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学习背景下高校英语语法课现状调查研究

作者: 闫旭

[摘 要]文章通过对目前我国英语语法网络课程及其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分析,指出一些高校英语语法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对策,以期对在线学习背景下的英语语法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指引作用,寻找英语语法课程在线教育的新方向。

[关键词]英语语法;混合式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12-0167-03

一、研究背景

随着数字化网络的普及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国内外都受到了广泛关注。混合式教学就是把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教学、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充分发挥教师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1]。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而且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引入,符合英语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高校课堂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改善教学效果的有力抓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我国的高校英语教育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英语语法作为英语学习的基础,通过搭乘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快车,不仅能够促使学生深度学习,而且可以进一步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研发与利用。

二、高校英语语法网络课程现状

自2003年《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 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教高厅〔2003〕3号)发布以来,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简称“精品课程建设”)已成为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语法作为英语学习的基础,也成为热门的网络共享资源课。

笔者对现有网络精品课进行调查后发现,在内容设置方面,现有英语语法课大多遵循传统模式,先讲授词法再讲解句法。然而,通过对学生进行访谈笔者发现,传统的语法教学并不容易帮助学生构建语法体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在授课语言方面,多门优秀的精品课采用的是纯英文教学。对于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而言,纯英文教学就会让其对课程“望而却步”。其二,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方面,现有网络共享课程基本上都能对语法知识进行较为详细的讲解,但在实际运用方面相对薄弱。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较好的仅有两门国家精品课程,分别是暨南大学提供的英语语法与写作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共享的科技英语语法课。然而,大多数网络课程并未将语法全方位运用在听、说、读、写、译中。这就意味着教学环节虽然较好地搭建了学生的语法体系,但在某种程度上却忽视了语法与上述几种技能的结合,从而很难将理论知识点扩展到实际运用的层面。

三、高校英语语法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自2003年何克抗教授在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第七届大会上首次正式提出“混合式教学(学习)”的概念以来[1],混合式教学模式便受到了教育行业的重视。从2016年10月至2021年8月,笔者通过在知网上进行数据统计得出:与混合式教学模式相关的学术论文有1.14万篇,学位论文有345篇,其中涉及的英语语法教学类的论文有18篇。在探讨英语语法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时,学者们援引了不同的理论予以阐释。例如,赵丁玲、李永才探索了基于TPAC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的英语语法混合式教学模式,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2]。王俊英、刘宇、周莹以“POA”理论为依据[3],王冬焱将“赋权增能”教育理念运用于大学英语语法教学[4],程兰则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对英语语法通过多模态及成果导向等教学方式进行实践[5];在使用平台方面,李俊丽依托课堂派平台[6],魏春梅则基于THEOL网络教学平台及其移动端APP“优慕课V8”进行了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语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7]。还有学者将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到初、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8-10],但考虑到有些地方中学对学生手机、平板电脑等现代化信息设备的使用限制因素,混合式教学模式更适合在高校开展。

四、现存问题

通过对我国目前英语语法网络课程及对该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的背景分析,笔者发现了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英语语法知识点的掌握如“一盘散沙”

现有英语语法书以及语法网络资源课的讲授大多是先讲词法再讲句法,这样容易混淆学生对词法和句法的关系。此外,学生日常所接触的英语教材也都是以阅读为基础,开展精读训练。在每一章节结束后,教师针对某个具体的语法点进行讲解。这样的授课方式虽然有亮点,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其中比较大的弊端是容易导致大学生英语语法知识点的掌握如“一盘散沙”,即学生学习到了不少知识点,但每一个知识点都是孤立的、不成体系的,彼此之间没有建立起系统的联系。再加上许多学生都是以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这就导致其难以理解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二)语法差导致阅读遭遇瓶颈

传统语法课、语法书主要讲授的是词法、句法,对章法不够重视,但章法对于大学生的语法乃至英语学习至关重要。这一点的缺失也是造成学生阅读能力遭遇瓶颈的原因之一。如果大学生在阅读时没有正确理解阅读的本质,没有掌握相关的阅读技能,在遇到长难句时会不知所措,从而影响对篇章的理解。

(三)语法差导致翻译及写作受制约

语法能力的不足还会让学生在双语翻译和英语写作中遇到困难。部分大学生在双语翻译时由于缺少背景知识,人文素养不高,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和把握不准,导致在翻译时出现偏差,翻译准确性降低,从而影响翻译质量。在英文写作中,部分学生常会出现背写作模板的现象,有时还会闹出套用模板出错的笑话,更谈不上辩证思维的养成及运用了。可见,语法基础不牢固会直接影响到学生语言运用方面的能力。

(四)语法教学缺少语境,学生不会灵活运用

传统英语语法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语言使用的语境。学生对文字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忽视了不同语境、不同文体对表达情感、态度等的影响。语境包括文化语境,文化语境的缺失会导致大学生文化失衡、缺少人文素养。

(五)语法教学中缺少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传统考试以标准答案为衡量标准,容易忽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信息化时代,在进行混合式教学时,部分学生语法知识的学习仍依赖于教师提供的“标准答案”,部分学生习惯了教师对知识的灌输,形成了思维惰性,缺少质疑权威、挑战权威的态度和勇气。

(六)语法教学中的思政元素的融入有待加强

目前,大多数课程考核指标都加入了对课程思政元素的考核,但在落实方面,部分教师仍强调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以应试为导向,授课目标中虽涉及思政元素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却少有体现。虽然大多教师都已经开始重视课程思政,但在具体方法和融入手段上还有待提高。

