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专业综合演练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作者: 李大伟 徐吉辉 高建国
[摘 要]综合演练是军队院校培养学员岗位任职能力的核心实践类课程。针对安全工程专业综合演练实践教学存在的学员动手实践较少、协同训练不足、部分科目实施难度大、缺乏用户直接评价等问题,课程教学团队以学员的专业技能和指挥管理能力培养为核心,结合部队安全监察岗位主要工作,采取模块组合的方式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构,构建了三阶段递进式和虚实结合的安全工程专业实践类教学模式,综合运用想定驱动、支架式、岗位扮演的方法开展实践教学。通过多元考核和部队调研反馈发现,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部队适应期进一步缩短,教学改革效果明显,可为高校开展实践类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实践教学;综合演练;阶段递进;虚实结合;安全工程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13-0033-04
不论是地方院校还是军队院校,培养学员的实践能力都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2019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全军院校长集训开班式上提出了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进一步强调“为战育人”。近年来,在新工科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等背景下,军地院校在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很多具有借鉴意义的探索。例如,曹阳将PBL教学模式应用于电气控制实训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1]。罗及红提出了电气控制与PLC课程“一线三训练”的实践教学模式,综合运用项目驱动式、模块单元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2]。马衍坤针对安全管理类课程教学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基于CDIO理念提出了强化专业学习设计、案例库构建等具体举措[3]。罗建勋将OBE理念引入实践课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4]。张建庭将虚拟仿真项目引入实践教学,形成了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5]。马新玲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构建了华东理工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一核两翼、双轮驱动”的实践教学模式,对实践类教学体系建设有一定的参考意义[6]。邹君华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入预警探测指挥专业综合演练教学,提高了课程的实战性和高阶性[7]。总体来看,很多高校和教师都认识到实践类教学的重要性,从教学设计、教学模式与方法、效果评估等多方面进行了创新实践,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8-10]。综合演练是空军工程大学(以下简称学校)为培养安全工程专业本科学员岗位任职能力而开设的一门实践课,旨在促进从理论到实践、知识到能力的转化,起到打通学员岗位任职“最后一公里”的作用[11-13]。课程教学团队针对实战化元素的融入问题,多年来在教学模式和方法、考核评估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和探索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问题分析
综合演练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安全工程专业本科学员,学员前期已经学习了安全性设计与分析、航空装备安全管理等理论课程,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学员的学习情况可以总结为“两高三缺”,“两高”即基础课学习成绩高、学习热情高,“三缺”即缺部队战训实践、缺机务指挥能力、缺机务文化熏陶。从以往课程教学情况看,存在学员动手实践较少、协同训练不足、部分科目实施难度大、实装训练条件不足、缺乏用户直接评价等问题。针对以上情况,学校大力引入无人机实装,打破各专业单独组训的现状。在安全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员主要起引导作用,负责理论讲授、想定设置、演练评估等,具体实践内容由学员采取分组的形式完成,学员分别“承担”航空兵部队不同岗位的工作,自主完成各个科目实践内容。
二、教学目标确立
