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技能培养工作坊重构实践教学体系
作者: 韦秀华 孟团结 张南 韩华博 董辉
[摘 要]建立健全实践教学体系,全面落实高校教师与优秀中小学教师共同指导教育实践的“双导师制”,是地方师范院校实践教学的重要任务。商丘师范学院化学专业不断探索和实践,在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搭建了“互联网+”中学化学教学技能培养工作坊,结合工作坊模式构建了协同创新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切实提升了师范生的专业素养。
[关键词]实践教学;化学专业;工作坊;“双导师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12-0203-03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于2018 年 1 月20 日颁布。《意见》提出建设目标 :“到 2035 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1]师范生是未来中小学教师的预备力量,其教育教学技能水平直接影响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师范专业的实践教学是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师范生向教师转化的重要过程[2]。通过实践教学,师范生既能把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综合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又能积累大量有价值的教育教学经验,从而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技能,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基础。教育部非常重视师范生的职前培养质量,于2018 年 9 月下达了《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师〔2018〕13 号),明确提出八个方面的改革任务和重要举措,其中之一就是着力提高师范生实践教学质量,设置数量充足、内容丰富的实践课程,建立健全贯穿培养全程的实践教学体系,确保实践教学前后衔接、阶梯递进,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相互促进[3]。全面落实高校教师与优秀中小学教师共同指导教育实践的“双导师制”,能为师范生提供全方位、及时有效的实践指导。
虽然各高等师范院校高度重视教育实践,积极进行实践教学改革,但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实践教学仍然存在时间短而集中、缺乏指导、监督不力、考核不规范等问题,实践教学的效果仍不尽如人意[4]。近年来,“工作坊教学模式”在各高校实践教学中的效果愈发突显。工作坊主要是指一种基于专题的研究性学习方式[5]。根据文献调研,自工作坊模式在国外得到成功应用之后,由于应用效果显著,其在国内也广泛应用于工业设计[6]、教师培训[7]、师范生教育实习[8-9]等方面。
商丘师范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培养优秀师范生,强化教师教育的特色和优势,依托河南省豫东片区教师教育联动发展共同体项目,以提升师范生教学技能为核心,与商丘市教体局密切合作,分学科建立了“互联网 +”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工作坊[10]。化学专业在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不断努力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在学校教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也与商丘市教体局化学教研室、优质中学、网络研修平台深度合作,共同搭建了“互联网+”中学化学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工作坊。本文以化学专业为例,分析传统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介绍基于“互联网+”教学技能培养工作坊协同构建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分享改革的体会。
一、化学专业教育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校化学专业传统的教育实践教学安排包括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两部分,教育见习时长1周,安排在第2学期;教育实习时长16周,集中安排在第7、第8两个学期。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教师〔2017〕13号)、《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要求实践教学体系完整,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贯通,涵盖师德体验、教学实践、班级管理实践和教研实践等内容,教育实践时间累计不少于18周[11]。很显然,传统的化学专业教育实践教学安排不符合师范专业认证标准的要求。教育实践教学存在时长短、安排太集中等突出问题,不利于师范生职前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育实习I和教育实习Ⅱ是校内实习阶段,由于大部分指导教师没有中学教学经历,不了解中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他们对实习生的指导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教育实习Ⅲ阶段是校外实习,安排在第8学期,将学生分组派往本市的一些中学进行集中实习,实习时长共 8 周,除去一周在校内准备的时间以及实习结束时的一周总结时间,实际上学生真正在中学实习的时间仅为 5~6 周。大多数学生在实习期间都是做指导教师的助手,做的都是上习题课和批改卷子、作业等工作,应试教育背景下使得大部分校外指导教师在短期实习时间内不敢轻易让实习生上课或放手让实习生参与班级管理工作,这就造成了实习生听课机会多、教学实践机会少,实习效果不理想。可见,调整教育实践教学的计划安排,改革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迫在眉睫。
二、构建新型师范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化学专业以师范专业认证为契机,以《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为指导,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了教育实践教学计划安排,调整后的教育实践教学计划见表1。调整后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进行了三方面的改进。首先,将实践总时长增加到23周,满足了师范专业认证对教育实践时间累计不少于18周的要求。其次,增加了教育研习、中学化学引课创新大赛和微课教学大赛三个实践环节,大大丰富和充实了实践内容,学生通过实践能够掌握非常实用的教育教学技能,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教育研习环节可以提高师范生的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精心设计的引课能够起到酝酿学生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短而精的微课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需求[12]。再次,调整了实践教学时间分布,在第2、4、6、7、8学期均有教育实践环节,大大改进了实践教学太集中的问题。
