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拒绝与初中生学业认知投入的关系:积极品质的补偿、中介和调节作用

作者: 吴晓靓 马娟

父母拒绝与初中生学业认知投入的关系:积极品质的补偿、中介和调节作用0

摘要:为了考察父母拒绝与初中生学业认知投入的关系,以及积极品质整体水平在其中的补偿、中介和调节作用,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青少年积极品质问卷、学习投入问卷对332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父亲拒绝和母亲拒绝显著负向预测积极品质整体水平和学业认知投入;积极品质整体水平显著正向预测学业认知投入;积极品质整体水平在父亲拒绝、母亲拒绝与学业认知投入之间存在中介作用;积极品质整体水平在父亲拒绝与学业认知投入之间存在调节作用。因此,培养积极品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认知投入,减缓父亲拒绝对学业认知投入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父亲拒绝;母亲拒绝;积极品质;学业认知投入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24)35-0008-06

一、引言

学业认知投入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它反映的是学生在学业中运用各种认知策略的情况[1-2]。生态系统理论(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提出,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共同影响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发展[3]。探索能够预测学生学业认知投入的环境因素和个体内部因素,有利于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提供提高学生学业表现的切入点。其中,家庭环境作为最早与个体进行互动的微系统,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家庭环境中的父母教养风格作为动态性的家庭特征能够预测学生的学业表现[4]。

父母拒绝作为家庭因素,会对子女的学业表现产生负面影响,它是指子女从父母那里获得的温暖、情感、关怀、安慰、关心、养育、支持或爱的缺失,以及父母对子女施加了会损害身心健康的行为和消极情绪[5]。关于父母拒绝与青少年学业表现关系的研究较少,已有研究发现,父母拒绝对学业拖延、学校回避等负面学业表现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6-9]。就学习投入而言,目前有研究发现,青少年感知到的父母拒绝会显著负向预测学习投入[10-12]。但是这些研究考察的是父母拒绝综合水平对学习投入整体水平的作用,无法反映父亲拒绝和母亲拒绝对学业认知投入的作用模式,所以,本研究分别考察父亲拒绝和母亲拒绝对学生学业认知投入的预测作用。

积极品质作为个体内在因素,能够预测学生的学习投入。积极品质的整体水平代表能够促进个体获得幸福、成功和抵御发展风险的内在资源的丰富程度,青少年积极发展观指出,积极品质发展水平高的青少年更会投入到与自身发展密切的活动中,帮助青少年获得良好的发展结果[13]。研究发现,积极品质的整体发展水平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学业成绩[14-15]。并且,积极品质整体发展水平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投入预测学业成绩[16]。由此可以推测,积极品质的整体水平能够补偿父母拒绝对学生学业认知投入的负面预测作用。

积极品质的发展会受到父母教育风格的影响。基于发展资源理论,积极的教养风格是一种能够促进青少年积极品质发展的外部资源[17]。但是,已有研究发现,父母拒绝这一消极的教养风格对积极品质整体水平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18]。具有高水平拒绝的父母经常批评子女,甚至是无理由地发脾气,给予子女的关爱和鼓励是匮乏的,这些会造成子女的多种心理和行为问题,不利于其积极品质的发展[19-21]。目前尚未有研究考察积极品质整体水平在父母拒绝和学业认知投入之间的中介作用,但是由以往研究结果可以推测,父母的拒绝会负向预测积极品质整体水平,进而对学业认知投入产生负面预测作用。

积极品质的整体发展不仅能够促进青少年获得积极的发展结果,还能够帮助青少年抵御环境因素的负面影响。Milot Travers和Mahalik[22]发现,积极品质的整体发展可以缩小高、低风险群体在抑郁和酗酒程度上的差距。还有研究发现,积极品质整体发展水平可以降低累积风险因素的数量对中学生吸烟程度的预测作用[23]。但是,目前还没有研究考察积极品质整体水平能否降低父母拒绝对学业认知投入的影响。

综上所述,本研究将考察积极品质整体水平分别在父亲拒绝、母亲拒绝预测初中生学业认知投入过程中的补偿作用,以及在父亲拒绝、母亲拒绝和学业认知投入之间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取整班抽样方式,对吉林省某学校9个班级的354名九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删除无效被试22人,保留有效被试332人,有效率为93.79%。其中,男生164人,女生164人,4人未报告性别。被试年龄范围为13~16岁(M=14.16,SD=0.46)。

(二)研究工具

1.父母拒绝问卷

采用蒋奖、鲁峥嵘和蒋苾菁[24]修订的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的父亲拒绝和母亲拒绝维度,各6个题目,采用4点计分法,1代表“从不”,4代表“总是”,总分越高说明感知到的父母拒绝越多。本研究中,父亲拒绝和母亲拒绝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0和0.71。

2.青少年积极品质问卷

采用张婵[16]编制的青少年积极品质问卷,包括热爱学习(3题)、兴趣与好奇心(4题)、灵活创新(3题)、诚实正直(4题)、领导能力(3题)、自我调节(9题)、积极乐观(6题)、关爱友善(6题)8个维度,共计38道题目。所有题目均采用5点等级评定方式,从“一点也不符合(1分)”到“非常符合(5分)”。每项积极品质题目的均分为该积极品质的得分,积极品质整体水平得分为各项积极品质的总分。本研究中,问卷总体Cronbach's α系数为0.94。

3.学业认知投入问卷

采用张婵[16]编制的学习投入问卷的认知投入维度,共5题,采用4点等级评定方式,从“一点也不符合(1分)”到“完全符合(4分)”。本研究中,题目总体Cronbach's α系数为0.75。