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强调,军队院校应当围绕实战搞教学,增强学员打仗意识和打仗本领。综合演练课程以安全工程专业本科学员首次任职岗位安全监察师的能力培养为目标,通过部队真实战训背景想定、分组演练、阶段递进式训练等方式,使学员熟悉航空机务保障组织流程,掌握一线安全监察业务,提升学员装备操作运用、组织协调和指挥管理能力,培育学员能打仗、打胜仗的战斗精神。课程在人才培养体系中起到强化专业能力、提升指挥管理能力的作用,为学员胜任首次任职岗位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
为培养学员岗位任职能力,课程教学团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对课程教学目标进行了分解。知识与技能:了解部队安全监察的发展现状和基本要求,掌握部队安全监察的主要工作、机务保障的组织实施流程等相关内容,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部队安全监察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单岗位技能训练、多岗位协同训练、全流程对抗训练等,逐步提高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能打仗、打胜仗的作风,树立扎根基层、建功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设计
课程教学团队根据培养学员具备首次任职岗位能力目标,将教学内容设计为航空机务安全形势分析、安全监察计划制订、安全监察工作实施、安全风险评估、安全免责报告分析、安全问题查处六个模块,基本涵盖了部队一线安全监察的主要工作,实现理论与实践融合、知识与技能衔接、情感与价值共存。针对每个教学模块,明确相应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模式与方法,选择教学所需设备,力争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模块化教学内容设计如图1所示。
四、 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改革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课程教学团队总结出“一条主线、两个模式、三种方法”的教学思路。一条主线即以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和实战化能力培养为主线。两个模式即主要采取“阶段递进、螺旋上升”“虚实结合、以虚补实”的教学模式,通过三阶段递进,各个阶段各有侧重,逐步提高实践能力。对于高难科目,采取虚实结合的方式进行组训。三种方法即在具体的教学组织实施中,综合运用想定驱动、支架式、岗位扮演的方法开展实践教学。此外,为保证学员的训练效果,课程教学团队还采取了“多元考核、全程考核、用户考核”的考核方式,实现以考促练、以考促能。课程教学模式与方法如图2所示。
[想定库 ] [实践手册 ][配套法规 ][演练脚本 ][航空机务免责报告系统 ][××型无人机3架 ][案例库 ][巡更设备 ][安全监察照相设备 ][飞行事故调查与分析
虚拟仿真系统 ] [单兵训练][◆个人训练
◆教员指导][想定驱动][单兵训练][实装][多元考核][部队][教员][学员][部队岗位][岗位扮演][◆实装操作
◆岗位扮演][协同训练][虚实结合][以虚补实][对抗训练][◆作战模拟
◆小组对抗][软件平台][支架导引]
图2 课程教学模式与方法
(一)阶段递进,螺旋上升
按照全流程全要素演练要求,遵循从个人训练到团队训练、从技术训练到指技复合训练的思路,结合航空机务安全监察工作实际,课程教学团队将教学环节分为三个阶段组织实施,构建了“三阶段递进”的教学模式。第一个阶段:单兵训练。该阶段以学员个人训练为主,教员指导为辅。学员在教员理论讲授、任务想定设置的基础上,基于实践手册、巡更设备、软件系统等进行单岗位技能训练。第二个阶段:协同训练。该阶段以实装操作为主,岗位扮演为辅。学员结合无人机实装和外场机务保障工作内容,分别“扮演”安全监察师、大队长等不同角色,将单兵岗位技能运用到具体安全监察工作中,在岗位协同中锤炼指挥管理能力。第三个阶段:对抗训练。该阶段以作战模拟为主,小组对抗为辅。通过参加校院两级的综合演练活动,在预设的作战背景下,结合无人机实装开展安全监察工作。采取小组对抗的方式,对学员的实战能力进行考核打分,最终检验学员的指挥和技术复合能力。
(二)虚实结合,以虚补实
航空系统高度复杂、安全问题影响大、复现代价大,导致实践教学较为缺乏。针对综合演练中的安全问题查处等模块演练背景创设难度大的问题,课程教学团队将虚拟仿真技术引入综合演练实践教学,形成了“虚实结合、以虚补实”的教学模式,以自主开发的虚拟仿真项目“飞行事故调查与分析虚拟仿真实验”(见图3)为依托,为学员创设真实度和沉浸感高的虚拟仿真情境,学员通过沉浸式感受、互动式操作,学习事故应急处置、安全问题查处等方面的专业技能。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习成本,提高了演练效率。在协同训练和对抗训练环节,学员将前期训练的查处技能应用到具体安全问题处置中,有助于提高安全问题查处能力。
<D:\张毅\下载文件\20231026\大学教育202313\13d3.jpg><D:\张毅\下载文件\20231026\大学教育202313\13d4.jpg>
图3 飞行事故调查与分析虚拟仿真实验
(三)想定驱动,支架导引