五、教学改革建议

针对在线学习时代背景下高校英语语法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英语语法教学改革的相关建议。

(一)快速搭建语法体系

快速搭建语法体系对于英语语法教学改革非常重要。从建构主义来看,更好、更快搭建语法体系的方法是先讲解句法,然后再讲解词法,最后再梳理词法和句法的关系。搭建好基础体系之后再添砖加瓦,这样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体系,从而进行系统化的英语语法学习。本科阶段的大学生已经储备了不少英语知识,对于高校教师而言,帮助学生在充分理解英语知识的同时搭建语法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添砖加瓦”“查漏补缺”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此外,指导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也是一个教学重难点。

(二)加强长难句分析及章法分析

长难句和章法的分析是语法教学的重点。应以系统的英语语法知识为基础,对章法进行讲解。章法,指的是文章的篇章结构、逻辑结构等。通过系统的英语语法学习,让学生理解透每个知识点,并在语法分析的基础上加入对章法的讲解,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篇章结构,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让学生理解衔接与连贯的手段,进而对句子、段落进行分析与推理。学生通过篇章内部的逻辑关系,把握文章结构、了解篇章大意、掌握语篇中的细节、猜测生词,从而推测作者的观点、态度和写作目的,理清文章发展脉络,以获得对文章准确而全面的理解。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结合实践是教学中不容忽视的内容。结合语法规律和篇章结构的方法来指导学生翻译及英语写作,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表达能力。线上,针对每个语法知识点进行翻译、写作的专项讲解;线下,针对学生的实践进行讲解与分析。同时,针对大学生在写作中常出现的错误进行汇总,并详解“防雷指南”,让学生在翻译和写作中能够做到语法正确、句子结构完整,较准确地进行表达,语言习惯符合逻辑,表达地道。

(四)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文体学知识

在语法教学的过程中结合经典英语作品,渗透文体学的知识也是丰富英语语法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结合语境,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场合、不同文体语言的差异,包括对日常会话、讲座、新闻、科技类、学术论文、法律文书、文学作品等不同文体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语言的力量”,即让学生理解并体会不同文体、不同语法结构能够传递什么样的感情,让学生掌握不同文体的语法使用特点,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翻译及写作能力。此外,经典文学作品的品鉴可以提高大学生文学素养,提升学生的文学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五)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及思辨能力

语法体现着思维逻辑。语法中的词和逻辑中的概念相联系,语法中的句子和逻辑中的判断、推理相联系[11]。学习语法的过程就是要通过语言规则的学习,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拓展思维方式。同时,思辨能力也应受到关注。在篇章分析及写作训练过程中,结合学者理查德·保罗(Richard Paul)所提出的思维要素[12]及琳达·埃尔德(Lorin Anderson)提出的认知分层理论[13]进行教学设计,通过层层紧扣的学习训练,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八项思辨品质——谦虚、独立、诚实、勇气、毅力、相信理性、同理心和公正心。在英语语法的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能使学生辩证地看待中西方文化。此外,多元化的评价机制能够有效避免“唯正确答案”思维的形成;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师可采用任务型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加入适量讨论、开放性练习及探究性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六)在语法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

可以将英语语法课程的内在特点有机地融入思政元素。英语语法课程可以通过价值观引导的方法,在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中达到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教师通过深入学习贯彻《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掌握外语教学的基本特征与规律,深挖教学内容,加强语言学习内容与思政内容的融合,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提炼、加工、整合课程内含的思政元素,真正落实融思政元素于英语语法课堂[14]。

六、结语

语法体系的搭建,长难句及章法分析,翻译、写作的实践和文体学知识的贯穿,能有效解决大学生语言体系化缺失、阅读遭遇瓶颈、在不同语境中翻译及写作能力不足等问题。虽然在线学习给英语语法教学提供了巨大的资源,但仍需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不能完全依赖线上学习,线下学习一样不容忽视。在继续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学情,关照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实际学习情况,努力在培根育人的同时探索英语语法课程在线教育的新方向。

[ 参 考 文 献 ]

[1] 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 电化教育研究, 2004(3): 1-6.

[2] 赵丁玲,李永才.基于TPACK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外语教学,2016(5):59-65,78.

[3] 王俊英,刘宇,周莹.以“POA”理论为依托的《英语语法》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究[J].文教资料,2021(14):210-212.

[4] 王冬焱.增强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与研究能力的语法教学行动研究[J].第二语言学习研究,2020(1):64-73,119.

[5] 程兰.“线上+线下”混合式大学英语语法教学探索与实践: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探索[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1(3):158-160.

[6] 李俊丽.基于课堂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语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视界,2021(8):5-8.

[7] 魏春梅.基于微课和APP的英语语法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10):172-174.

[8] 李盈莹.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N中学为例[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20.

[9] 令军信.慕课视阈下高中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模式的路径选择[J].高考,2020(17):20.

[10] 潘昕.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21.

[11] 胡壮麟.英语语法及其发展史[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7(5):5-16,119.

[12] 理查德·保罗,琳达·埃尔德.批判性思维工具:第3版[M].侯玉波,姜余琳,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

[13] 洛林W.安德森等.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8.

[14] 成矫林.以深度教学促进外语课程思政[J].中国外语,2020(5):30-36.

[责任编辑:陈 明]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