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下交通土建类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索与实践
作者: 葛楠 刘玉 张久鹏 李鹏 贾婕妤[摘 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国际化人才是“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重要基础,是交通强国战略顺利推进的重要支撑。通过产学协同育人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是高校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毕业设计作为本科阶段重要的实践环节,高度融合理论和实践,是落实校企合作的最佳切入点。文章以长安大学公路学院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国际工程班)及长安都柏林国际交通学院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为例,从合作企业选择、毕业设计联合指导模式等方面对企业参与毕业设计指导进行探讨,以规避传统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真正落实双方合作,共同助力国际化人才培养。
[关键词]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毕业设计;国际化人才培养;交通土建
[中图分类号] G642.4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13-0136-04
党的十九大以来,交通强国战略稳步推进,《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为我国未来交通运输发展指明了方向。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是国家现代化的坚实基础。“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是促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交通企业走出国门,积极开拓国际工程市场。培养交通类的高质量国际化人才是“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重要基础,也是交通强国战略顺利推进的重要支撑。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高等教育教学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新阶段,而人才储备是发展的必然需求。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中强调要“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以产教融合和协同育人为基础,探索符合地区经济特点的人才供给结构和人才培养方式至关重要,然而,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政府、产业同社会的合作互动亟待进一步加强[1],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校企合作单位选择较为被动、合作规模较小、合作内容与企业项目推进难以统一[2]、科研训练缺少数据支持[3]、信息不对称[4]等。因此,强化校企双方沟通与协调、优化组织管理机制、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促进深度合作与资源共享、实现利益共享,是校企合作持续发展的关键。
毕业设计是本科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一环,能够促进学生充分融合专业理论知识、熟悉行业规范、掌握工程设计的方法,继而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对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直接的影响[5]。部分学校的毕业设计环节存在产学研脱钩、真题少[6]、学生缺乏工程实践能力[7]、指导教师工程实践经验不足等诸多问题。以毕业设计为着眼点是启动及拓展产学研协同发展的有力手段。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国际工程班)及长安都柏林国际交通学院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积极总结了其他院校的经验[8-13],针对当前毕业设计环节存在的诸多问题,依托合作企业,以毕业设计为着力点深化校企合作,围绕社会需求、人才培养质量、资源调配方案等方面完善毕业设计管理保障体系及指导模式,强化学生对工程实践应用的理解,提高学生设计水平与能力,为系统性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奠定基础。
一、试点合作企业选择
合作企业和导师的选择是校企合作毕业设计质量保障的关键。为避免出现“校热企冷”的问题,在合作企业的选择上需考虑双方的合作背景、契约关系、利益需求及合作延伸等诸多情况。本专业合作企业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工程类综合性设计院有限公司,与学院合作基础深厚,专业方向契合度高,市场业务范围广,双方沟通交流顺畅。毕业设计的合作试点也有力推动了双方在师资培训、双师团队建设、技术合作与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深入合作。
本专业毕业设计涉及的道路、桥梁、岩土、隧道及管理这五个方向与合作企业市场业绩范围高度重合,企业相关技术专家储备充沛,就业方向与专业学生毕业就业方向相似度高,有利于学生在本科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充分了解行业发展态势。
二、毕业设计指导团队建设
上述两个学院本专业每届毕业生260余人,指导教师50余人,企业导师近20人,规范的管理机制是毕业设计顺利高效推进的有效保障。专业毕业设计指导团队分道路、桥梁、岩隧、管理四个团队,每个团队根据学生及教师人数划分指导小组,选聘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团队组长及小组组长,负责同企业交流及制订组内指导方案,由青年教师担任小组秘书,协助组长开展工作。在企业导师选派方面,企业所选派的导师均为工程师及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参与完成过多个专业项目、发表过专业学术论文的人员优先选派。双方委任专业人员成立全英文毕业设计指导委员会,从专业、方向、指导小组三个层面进行人员管理和指导过程督导。(见图1)
为明确多方责任,学院和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合作指导毕业设计管理办法,对学院教师、企业导师、管理人员的职责进行了明确说明。学院教师主要承担日常指导及学生论文撰写指导工作;企业导师结合工程的可行性、适用性对学生就设计方案及工程图纸进行指导;管理人员负责教师、企业导师、学生三方沟通协调及整体活动组织工作,监督指导过程。校企串联式指导避免了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因校、企分别指导而造成的工作不连贯、理论实践融合不畅、论文表达不合规范等诸多问题。
在管理人员的协调下,企业指导适时穿插于常规指导中,学院教师和企业导师在共同指导过程中加强沟通,校、企双方融合指导思路,保障学生毕业设计的整体性与适用性,有效避免了“校企指导两张皮”的现象。此外,通过毕业设计合作指导,双方充分了解对方需求,为之后进一步开展合作奠定基础。
三、毕业设计过程管理
2020年底教育部印发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对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体现的选题意义、逻辑构建、专业能力及学术规范等提出了要求。高校需注重对本科生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全方位培养并检验学生运用知识储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校企合作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的落实需遵从《办法》要求,在毕业设计的全过程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充分融合,以实现选题有意义、方案有依据、专业有应用、制图合规范、写作合逻辑等。