为深入贯彻实战化教学,课程教学团队在任务想定方面综合采用想定驱动式教学法和支架式教学法开展教学,所有模块的想定都来源于部队演训中发生的真实案例。首先根据科目特点,每次演练前对学员进行编组,给每个小组设定不同的想定,布置不同的任务。学员针对任务想定,通过情景模拟、装备操作、小组讲评等环节,加深了对部队实战化背景下安全监察工作的理解。在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员充分发挥教学主导的作用,通过分解科目内容,搭好教学支架,引导学员一步步攀登,进行独立探索、自主建构,最终解决问题。
(四)岗位扮演,多元考核
针对部队安全监察实际工作中涉及安全监察岗位以外人员的情况,在实践中采取学员扮演安全监察主任、安全监察师、机务大队长等角色的扮演教学法。一方面,使学员熟悉机务工作中的岗位编成;另一方面,通过岗位扮演创设真实的工作情境,增强演练效果。在教学考核方式方面,采取“多元考核、全程考核、用户考核”的方式。多元考核:将考核分为演练表现、模拟骨干、分析报告、终结性考核等多个环节。全程考核:坚持练中考、考中练,将考核贯穿综合演练全过程。用户考核:改变传统的院校自主考核方式,在终结性考核中采取部队专家来校考核的方式,检验学员的真实训练水平。
五、教学改革效果
通过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有效解决了安全工程专业实训难的问题,缩短了学员的任职岗位适应期。一是学员的装备操作运用和指挥管理能力显著提高。近几年学员通过机关组织的毕业专业技能考核比例为100%,业务能力和指挥管理能力得到了部队考核专家的认可。通过部队调研发现,毕业学员到部队后能够迅速适应岗位需求,深受机关和部队的欢迎。二是课程建设成效逐步显现。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教学团队的实践教学能力得到显著提高,虚实结合的训练模式在部队的岗位练兵活动中得到推广应用。课程教学团队成功申报各级教育理论研究课题5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一流课程1项。
六、结语
综合演练作为安全工程专业本科学员毕业任职前的实践教学环节,具有实战性、高阶性、综合性等特点。本文以安全工程专业综合演练实践教学为例,介绍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和教学方法创新的主要做法,对高校实践类课程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 曹阳. PBL教学模式在高职实践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 辽宁高职学报,2015,17(1):78-80.
[2] 罗及红. 高职学院电气类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研究与探索[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9):158-161.
[3] 马衍坤,刘健,刘泽功,等. 基于CDIO理念的安全管理类课程群教学模式改革实践[J]. 教育导刊,2016(4):57-61.
[4] 罗建勋,马贺伟,李书卿,等. 基于OBE理念的工科专业集中实践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嘉兴学院轻化工程专业为例[J]. 中国皮革,2021,50(9):79-82.
[5] 张建庭,吴纯鑫,王祁宁,等. 面向新工科的仿真实习课程多元化建设[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21,38(6):16-20.
[6] 马新玲. 面向“新工科”的“一核两翼、双轮驱动”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以华东理工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为例[J]. 力学与实践,2021,43(2):273-277.
[7] 邹君华,唐翥,秦星,等. 综合演练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探索与实践[J]. 空军预警学院学报,2021,35(5):371-373.
[8] 牛超,李夕海,刘志刚,等. 军队院校开展情报专业综合演练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高教学刊,2019(17):84-85.
[9] 高翔,伊洪冰,马明. 基于数据驱动的装备保障综合演练模式[J].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21,23(2):38-42.
[10] 罗兵,李启元,段立. 综合演练类课程实战化教学改革思考[J].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19,16(4):34-36.
[11] 乔勇军,陈青华,初建崇,等. 基于指挥信息系统构建一体化装备综合演练环境[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S1):38-43.
[12] 刘振,曾伟,刘勇. 实战化教学模式下的装备综合演练[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9):12-13.
[13] 阮水. 对深化武警院校综合演练教学的几点思考[J]. 公安海警学院学报,2019,18(6):33-37.
[责任编辑:苏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