三、建立教育教学技能培养工作坊助力实践教学
为了进一步完善化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深化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工作改革,提升师范生的教育教学技能,在校教务部门的领导下,我院与商丘市教体局化学教研室、优质中学、网络研修平台深度合作,在原有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共同搭建了“互联网+”中学化学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工作坊。依托商丘市教体局遴选学科教学论专家、一线骨干教师,组建了工作坊的指导教师团队,师范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8人左右,由1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以师带徒的形式,采取“集中学习+网络研修+跟岗实践”的混合培养模式和“以赛代训、以赛促学”的培训方式,“手把手”对师范生教学设计、微型课、说课、课堂教学组织与实施等各个教育教学环节进行指导,有针对性地提升师范生的教育教学技能。工作坊的实践内容和培训计划见表2和表3。
工作坊培训时间安排在第5、第6学期,化学专业师范生的教育实践在第2、4、5、6、7、8学期均有安排,这基本满足了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贯通不间断的师范专业认证要求。师范生在工作坊第二阶段(第6学期)的培训结束之后,在第7学期跟着校内指导教师进行为期10周的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在第8学期教育实习Ⅲ阶段跟着工作坊的指导教师到导师所在中学进行为期6周的校外实践。由于师范生已经经过工作坊指导教师近一学年的指导,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比较了解,可以放心大胆地让他们去上课,从而让他们获得更多上台讲课的机会。
工作坊的实施使得教育实践内容更加丰富实用,培训的内容如教学设计、说课、微型课和课堂教学组织与实施等内容都是中学教师应该掌握的比较实用的教育教学技能。工作坊的考核主要由校外指导教师来组织,他们根据制订的考核标准和学员的任务完成情况,采取过程性考核和总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综合评定成绩中教学设计、说课、微型课、课堂教学、总结反思各占20%。成绩分为五等:优秀(90分—100分)、良好(80分—89分)、中等(70分—79分)、合格(60分—69分)和不合格(60分以下)。
学生频获省级、国家级竞赛的大奖。“互联网+”中学化学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工作坊将继续努力探索“用一线名师培养未来教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新模式,聚焦教师教育改革发展,为提升化学专业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打造高水平的中学化学师资队伍而不断努力。结合工作坊模式构建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自实施以来,学生的教学技能水平初露端倪,在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中成绩突出,连续三年荣获河南省高等学校师范专业毕业生技能大赛一等奖。
四、结语
教育实践教学是地方师范院校教育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职前教育的必要环节。建立健全贯穿培养全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全面落实高校教师与优秀中小学教师共同指导教育实践的“双导师制”,是教育部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培养优秀师范生的重要途径。商丘师范学院化学专业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在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构建了“互联网+”教学技能培养工作坊模式协同创新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认真落实教育实践“双导师制”的同时,还切实提高了师范生的实践效果。虽然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需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曹晔. 新时代要全面深化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改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解读[J]. 江苏教育,2019(4):24-28.
[2] 高嵩. 高师院校在教育实习中的作用变迁及发展趋势研究[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133-139.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EB/OL].(2018-09-30)[2020-10-23].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11/201810/t20181010_350998.html.
[4] 李政道,杨浩,孙汝中,等. 高师化学专业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 山东化工,2019(17):199-200,202.
[5] 刘禹,王来福.基于工作坊的高等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9(1):93-96.
[6] 张思,刘清堂,熊久明.认知学徒制视域下教师工作坊研修模式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5(2):84-89.
[7] 林志淼,蒋凤春.工作坊式教师培训模式初探[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14(8):14-16.
[8] 彭上观,林天伦,熊建文. 师范生混合式教育实习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基于“互联网+工作坊”的视角[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12):143-147.
[9] 彭上观,赵艺,熊建文. 互联网+视角下“五结合”教育实习指导模式的实践探索:以华南师范大学砺儒实习工作坊为例[J]. 高教论坛,2020(8):33-37,89.
[10] 牛月翰. 商丘师范学院:依托联动发展共同体构建教师教育新体系[J]. 河南教育(高教),2019(6):36-39.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EB/OL].(2017-10-26)[2020-12-02].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11/201711/t20171106_318535.html.
[12] 高欢. “微课”还是“微型课”:微课区别于微型课的特征[J]. 才智,2020(10):18.
[责任编辑:陈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