为每个学生设置个性化作业,不仅优化了“一刀切”式的作业布置方式,还补齐了体育教师作业设计能力不足的短板。再次,智慧体育作业通过创造虚拟化作业场景一定程度上克服传统体育作业场地设施受限问题。例如,体智云的跳绳模块可以在有绳和无绳状态下进行,它会识别手部摇绳动作和跳起高度,虚实结合以弥补现实中的器材、空间不足。

2.突破传统体育作业的监督难

时空分隔导致监督主体的缺位与功能失效[5],如何监督一直是传统体育作业的难题。监督的核心目的是确保作业过程的质量,防止学生不完成作业、仅仅提交视频或者作业代做等不实行为。智慧体育作业通过技术手段,如动作识别、全程视频监控和运动负荷评估等成功地突破了这些障碍。首先,智慧体育作业平台利用全程视频监控不仅确认学生身份,还确保学生的全程参与。例如,体智云要求开启摄像头权限,对作业过程进行录像,从而使教师能够随机抽查,核实学生是否亲自完成作业。其次,智慧体育作业平台的精确动作识别功能有助于学生提升作业练习的质量。例如,体智云能够监测跳跃高度、肢体角度并在屏幕上实时标注提醒来指导学生纠正动作。再次,智慧体育作业平台通过实时监测动作速度、频率和心率等指标,计算运动负荷,确保锻炼效果。例如,体智云会评估学生作业的全过程,使教师能够直观地掌握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并及时进行干预。

3.解决传统体育作业的评价难

在传统体育作业实践中,评价的缺失、简略和随意性构成了其评价难题的主要表现。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评价工具缺乏、评价标准缺失和评价意识薄弱。智慧体育作业能够通过担当评价工具、提供评价标准和加强竞争意识以推动教师评价的方式,解决体育作业评价的难题。首先,智慧体育作业平台作为评价工具,配备了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例如,体智云对体育作业完成情况按照S、A+、A、A-、B+……D-等13个等级进行评判并以多种形式展示与记录,体育教师既可以把握学生的单次作业完成情况,也可对学生整个学期的作业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其次,智慧体育作业平台提供的客观评价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欲望,从而反过来激发体育教师实施体育作业评价的意识。实践表明,学生在期望获得更高评价时会相互之间发起挑战,不断追求更优的成绩,而体育教师观察到这种现象后,能够显著增强自身的评价动机,从而提高进行体育作业评价的积极性。

二、小学智慧体育作业实践的困境及归因

研究发现,地区经济越发达,智慧体育发展程度越好,总体呈现东部地区最优,中西部地区次之的态势[6]。本文选取中部地区H省C市为调研案例,尝试从C市辖区内18所(城市12所,农村6所)小学探寻智慧体育作业的实践困境,并使用以下两种调查方法:第一种,问卷调查法。编制《小学生智慧体育作业实践调查问卷》,学生问卷发放360份,回收353份,回收率为98.05%,有效问卷345份,有效率为97.73%;教师问卷发放36份,回收36份,有效问卷36份,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100%。利用Excel软件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整理分析。第二种,访谈法。编制《小学生智慧体育作业实践调查》访谈提纲,对C市辖区小学体育教师、班主任、学生及其家长进行半开放式访谈,对小学智慧体育作业的实践困境进行深刻归因。

1.作业布置城乡两极化

调查显示,C市小学城区学生和教师表示每天布置和每周布置作业的比例分别为93.51%和95.84%;农村地区的学生和教师表示每天布置和每周布置作业的比例分别为38.6%和41.67%。对农村地区5位教师的进一步访谈发现,其中有4位来自靠近城区的集团校,表示“整个教育集团都要求布置,并且还要比赛排名,每个学期都会公布榜单”。对比发现,城市地区智慧体育作业布置频率远远高于农村地区,总体呈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

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主要为以下三点:一是农村地区小学体育作业制度建设滞后。由于农村小学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资源有限,其只能集中优势资源开展学科类教学活动,而主动或被动地忽略体育等素质类科目教学制度建设,最终导致体育作业制度建设迟缓。二是农村地区小学体育师资相对薄弱。据2020年中国教育统计数据显示,农村学校体育教师与学生比达到1:252[7],不仅学历低、年龄大,而且具备体育或相关课程学习背景者不足50%[8]。在体育师资不足的情况下,智慧体育作业自然难以得到有效开展。三是城市小学对智慧体育作业相关政策的执行力度更大、基础更好。安排以数智技术为支撑的智慧体育作业意味着要构建配套的保障体系,显然这对于具备各种资源优势的城市小学而言执行难度更小,对处于资源劣势的农村小学而言执行难度相对越大,所以城市小学对智慧体育作业相关政策执行效果较好,而农村小学则与之相反。

