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路径
作者: 陈香[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是实践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体现,在立德树人理念下,将具体的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起来,在教学中有机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资源和内容,在课程教学中有机渗透立德树人理念,提高英语学科对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养和文化素养养成的促进作用,是目前小学英语课程教学中落实和贯彻立德树人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英语;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部2021年制订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要求在学科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采用“3+2+N”模式,进行全学科覆盖。《指南》还强调,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内容“要结合学科特点,注重有机融入,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科的内在联系,结合学科具体主题、单元、模块等,融入相应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和载体形式”。因此,在全面实施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今天,我们要在英语学科教学中渗透和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方面彰显文化实力,提升文化自信;另一方面,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以英语学科课程教学为载体,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教学内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丰富的思想道德内涵厚植于学生心中,真正推动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在小学英语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中落地生根。
一、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立德树人下小学英语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具有深远的意义,不仅是从教学视角的教学内容、资源、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优化和创新,教学实效的提升,同时还是在育人层面的新突破。从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视角考察,现阶段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有利于提高文化“软实力”,强化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来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教育,尤其是在学生还处在最基础的学习阶段之时,更是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最佳时机。通过小学英语课堂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中,能够让小学生充分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在渗透式的英语学习中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化为自身的价值理念,行动自觉和知识储备,从而坚定自身文化自信,保持文化定力。进而为整个民族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二)有利于小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在立德树人理念下,学生英语学习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显得十分必要,是英语语言文化与汉语语言文化交流的客观要求。作为小学英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主动学习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与英语学科教学内容有机融合起来,丰富教学内容,同时注重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跨文化交际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中学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英文表达,如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国家文化融合在教学中,学生实现了对两种不同语言文化的学习和理解,进而有效地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有利于小学英语教师专业教学素养的提升
在立德树人理念下的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要求教师本身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有较为深入的学习好了解,同时还要求教师能够结合小学英语教学内容,按照《指南》强调的“结合学科特点,注重有机融入,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科的内在联系,结合学科具体主题、单元、模块等,融入相应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和载体形式”,教师要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内容整合以及教学方法运用、教学评价模式设计等方面全面优化和改进,构建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实践体系,英语教师本身在这一过程中专业教学素养也得到了系统性的提升。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存在的问题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中是落实立德树人育人目标,充分贯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客观要求。虽然在现阶段小学英语教学中,这一理念已经得到重视和实践,但是长期以来的小学英语教学模式还是产生了诸多限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现实问题。
(一)小学英语教材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占比少
受到学科属性的影响,以及传统教学模式和理念的制约,在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英语教材中融入的结合点较少,换言之,就是英语教材内容的编排有利于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内容较少,这就束缚了我们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内容有机融合。我们对目前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中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后发现,在小学低段的英语教材中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比较少,我们以三年级上册为例,涉及文化板块的主要是unit7和unit8两个单元,其中unit7中出现的饮食文化也是西方相关饮食文化,而unit8的主题是“Happynewyear”但是这一主题中的新年指的是全世界范围内皆在庆祝的公历新年,而不是我们传统农业历法中的新年。在小学译林版英语教材高学段的五年级和六年级阶段,教材中涉及的中国文化相关内容相对要多一些,其中五、六年级共四册书中涉及文化的内容有24处,与中国文化相关联的11处,从数量上来看涉及中国文化的部分着实也不能说在少数,但是这些与中国文化相关的内容往往都是简单的一句话或者一个名词而已,要将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起来展开教学,还需要教师的深入挖掘。当然,现有教材中与中华传优秀统文化相关联的内容较少并不意味着要将其中文化板块相关内容全部转化为中国传统文化,而是目前这一现状导致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少抓手。
(二)教师在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专业素养不足
长期以来,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在教学目标方面虽然也强调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许多的小学英语教师更加容易形成教学及其评价中重语言知识技能,轻情感态度及文化意识的教学倾向。由于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很难在现有评价体系下进行量化的评价。因此,从显性教学成效的角度出发,课堂教学及其延伸都不可避免地从知识技能培养方面加以拓展。译林版三年级上册英语教学中,unit7的饮食主题内容教学中,教材内容主要集中于西方国家的饮食文化,教师在备课以及教学素材准备中主要也是围绕西方饮食文化开展,在一个单元的教学结束后,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和带领下进行学习,对于hotdogmilksandwich等西方食物掌握较为熟练,然而,由于教师对中国饮食文化了解不多,或者是准备素材不够,学生们在本单元的学习完成后对于中国食物jiaozisteambun等则是甚少了解。这一现象的存在说明在目前小学英语教学中,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实践中,英语教师在专业意识和素养方面都还不够,难以胜任英语教学中有效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需要。
三、立德树人理念下小学英语教学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路径
针对目前小学英语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认为,基于立德树人理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应该从如下路径入手:
(一)以单元主题为切入点,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在小学英语中,有一些单元主题教学虽然并不是直接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但在教学中,如果对这些单元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延伸和拓展,就可以有效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英语教学中,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式文化教学。我们同样以译林版三年级英语中的unit8的“Happynewyear”主题为例,这一单元主题中的新年是公历的一月一日这一天,这是一个世界性范围的新年,而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新年则是农历新年,往往是在公历的一月底或者二月初,表面来看,这与我国传统新年文化这一节日文化是不相干的,然而我们英语教师如果在教学中深入挖掘和拓展教学内容,就可以与传统新年节日文化融合起来,我们教师可以将本单元教学PPT设计成我国传统信念的红色喜庆颜色,让学生们能够更享受传统新年节日的喜庆氛围。又如,在这一单元的授课中,我们可以开展对比教学,在讲授完国际范围内的新年相关习俗后,还可以让学生收集关于我们中国传统新年节日中的饮食、娱乐、拜年等方面的习俗,这样就在拓展和延伸教学内容的过程中,以单元主题为切入点,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材的教学内容中。这样不仅让学生了解一些关于传统春节文化的内容,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晚辈给长辈拜年的这一习俗,受到尊老爱幼的传统品德教育,将传统文化立德树人的育人价值充分发挥。
(二)以教学内容为切入点,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在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不仅可以从英语单元主题融入,同时还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抓住教材内容中的某一个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点,加以延伸和拓展,形成传统文化融入教育的着力点。在小学英语高年级教材中有一部分这样的内容有利于教师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准备,做好教学设计,将这些内容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融合起来。例如,在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教材中就有“Teaispopularinchina”这一具体的教学内容,虽然并不是单元主题,但是以内容只要加以延伸和拓展就可以有很多的教学素材,英语教师可以围绕我国茶文化的起源、发展以及由此产生的茶道,家庭中的晚辈给长辈敬茶等文化内容开展教学,学生就可以在教学基础上对茶文化有一个大概的认知和了解。又如,六年级译林版小学英语中有“YouwillfindthegreatwallinthePRC”的内容,这一内容直接涉及我国长城的相关知识,长城作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八大奇迹,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教师可以结合课前的素材准备对长城的历史进行介绍,同时还可以从建筑智慧、文化象征意义对学生进行拓展教育,让学生在对长城历史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自信心。总之,在小学英语教材内容中有许多直接或者间接地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教师要对教材充分加以利用,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程度,利用传统文化知识树人、用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立德。
(三)教师本身提升专业教学素养
小学英语教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主要实施者,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小学英语教学中能否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融入教学的效果能否实现。因此,小学英语教师要着力提升自身遂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的专业素养。一方面,要在传统文化学习方面下功夫,紧紧围绕英语教材教学中相关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相关素材搜集,阅读,提升自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形式、思想精神和价值理念的理解和掌握,为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要创新和改进自身教学方法,充分掌握和运用多媒体教学、活动教学、游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实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后,要在教育教学科研中提高教学质量。
(四)创新中华优秀传统优秀文化与英语融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实效,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英语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教学的实践中,不仅要注重二者融合的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挖掘,同时还要加强对二者融合的教学方法的创新与优化。同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充分激发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升小学英语教学实效,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例如,译林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的英语Unit8ChineseNewYear这一主题教学时,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开展讲春节传统习俗、讲自身的春节趣事和经历等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根据自身收集的素材和实际经历,围绕中国传统节日“新年”开展演讲活动。这样既提高了学生收集和学习传统新年节日文化相关素材的积极性,同时结合自身经历,讲自己的新年经历更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又如,还要针对我们的这一单元主题的教学,我们还可以开展以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知识问答比赛,让学生在课外收集关于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相关知识,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展示,看谁收集整理得又多、又准确。此外,在教学方法上我们教师还要善于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运用小组讨论、游戏教学、情境教学等各种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实效,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五)以校本课程建设为依托丰富教学资源
针对目前小学英语教材编排中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较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融合着力点不足的问题。我们认为,要充分利用当前国家关于中小学课程资源的相关要求,从校本课程建设的角度,以校本课程开发为依托,为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的融合提供有力的课程资源支撑。具体来说,教师、学校层面,要结合现有教材中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通过校本课程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和延伸,形成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内容深度融合的新的教学资源,为二者融合教学提供有力的教学资源。例如,针对五年级译林版Unit7Chinesefestivals这一主题内容我们可以在校本课程中构建传统中国节日文化的内容,而不局限于传统新年这一节日文化内容,可以一传统节日文化为主题,编排入重阳节、端午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及其文化内容。又如,六年级上册Unit3Holidayfun这一内容中涉及一些中国著名景点,我们的校本课程可以对教材内容加以延伸和拓展,一方面介绍更多我国著名的具有文化教育价值的景点,另一方面,从育人的角度出发对景点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等进行更多的阐述与分析,让学生受到渗透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小学英语是该学段重要的学科,这一学科教学既是学生了解外国文化的重要平台,同时又是融入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教育意义。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方法、新理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英语教学中,充分发挥其立德树人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建.对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课程版),2019(11).
[2]朱亚.小学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融合点的挖掘方法[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7(06).
[3]鲁子问.中华文化融入我国英语课堂的可能路径[J].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2018(12).
[4]张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策略探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9.
(责任编辑:刘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