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H卡牌结合教育戏剧, 开启“探索自我”主题系列心理团体辅导课

作者: 刘姗姗

摘要:OH卡牌和教育戏剧同属表达性艺术治疗的领域,它们是启发和引导个体表达自我的重要载体。小学高年级学生进入青春期,面对越来越多来自学业和人际交往的压力,如果没有恰当的渠道进行排解就会影响身心健康。在心理团体辅导课中使用OH卡牌和教育戏剧技术,有助于学生探索自己当下的关注点,并以放松的方式进行表达和呈现,从而纾解压力,发现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不同角度和路径。

关键词:OH卡牌;教育戏剧;系列心理团体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4)28-0024-04

一、“探索自我”主题系列心理团体辅导课的初衷

学生进入小学高年级后,开始面临更多来自学业和人际交往的压力,这些因素也常常影响亲子之间的沟通。在持续多年开展心理团体辅导课和心理健康课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高年级学生在进入青春期后,虽然不太愿意用语言直接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但如果营造宽松的氛围并借助一定的活动和载体,他们就愿意去尝试。本次系列团体辅导课借助OH卡牌和教育戏剧两大表达性艺术治疗技术帮助学生探索自己,关注成长。

“探索自我”主题系列团体辅导课主要聚焦学生当下所关注的自我成长主题,思考并展开意识化的表达,学生借助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交流,澄清和反思自己的想法和行为。为了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系列课中先引入OH卡牌技术,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探索潜意识;接着再采用教育戏剧的方式营造宽松的氛围,帮助学生用艺术性的方式进行自我表达。

二、理论依据

OH卡牌也叫潜意识投射卡、心灵图卡或自由联想卡,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是一种简单而实用的直觉联想工具。它由图像卡和引导卡组成,可以用于探索内在世界,表达情感和想法。OH卡牌的设计理念是将艺术和心理学相结合,通过艺术化的表达来释放情绪、整理经历、突破限制[1]。它被广泛应用于团体辅导、中小学心理课堂、个案辅导和生涯教育中。

教育戏剧的概念起源于欧美,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马利文[2]曾在《教育戏剧的理论与实践》一文中,将教育戏剧定义为:“以戏剧或剧场的技巧为方法来从事教育、教学。它不以表演为目的,而是借用戏剧的途径推进人的社会学习,对人的认知发展、情绪、个性、社会性的发展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育戏剧主张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寻求内心体验,从而带来切身的感受和有意义的学习。因为兼具教育性和艺术性,结合生活场景,不同学科的课堂都可以借鉴和应用教育戏剧的技巧,其通过合作与角色扮演带给学生的心灵体验和触动是独一无二的。

OH卡牌和教育戏剧都具有表达性艺术治疗的属性,且都是借助外化的方式辅助个体进行表达和宣泄,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我探索是比较有效的载体。

系列团体辅导课的单元和课时之间应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又因为OH卡牌具有趣味性、灵活性,所以在进行系列设计时将OH卡牌安排在前期和中期的课时,帮助学生先以卡牌为载体进行自我潜意识的探索。后期则以戏剧的方式对前期探索的主题加以表达和呈现,并围绕不同角色展开交流和讨论,从而进一步澄清学生内心的想法和感受。

三、系列心理团体辅导课的设计框架

“探索自我”主题系列团辅课一共包括三个单元九节课,三个单元分别是:

1.OH卡牌“心”接触:使学生认识OH卡牌,读卡说情景。借助联想练习,让学生熟悉OH卡牌及其使用方式,拓展思维,开启潜意识。

2.OH卡牌“内”探索:图卡结合文字卡,让学生思考对所关注问题带来的启发,为图卡补画其他部分。学生试着使用OH卡牌表达、呈现问题和寻找内心的答案。

3.戏剧表心声:学生合作为票选最高的作品编写剧本、分配角色并排练,进行小组展示表演,用肢体语言等丰富的形式展现内心的想法,并围绕角色展开交流讨论,加深内心体验。

系列心理团体辅导课的开展主要依托学校的兴趣小组课,一周一节课,一节课40分钟,连续开展了9周。教学对象以小学五、六年级学生为主,小组共12人,其中男生3人,女生9人。

四、系列团辅课的具体操作流程

(一)熟悉OH卡牌阶段(第1~3次团体辅导)

第一单元以熟悉OH卡牌为主要目的,主要通过抽卡和读卡的练习帮助学生学会使用OH卡牌。初次接触OH卡牌,学生普遍会觉得卡牌很神秘新鲜。在使用之前,老师先简单介绍了一下OH卡牌,再邀请所有学生抽卡。

在第一课时,学生只需要针对自己抽到卡片的情景进行描述和猜测即可,主要为了让学生练习观察和表达。在所有学生完成第一轮的陈述后,每位学生可以自由地对场中其他人的卡片进行自己的解读,从而发散思维、发现不同的读卡角度。

第二节课在第一节课的基础上进阶,学生可以连抽3张卡,通过自由排列将不同的情景组合成一个完整、有逻辑的故事并进行分享。学生经过思考后讲述的故事大多和他们的现实生活有关,比如因为考试成绩太差被父母批评、运动会田径赛场上的比拼、好朋友之间发生的摩擦等。学生借助卡牌投射内心世界,呈现自己真实的感受和想法。