(三)程序和统计分析

将指导语及问卷以纸质版形式向被试发放,在班级现场施测。采用Mplus 7.0、SPSS 22.0软件和SPSS 宏程序 PROCESS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参考刘红云[25]的建议,采用均值插补法进行缺失值填补。

三、研究结果

(一)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采用Harman单因子检验方法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结果显示,特征根值大于1的因子共有14个,第一个因子的解释率为26.04%,小于40%,说明本研究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26]。

(二)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

各变量的平均数、标准差和相关矩阵见表1。

由表1结果可知,父亲拒绝、母亲拒绝与积极品质整体水平、学业认知投入呈显著负相关,积极品质整体水平与学业认知投入呈显著正相关。

(三)积极品质整体水平的补偿效应检验

为考察积极品质整体水平在父亲拒绝、母亲拒绝预测学业认知投入过程中的补偿作用,以学业认知投入为因变量,方程1以父亲拒绝和积极品质整体水平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Enter),方程2以母亲拒绝和积极品质整体水平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Enter),结果见表2。

由表2中的方程1和方程2的结果可知,当同时考察父亲或母亲拒绝和积极品质对学业认知投入的预测作用时,积极品质整体水平对学业认知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父亲或母亲拒绝对学业认知投入的预测作用不显著。这说明,积极品质整体水平在父亲拒绝、母亲拒绝预测学业认知投入过程中具有补偿作用。

(四)积极品质整体水平的中介效应检验

1.积极品质整体水平在父亲拒绝与学业认知投入之间的中介作用

以父亲拒绝为自变量,积极品质整体水平为中介变量,学业认知投入为因变量,采用SPSS宏程序PROCESS的Model 4进行检验,在分析前将所有变量转换成标准分,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结果可知,父亲拒绝可以显著负向预测积极品质整体发展水平,积极品质整体水平对学业认知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父亲拒绝不能显著预测学业认知投入,这说明积极品质整体发展水平在父亲拒绝与学业认知投入之间存在中介作用。中介作用的路径见图1。

2.积极品质整体水平在母亲拒绝与学业认知投入之间的中介作用

以母亲拒绝为自变量,积极品质整体水平为中介变量,学业认知投入为因变量,采用SPSS宏程序PROCESS的Model 4进行检验,在分析前将所有变量转换成标准分,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结果可知,母亲拒绝可以显著负向预测积极品质整体发展水平,积极品质整体水平对学业认知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母亲拒绝不能显著预测学业认知投入,这说明积极品质整体发展水平在母亲拒绝与学业认知投入之间存在中介作用。中介作用的路径见图2。

(五)积极品质整体水平的调节效应检验

1.积极品质整体水平在父亲拒绝与学业认知投入之间的调节效应检验

以父亲拒绝为自变量,积极品质整体水平为调节变量,学业认知投入为因变量,采用SPSS宏程序PROCESS的Model 1进行检验,在分析前将所有变量转换成标准分,结果如表5所示。

由表5结果可知,积极品质整体水平在父亲拒绝与学业认知投入之间存在调节作用。简单斜率检验结果表明,在积极品质整体水平比较低时,父亲拒绝对学业认知投入具有显著负向的预测作用(β=-0.12,p=0.01);在积极品质整体水平比较高时,父亲拒绝对学业认知投入不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β=0.06,p=0.32)。简单效应分析图见图3。

2.积极品质整体水平在母亲拒绝与学业认知投入之间的调节效应检验

以母亲拒绝为自变量,积极品质整体水平为调节变量,学业认知投入为因变量,采用SPSS宏程序PROCESS的Model 1进行检验,在分析前将所有变量转换成标准分,结果如表6所示。

由表6结果可知,积极品质整体水平在母亲拒绝与学业认知投入之间不存在调节作用。

四、讨论

(一)父母拒绝会阻碍初中生积极品质的发展和学业认知投入

本研究发现,父亲、母亲的拒绝都与初中生的积极品质整体水平和学业认知投入存在显著负相关,这说明高水平的父母拒绝可能会阻碍初中生积极品质的发展和学业认知投入。父母接受—拒绝理论(parental acceptance-rejection theory)认为,感知到被父母拒绝的青少年易表现出心理适应不良[5]。长期接受父母拒绝的学生得到的父母关爱和支持很少,得到的父母攻击、漠视、无理由的批评很多,导致学生积极品质的发展受到阻碍[27]。长期生活在消极养育的环境下,他们可能会体验到无助感,甚至自闭,容易导致他们对学业产生厌倦和拖延,表现出学业认知投入的不足[6]。

(二)积极品质的整体发展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业认知投入

积极品质整体水平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学生的学业认知投入,这说明初中生具备的内部资源越丰富,越可能积极投入到学业中。这可能是缘于积极品质发展水平高的学生学业效能感也高,并且认同学业对其未来发展的价值,所以会积极投入到与其未来发展密切相关的学习活动中;而积极发展水平低的青少年由于缺乏优秀的品质管理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容易出现行为问题和心理问题,比如网络欺凌、吸烟、情感痛苦等,这些都不利于他们投入学业和获得好的学业表现[23,28]。

(三)积极品质整体水平能够减缓父亲拒绝对学业认知投入的负面影响

本研究结果支持积极品质的整体发展能够帮助青少年抵御环境因素的负面影响。具体而言,积极品质整体水平能够减缓父亲拒绝对学业认知投入的预测作用,如果青少年的积极品质整体水平比较高,便可以抵消父亲拒绝的消极影响;如果青少年的积极品质整体水平比较低,父亲拒绝则会使他们的学业认知投入受到阻碍。这一研究结果说明积极品质可以降低父亲拒绝对学业认知投入的负面影响,提示我们,不仅可以通过改进父母的教养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业投入,还可以通过培养积极品质来帮助青少年抵御环境的不良影响。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