毕业设计指导和管理分为申报课题及师生互选、任务书下达、动员会、开题检查、中期检查与答辩、初稿评阅、毕业答辩、补充答辩、优秀毕业设计选评答辩等环节(见图2)。各环节之间紧密相关,企业也充分参与到各环节中,与学院教师共同指导,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解决一般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一)申报课题及师生互选
企业导师与指导教师共同讨论毕业设计题目,学生一人一题,以工程设计类题目为主,充分体现培养方案对学生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实践方面的培养要求。题目覆盖专业学习内容,充分体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根据双方商定的题目类型,由设计院从实际工程项目中挑选合适的项目资料用于选题参考,建立毕业设计背景资料库,包含项目背景、地形图及施工图等必要图纸、基本设计思路、计算模板示例及相关方案说明等。
团队负责人审核题目后由管理人员向学生公布题目详情及设计概况,组织学生根据个人兴趣方向和意愿完成师生互选。
(二)任务书下达
指导教师根据选题为学生编制合适的任务书,主要内容包括项目背景介绍、主要任务及评价方式、交付成果及要求、时间安排及建议参考文献等。要明确本科毕业设计的目的是巩固本科生的知识及能力,要注意任务书内容应与本科生教学环节紧密关联。
任务书编制完成后,需要团队负责人和企业方向负责人共同审核,保证任务内容与本科生的身份匹配,要求任务具体、方法明确、过程完整、符合实际工程需求、预期结论可以实现。审核关注任务量适中,能够按照毕业设计的进程完成规定内容。通过审核的任务书方可下达给学生。
(三)动员会
动员会是全英文毕业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明确毕业设计的意义、含义、任务与要求,一般在大四上学期期末开展。动员会主要是对学生毕业设计的具体时间节点及节点任务进行详细安排。学生、企业代表及指导教师共同参加。
动员会后,学生需要和指导教师见面讨论题目、题意和任务书等。企业专家根据学生的选题情况,分道路、桥梁、岩隧、管理四个方向开展讲座,介绍各方向在工程应用中的实际设计案例,使学生建立基本设计概念,了解工程实践设计全过程,并将相关思想运用到之后的设计当中。
(四)开题检查
开题报告是毕业设计的设计指南或研究大纲,是任务书的细化与充实,是中期答辩评分的基本项之一。学生需要根据指导教师和企业专家的前期指导完成包含项目描述、文献综述、设计(研究)方案、时间表、主要成果及参考文献等的开题报告。
学生需要严格遵守开题报告模板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报告撰写,按要求在Turnitin和知网上查重。指导教师要对学生撰写的内容严格把关,规范学生设计论文表达形式,对开题报告进行评分,作为中期答辩成绩参考。
(五)中期检查与答辩
学生需在4月中上旬完成中期报告和中期答辩。中期答辩之前,学生需完成方案比选等设计工作,由团队组长、优秀教师及企业导师对学生前期工作进行审核,着重检查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实际要求,对学生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解答。学生根据教师指导完善设计方案。中期答辩评分点包含任务执行进度、任务完成质量、答辩情况等。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前期表现进行评价,作为中期答辩成绩参考。
中期检查与答辩的目的是检查全英文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和执行情况,及时解决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六)初稿评阅
毕业设计主体报告初稿需在5月底完成,学生需严格按照毕业设计的模板进行撰写,要符合全英文报告撰写规范,内容需与任务书中规定的任务要求相对应。在主体报告经指导教师审阅通过后方可参加答辩。
(七)毕业答辩
毕业答辩通常于6月中上旬进行,学生需对毕业设计工作进行汇报答辩,并针对中期答辩时答辩组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修改回应。答辩当天,学生需按要求提交全部毕业设计资料纸质装订版。最终版工程图纸需经指导教师、答辩组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审核后方可归档。
(八)补充答辩
毕业答辩不合格但经答辩委员会讨论同意进行补充答辩的学生进入补充答辩。
(九)优秀毕业设计选评答辩
每个小组综合评分第一名获得校优答辩资格,校优分组答辩胜出者可获推选为校优毕业设计。
四、结语
毕业设计作为本科学习的最后一道关卡,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的“最后一堂课”,是理论与实践的综合应用,与工程项目结合紧密。企业导师和学院教师精诚合作、各司其职、联合指导,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毕业设计与行业相关度的认识,强化学生对工程实践应用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复杂问题和创新实践的能力。以毕业设计为校企协同育人的落脚点,有利于真正落实校企合作,深化产学研等各领域的融合发展。本专业将持续完善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与更多的企业展开更深层次的协同育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 参 考 文 献 ]
[1] 章熙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程中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1):99-102.
[2] 蔡日祥,黄妍.“一带一路”背景下地方高校校企合作思路探索:以在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校企合作为例[J].四川戏剧,2020(8):175-177.
[3] 潘星,周晟瀚,李大庆,等.基于企业开放数据的校企合作科研训练模式实践: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20(10):54-58.
[4] 尹江海,程培堽.校企合作中的信息不对称及治理机制设计[J].江苏高教,2021(7):50-55.
[5] 周建民,朱军.工科学生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模式的探索[J].高教学刊,2015(19):195-196.
[6] 李海志,谭海鸥,董超俊.产学合作与工科专业毕业设计(论文)[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1):85-86.
[7] 项炜.基于校企联合的毕业设计指导模式改革初探[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7(34):23-25.
[8] 马丽娜,宁贵霞,韩峰,等.基于OBE理念的土木工程专业校企协同多专业联合指导毕业设计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2(5):79-81.
[9] 李磊.“新工科”背景下的机械工程毕业设计改革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20,17(2):212.
[10] 安新正,边金明,申彦利.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模式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11):186-188.
[11] 任志福,杨朋.基于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88):160-161.
[12] 钱育蓉,田生伟,张亚军,等.产学合作的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组织模式探索[J].办公自动化,2021,26(23):11-13.
[13] 杨章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49):44-46.
[责任编辑: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