2.平台功能简陋化

调查显示,97.72%的学生使用XBTY平台完成体育作业,21.15%的学生使用TTTS平台完成体育作业;100%的教师采用XBTY平台布置体育作业,42.86%的教师同时采用TTTS平台和XBTY平台布置作业。通过对布置智慧体育作业的6位体育教师的深入访谈发现,XBTY平台与C市教体部门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教体部门举办的一系列中小学“体育云赛事”中均以XBTY为指定平台。但XBTY平台的作业功能还比较简陋,具体表现为以下四点:一是只具有基本的跳绳、跑步、仰卧起坐、俯卧撑等体能练习,缺乏更多的运动项目和运动情境开发;二是只能够单人练习,无法与他人进行合作练习与互动,削弱了运动体验;三是姿态识别和户外定位能力不足,经常出现无法识别、识别不精确和定位失准的情况,对学生使用造成困扰;四是该平台不具备布置体育健康知识的功能,导致教师往往不布置该方面的内容。

造成该平台工具功能缺陷的原因可能有三点:其一,XBTY平台运营公司成立时间较短,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且影响辐射范围基本集中于C市,因此对于研发或者购买更为先进、全面的功能而言具有挑战性。其二,在遴选、监督和退出机制尚不健全的背景下,与当地教体部门达成合作可能使其一定程度上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导致其平台功能出现缺陷时并不乐于走出舒适圈。其三,出售体育器材的盈利模式可能削弱了其优化平台功能的动力。实际上,无论从C市还是全国范围来看,智慧体育平台建设皆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其功能开发和硬件支持均存在一定局限性。

3.内容取向功利化

调查显示,学生认为既往智慧体育作业内容布置权重前三依次为体质健康测试内容(92.69%)、体育考试内容(80.77%)和一般体能内容(55.77%),与教师的观点一致(分别为89.29%、71.43%和60.71%)。值得注意的是,通常认为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巩固是体育作业的重要功能,但问卷调查结果并不支持这一推论。访谈发现,由于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样,而平台工具提供的现成作业内容未能有效覆盖课堂教学内容,并且布置体质健康测试和体育考试内容更利于使成绩“显化”,因而体育教师倾向于布置平台提供的现成内容和能更直观获取“成绩”的内容,存在较明显的“功利化”取向。

造成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小学体育的育人目标与考评内容错位。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了学校体育“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四位一体的育人目标[9],在目标导向下,小学体育考评内容应对“四位一体”育人目标有所承载与凸显。但是,目前小学体质健康测试和小升初体育考评内容基本为立定跳远、跳绳、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50米跑等身体素质类项目,主要聚焦“增强体质”单一目标,未能充分凸显享受乐趣、健全人格和锤炼意志的重要性,体育的育人价值受到挤压[10]。此外,育人目标与考评内容错位还影响着体育教师业绩考核,并进一步加深了小学智慧体育作业内容功利化取向。有研究指出,学生成绩即教师业绩是中国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控制逻辑[11]。在此控制逻辑下,对体育教师业绩的考核实际上就是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考核,而学生体育成绩狭隘地体现在“体质”上,导致体育教师采取趋利策略,即什么内容对提高学生“体质”有利就布置什么内容。

4.完成形式单一化

调查显示,学生独立完成智慧体育作业的占比最高(86.15%),且远远高于亲子合作型(19.23%)与同学合作型(10.38%);教师布置独立完成型智慧体育作业占比最高(89.29%),也远远高于亲子合作型(32.14%)与同学合作型(10.71%)。进一步访谈发现,学生与教师比较倾向于亲子合作型和同学合作型作业形式,但囿于主要平台XBTY不具备多人合作功能,所以要么直接采用独立完成型,要么配合使用TTTS开展亲子合作和同学合作型体育作业。总之,C市小学智慧体育作业的完成形式主要为独立完成,其他形式占比极低,呈明显单一化特征。

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平台的功能限制。由于XBTY平台功能局限,无法支持合作型体育作业,若体育教师布置合作型作业则需要配合使用TTTS平台,但XBTY平台与TTTS平台作业数据不能互通,这必然削弱体育教师布置合作型体育作业的积极性。二是部分家长对合作型智慧体育作业的支持度不高。有家长表示:“我工作比较忙,回家已经是晚上8点了,没有精力再陪她完成体育作业了。”并且,在放学后开展同伴合作型作业可能面临更高的安全风险,这成为包括体育作业在内的家校合作育人实践开展的巨大阻力。三是体育教师对布置亲子合作型智慧体育作业存在决策疑虑,这种疑虑来自政策与政策之间以及政策与现实之间的抵牾。《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12],而《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要求,杜绝将学生作业变为家长作业[13]。如何在“杜绝将学生作业变为家长作业”的同时推进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有效运行,这对于一线教育工作者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挑战。于是,大多体育教师最终趋向于不布置或减少布置亲子合作型智慧体育作业。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