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闪活动范式:增强高校课程思政实效的有效路径

作者: 陈招静 张灵 陈红

[摘 要]合理利用快闪能够帮助实现展示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内容,烘托思想政治教育场景,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需大力增强快闪的政治引领力、影响号召力、思想传播力、精神凝聚力和教育渗透力,丰富高校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提升高校课程思政效果。

[关键词]课程思政;快闪活动范式;高校人才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13-0080-04

高校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快闪凭借其内容生动活泼、参与方便快捷等特点契合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成为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兴活动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高校课程思政的路径。高校课程思政虽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因而我们应认真研究、把握规律、加强引导,充分发挥快闪这一活动范式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动作用,使得快闪能够有温度地推动高校课程思政的有效开展和创新,助力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

一、关于快闪活动范式及其在高校课程思政中的作用

高校课程思政主要是通过知识传授、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师生互动等方式将专业课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思想价值于潜移默化中转变为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课程思政的开展除了可以通过教师在课堂或者相关的社会实践中运用专业课的专业术语,并在其理论体系内阐发专业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还可以在课程思政教学活动中依靠教师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以及深厚的学科素养,借助快闪这种新型活动范式来生动展现专业教学内容中蕴含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的思政元素,积极引领大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水平。

高校教师运用快闪活动开展课程思政时,可通过一句话、一段故事或者一个道理恰当解读课程思政所要完成的育人目标,提升大学生对课程思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度,进而激发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水平。

快闪是一种为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活动范式。因此,高校要积极探索运用快闪这一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有效开展课程思政的方式方法,为不断改进的课程思政赋能,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要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头脑,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在达成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目标的基础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既具备扎实学科知识基础又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合理开展快闪活动能够帮助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目标。快闪活动范式的“短、平、快”等特点有助于将课程思政相关内容在指定地点、恰当的时间通过随感、随记等形式开展活动,开始和结束都有“快”和“闪”的特征[1],能够快速有效地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合理开展快闪活动能够有效烘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场景。拓宽课程思政的开展途径可以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快闪具有传播快捷、覆盖面广和影响力大等特征,与新媒体的相关特点高度吻合,因此,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团队要积极主动地学习先进的信息技术,建设规范有序的“数字孪生”校园,实现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的有机结合并形成教育合力,借助互联网的优质思政教育资源来打造优质的快闪活动范式,营造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氛围,增强髙校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效。

合理开展快闪活动能够助力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快闪这一活动范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活动中,教师一般担任快闪的策划者,通过故事、文字、图片、视频、直播来组织引导学生集思广益,运用生动鲜活、明白晓畅的元素解读专业课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引导大学生在社会思潮交锋激烈的当下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采取正确的方式应对生活与学习上的难题,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通过快闪活动范式探索增强高校课程思政实效的新路径

(一)打造快闪活动范式,助力高校课程思政实效性的提升

1.运用快闪活动范式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当中

教师在开展课程思政时可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相关内容,通过快闪活动范式有机融入专业课教学当中,帮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这些内容,既为大学生释疑解惑又加强师生交流,实现“讲出来”与“听进去” 的有机结合,保障学科化、学理化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增强大学生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正确认知。

2.运用快闪活动范式将党和国家的新要求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当中

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主力军是党和国家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开展课程思政时,教师要将“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培养目标通过快闪这一活动范式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当中,不断增强课程思政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引导大学生将自我成长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追求当中,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在为祖国、为人类、为社会、为集体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努力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时代新人[2]。

3.运用快闪活动范式将国内外的发展形势介绍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当中

我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阶段,课程思政教师可以通过快闪活动范式把“两个大局”带来的“危”与“机”、“变”与“不变”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当中,生动形象地阐述我国丰富的风土人情、地理资源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增强校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引导大学生深入了解当下的世情、国情、党情、民情与社情,帮助大学生增强自身的使命感、责任感,切实增强服务大局、应对危局的本领和能力。