相比前两节课,第三节课更关注小组内成员间的互动。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卡牌的使用方式已相对熟悉。在此基础上,本节课要求学生在抽完卡片后,展示自己的卡片并进行即兴的故事接龙,也就是每个人用一两句话描述自己卡片里发生的事,且内容能承接前面同学讲述的故事情节。

故事接龙一方面需要学生认真倾听他人的讲述,另一方面还考验团队之间的配合与默契,学生觉得很有挑战性也很有趣。接龙的过程体现学生如何在团体动力的作用下合力搭建故事框架,其中有人制造冲突也有人化解冲突,故事本身既呈现了问题又蕴含了资源,学生在团体互动中体验到彼此的呼应和支持。

(二)使用OH卡牌探索自我阶段(第4~6次团体辅导)

此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将关注点转回到自身,思考自己所关注的成长问题,并试着使用OH卡牌探索应对的方式。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聚焦当下,老师先带领学生做关注自我的放松冥想,然后邀请学生将所关心的问题写下来。接着再进入抽卡的环节,学生先抽图卡,再抽引导卡,接着就自己关心的问题开始思考从卡片中获得的启发。

对于小学生而言,要从抽象的图卡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启发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当学生开始分享时,老师会有意识地提问引导。

以下为分享引导的实例:

生1:我关注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学习成绩,卡片的文字是“错误”,图片是在展现车站告别。好像没什么关联,但是我绞尽脑汁想了一下,可能我需要尽可能减少考试中犯的错误,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师:这是一种理解,可能还会有其他的理解。图片中告别的画面能让你联想起什么?

生1:我想起最近来我家做客的表姐,她走的时候我们全家一起去动车站送她。

师:你和表姐关系好吗?你们会交流一些学习上的经验吗?

生1:我们的关系很好,我们也会交流学习经验,我表姐英语超好但数学不好,我正好和她相反,我妈常说我们俩可以互补。

师:也许经常和表姐交流也能对提高英语成绩有所帮助。

生2:我感觉图里两人未必是在告别,也可能是重逢时车上的人在和车下接他的人打招呼。

生1:是哦,我表姐来的时候我超激动,不像图里的人那么淡定。

师:也可能是其他来到你身边的事物,你可以再想想。OH卡牌的解读没有唯一的答案,就像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止一种。

生1:好的。

为了帮助学生学会联结自己和图卡,在对前两位学生进行简单引导后,老师鼓励学生之间可以就自己的直觉和思考提问当事人及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促进当事人对问题的理解。

本单元的第二、三次课时聚焦对问题的深入探索。老师先邀请大家结合前一次课的讨论,将OH卡牌放在白纸的任意位置,并在白纸的其他空间基于OH卡牌展开联想并进行补画(见图1),完成后再进行展示和交流。为了和第三单元教育戏剧的部分衔接,学生在交流完毕后进行投票,选出其中最有共鸣的作品,作为下一次课编写剧本的素材。最后当选的是一幅名为《距离考试结束还有15分钟》的作品(见图2)。

(三)OH卡牌结合戏剧探索阶段(第7~9次团体辅导)

在前两个单元,学生已经借助OH卡牌对自己关注的问题有所探索。第三单元则侧重围绕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通过教育戏剧角色扮演的方式展开更加深入的体验和交流。

得票最高的作品呈现了期末考试的考场上离考试结束还有15分钟的画面。学生自由组队分成了两组,各自围绕作品展开编剧,并讨论角色分配和准备道具。剧本的创作要求除了作品中考场的一幕,还必须包括另外两个相关联的场景和剧情。

学生经过讨论交流敲定了剧本。

一组的主题是“作弊风波”,剧情主要聚焦考场上帮好朋友作弊被老师发现的事件以及后续引发的朋友间的争吵与复合。

二组的主题是“爸爸,再给我一次机会”,剧情则涵盖了考前爸爸作业辅导引发的亲子冲突、考试时的发挥失常、知道成绩后亲子间爆发的争吵以及后续彼此冷静下来后的沟通与谅解。

两个主题分别对应了友谊和亲子关系,真正体现了成绩背后学生内心的感受和需求。学生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表演,形神毕肖,声情并茂,有的扮演自己的老师,有的扮演自己的父母,有的扮演自己身边熟悉的同学,大家在扮演他人的过程中体验换位思考、感受他人的想法。

在后续的交流中,大家轮流表达了自己表演过程中的感受,以及对两个剧本中某些角色的看法。有学生表示自己第一次扮演好学生,感受到了成绩优秀带来的价值感。有的学生坦言自己曾经因为作弊被老师批评过,非常后悔。也有学生在扮演爸爸时体会到了爸爸的恨铁不成钢,觉得自己应该再努力一些,不要太依赖父母。

小组里的大多数学生都是第一次进行角色扮演,不管是演主角还是配角,大家都感到很新奇有趣,并在扮演中感受到了不一样的自己。也有学生反馈在听到其他同伴的分享之后,对自己曾经处理人际关系问题的做法产生了更多的反思。

五、反思与展望

这是我第一次尝试将两种不同的技术融入心理团体辅导中,从实践效果来看,小学高段学生对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活动形式接受度较高,课堂活跃度强。学生不仅可以借助卡片和扮演角色来试错和表达自己,还能在小组的交流合作中互相帮助,形成安心包容的成长氛围。

参考文献

[1]盛婷.基于 OH 卡牌的初中心理课堂活动设计与实施[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3(29):18-20.

[2]马利文.运用教育戏剧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J].中国德育,2018(15):44-47.

编辑/卫 虹 终校/黄潇潇 黄偲聪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