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探索实践

作者: 龚婵媛 卞翔 袁明新

“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探索实践0

[摘 要]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是高校机械类专业的基础课程,该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强,且涉及设计、制造、工艺、检测等诸多领域,传统授课模式下的教学效果差强人意。“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能有效解决传统教学弊端。文章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实行多元化考核评价机制,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努力打造混合式金课,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金课;混合式教学;互换性;超星学习通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12-0065-04

引言

2018年6月,陈宝生同志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金课”概念[1]。同年11月,吴岩同志在第十一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提出要淘汰“水课”、建设“金课”[2]。为贯彻落实上述会议精神,江苏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积极组织开展“金课”培育工作,按照“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标准开展课程建设。在“互联网+”“新工科”等时代背景下,“金课”的建设迫在眉睫,高校教师应该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努力改造传统课程,全力建设“金课”,为我国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一、金课建设类别

吴岩同志在第十一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中提出要打造五大“金课”,包括线下“金课”、线上“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虚拟仿真“金课”和社会实践“金课”。其中混合式“金课”主要是指基于慕课MOOC、专属在线课程SPOC或其他在线课程,运用适当的信息化教学工具,实施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面对面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的融合式教学。比起传统课堂上的“鸦雀无声”,混合式教学课堂中学生学习参与度较高。混合式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学生自主安排线下学习的时间和地点,可以合理地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符合当今信息化时代的学习特征。

二、金课建设思路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具有联系高校机械设计和制造工艺类课程的纽带作用,成为架设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之间的桥梁[3]。本课程具有专业术语多、国家标准多、符号多、抽象概念多等特点。传统“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教师上课累,学生听课更累,课程改革迫在眉睫。而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正是当今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主流趋势。通过建立“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使课程教学跟上时代的步伐,将线上自主学习、线下面对面课堂研讨进行有机融合,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能动性,从而提升教学质量,使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成为名副其实的“金课”。

三、金课建设平台

“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需要以线上平台为依托,与线下课程有机融合,形成完整的教学过程。当前此类线上平台众多,诸如雨课堂、爱课程、蓝墨云班课和超星学习通。其中,超星学习通平台备受高校师生推崇,教师通过电脑网站或手机App即可创建属于自己的线上课程,学生通过智能手机即可随时随地完成线上学习。该平台功能强大,包括课程资源建设、师生互动、作业考试、学情统计等诸多模块[4]。针对我校2018级机制专业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建设,笔者选择超星学习通作为教学辅助平台,并基于超星尔雅精品在线课程,打造“在线课程与本校课堂”相融合的金课。利用在线优质教学资源,取长补短,弥补自身不足。图1为混合式金课教学资源建设总体方案规划。

四、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

以超星学习通平台为依托,建立“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教师从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混合式教学中的引导者,学生也由被动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获取者。学生不再只是“听众”,而是主动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主要由线上学习和面对面课堂教学两部分组成。教师利用平台的大数据分析处理功能,统计出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及作业中错误率较高的题目,然后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面对面解析,从而实现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有机衔接。具体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

五、混合式金课的具体实施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依托超星学习通进行“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按照课前、课中、课后的时间轴组织教学活动。

课前,任课教师在超星学习通平台发布学习任务,学生可以通过平台、班级QQ群等多种途径快捷地获取学习通知。学生自主安排学习地点、学习方式及学习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观看知识点讲解视频并完成相应的在线测试。平台会将每个学生的学习信息记录在册,学生可以随时查看自己的学习信息,及时了解自己在整个班级里的排名情况,增强线上学习的自觉性。另外,学生可以在平台的讨论区与教师、同学讨论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将问题带到课堂来讨论。任课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可以利用平台的大数据分析处理功能,统计出错误率较高的题目,以及讨论区参与度较高的问题,合理地组织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任课教师在线学习环节中,既是线上教学的助教,又是线下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课中,教师根据小组任务分工,结合课前预习检测情况,按照相应章节知识点的脉络顺序开展教学活动。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师生讨论、学生上讲台”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理解、消化、吸收及应用。教师在提问环节可以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的“选人”“抢答”“投票”“主题讨论”等功能模块开展教学,并根据学生答题情况进行现场加分或减分,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又大大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学生始终为学习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适时地穿插图片、视频、工程案例,以此将知识点一一串联起来。学生在探究式的学习过程中消化和吸收教学重点、难点。

课后,任课教师对本次课进行及时总结,做到查漏补缺,对教学设计进行调整和补充;教师在线发布课后作业并及时批阅反馈。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课后作业,并对课前预习的学习笔记进行补充和修改;学生及时将课后任务完成情况上传超星学习通平台。

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前提是任课教师需要精心准备好每堂课的教学设计,将完备、系统的教学计划贯穿课前、课中、课后不同阶段。每个教学计划的设计以知识点模块为主线,明确每次教学的主题、目标、重点和难点。明确教师和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各自的目标任务,做到有的放矢。表1为我校2018级机制专业第4周教学设计表的摘录。

六、混合式教学效果总结分析

项目组以我校2018级机制专业3+4班为试点班级,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效果总结。

(一)一键“签到”更便捷

教师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的“签到”功能,可实现快速考勤,签到方式有以下几种:普通签到、手势签到、位置签到、二维码签到。选择任意一种方式即可发布签到活动,电脑端投屏会实时显示签到情况,使得教师对学生的出勤了如指掌。如图3所示,该班级平均签到率为88%,说明学生到课情况良好。

(二)实时监督学习效果

超星学习通平台有较完善的学习过程记录评价功能,教师可以随时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图4为两位学生在线学情对比情况。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对学习情况较好的学生予以表扬和鼓励,对学习情况较差的学生给予及时督促。

(三)在线检测更有效

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情况效果究竟如何呢?教师可以通过随堂练习对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检测。教师对随堂练习题目进行精心设计,围绕课程章节重点、难点,设计丰富多样的、具有挑战性的题型。教师可以在线下课堂让学生完成练习,练习时间一般为10分钟左右。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答题,实时获取正确答案。教师根据答题错误率的高低,有选择地进行讲评。图5为2018级机制专业2020-2021学年第1学期第11周学生随堂练习情况。

七、结语

“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使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这种教学模式也不是万能的,课程实践环节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另外,如果多门课程同时开展混合式教学,容易给学生带来时间安排混乱问题,导致学生产生逆反抗拒心理。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也发现存在个别学生“刷”超星学习通积分的不良现象。

[ 参 考 文 献 ]

[1] 刘青山,刘佳,吴立保,等.学习范式下高校“金课”建设的价值逻辑与路径选择[J].江苏高教,2020(8):55-63.

[2] 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4-9.

[3] 黄小娣,杨斌,冯丹艳.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在新工科背景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广东理工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20(13):105-108.

[4] 董远德,郭辉,黄薇.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以《汽车拖拉机构造学》为例[J].高教学刊,2020(18):96-99.

[责任编辑:苏祎颖]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