4.运用快闪活动范式将学科发展动态、社会热点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当中

开展课程思政时,教师可借助主题党团日、“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活动,将学科发展动态、社会热点等内容所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通过快闪这一新兴的活动形式加以表达,帮助大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加强思想引领,促成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有机结合,潜移默化地引导大学生为行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3]。

(二)以快闪活动范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快闪活动的开展要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求相契合,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及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传播中国声音,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价值取向、昂扬奋进的时代精神,推动课程思政获得积极而又持久的教育效果。

1.增强快闪活动的政治引导力,落实铸魂育人任务

一是加强组织开展快闪活动的教师队伍建设,从事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在充分运用专业术语的同时,可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采用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快闪活动范式,传播专业知识与思想,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爱岗敬业教育、诚信教育,占领高校这一意识形态传播的主阵地,牢牢掌握课程思政教育的主动权、话语权与管理权,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以重大的节庆活动为契机,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穿插主题活动,借助校史馆、荣誉室等传播平台,运用快闪寓教于乐,透过小话题阐述大道理,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三是举办快闪学生沙龙,积极引导大学生运用形式多样的快闪活动范式表达所思所感,提高恰当运用快闪的能力,将快闪活动范式所传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变为积极的道德行为。

2.增强快闪活动的感染力,凝聚为国奋斗共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深刻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和社会以及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与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有机融合,才能更容易被大学生内化。开展课程思政时,教师要树立旨在通过科学理论、道德规范以及价值观念来切实解决大学生所面临难题的课程思政目标,关注大学生个人的生活体验,以大学生熟悉的生活为出发点,将快闪活动范式运用到课程思政中,将与大学生切实相关的生活体验融入快闪活动当中,并与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有机结合,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现实,使其与历史积淀、国家意志、社会文化相联系[4],实现满足大学生特殊需求与社会普遍要求的统一,加强法制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有效解决难题消除困惑,从而更完整、更系统地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涵,自觉处理好个人与社会、国家间的关系,使个人的思想行为合乎社会规范,将个人理想融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贡献力量。

3.强化快闪活动的创新性,培养责任担当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5]课程思政教育要想入耳入脑入心,引导大学生成为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恰当运用快闪活动范式创新开展课程思政是个有效途径。在开展课程思政的过程中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将快闪与短视频、微电影相结合,使其成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新载体,将大学生身边的真人真事、先进事迹与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并用明白晓畅、生动形象的快闪话语对教学内容加以展现,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与此同时,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快闪活动范式对隐藏在校园文化、生活环境中的教育内容以及大学生的认知、行为施加影响,为课程思政赋能,引导大学生培养责任担当精神,让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成为现实[6]。

4.优化快闪活动范式,增强价值引领力

首先,高校要积极开设能够体现主流价值观、有较强政治引导力、富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的人文社科类课程,并在课程建设中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通过有针对性的快闪主题活动促进师生间的良性互动。其次,根据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订详细具体的实施方案,重视推动快闪活动范式的优化,通过具有感染力和关注度的快闪活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最后,要优化快闪活动范式评价激励机制,建立学生反馈、专家建议和教师自评的评价机制,对教师运用快闪活动范式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能力与成效进行客观的评价,同时建立健全多维度、全方位的教育成效奖惩机制,以情感激励为基础,进一步优化物质激励制度,激发教师运用快闪活动范式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潜能。

三、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快闪是高校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的课程思政教育的一种活动范式。要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下的快闪活动范式在课程思政中的运用模式,使快闪以正确的价值导向和科学依据为基石,在推动课程思政不断向前发展的同时,引导大学生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凝聚精神力量,将个人进步与国家建设相结合,激发青年大学生致力于推动国家建设、社会发展的主观能动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 参 考 文 献 ]

[1] 张丹,邓卓明.校园快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6):28-29 .

[2] 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3-18(2).

[3] 熊剑峰.网络快闪的社会、文化寓意和反思借鉴[J].思想教育研究,2019(6):106-108.

[4] 王维国.以“中国式快闪”构建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式[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1,40(1):61-69.

[5] 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N].中国青年报,2013-10-22(2).

[6]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庞丹丹]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