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人民性的缘起与实践
作者: 张矛矛 刘艳芹 孙葆丽摘 要:北京冬奥会是具有表征国家重要历史节点意涵的重大标志性活动。人民性是北京冬奥会最鲜明的理论品格,也是办好北京冬奥会的重要理论依据和思想指引。北京冬奥会人民性缘起于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缘起于奥林匹克运动思想体系与发展需求。北京冬奥会人民性的实践主要体现在办赛的4个维度:办赛目的坚持为了人民,举办主体坚持依靠人民,办赛成果坚持由人民共享,办赛过程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运行逻辑。北京冬奥会人民性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呈现出以下特点:秉持人民主体性的使命观念,引领全球携手“一起向未来”,以“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为核心内涵,构建以北京冬奥会为轴心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将来世界各国承办奥林匹克运动会提供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体现出重要的世界性意义。
关 键 词:北京冬奥会;人民性;实践性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2)03-0008-06
The origin and practice of the people's nature of the Beijing Winter Olympics
ZHANG Maomao1, 2,LIU Yanqin1, 3,SUN Baoli4
(1.School of Marxism,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Xuzhou 221000,China;
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Xuzhou 221000,China;
3.Department of Public Teaching,Jinan Vocational College,Jinan 250100,China;
4.Winter Olympics Culture Research Center,Beijing Sport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Abstract: The Beijing Winter Olympics is a major landmark event with the meaning of representing an important historical node of the country, and the people’s nature is the most distinctive theoretical character of the Beijing Winter Olympics, and it is also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ideological guide for running the Beijing Winter Olympics. The people's nature of the Beijing Winter Olympics originates from the fundamental purpos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also originated from the ideological system and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Olympic movement. The practice of the people's nature of the Beijing Winter Olympics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four dimensions of the games: the purpose of holding the competition is for the people, the main body of the host insists on relying on the people, the results of the competition are shared by the people, and the process of holding the competition adheres to the logic of people's democratic operation in the whole process. The people's nature of the Beijing Winter Olympics shows the following features in the specific practice: adhering to the mission concept of people's subjectivity, leading the world to "work together for the future", taking the concept of "green, sharing, openness and integrity" as the core connotation, building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with the Beijing Winter Olympic Games as the axis, and providing Chinese wisdom and Chinese solutions for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to host the Olympic Games in the future, which embodies important worldwide significance.
Keywords: Beijing Winter Olympics;people’s nature;practice
人民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鲜明的理论品格[1]。“人民性是从全体人民而言的,不能简单地从某一个阶层、某部分群众、某一个具体人来理解人民性。只有站在全体人民的立场上,才能真正把握好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2]。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以下简称北京冬奥会)的举办不仅对我国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对全球冬季运动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析北京冬奥会人民性的缘起与实践,旨在深入挖掘北京冬奥会人民性的重要理论品格,也为今后我国大型体育赛事的筹办和举办发挥重要借鉴作用,更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1 北京冬奥会人民性的缘起
1.1 缘起于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3]。无产阶级运动的人民性指向为中国共产党的行动奠定了基础。毛泽东同志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在党的七大正式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三个有利于”“三个代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全过程民主”“命运共同体”等重要思想,都传承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中国共产党在前进道路上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成果由人民共享;始终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为世界人类谋和平与发展作为责任担当。
中国共产党发展体育事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也是其党性使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把增强人民体质、实现民族振兴放在首要位置。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成立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各级体委机构、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等,加强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高人民运动水平,增强人民身体健康。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重新申请参与国际最高综合性体育赛事奥林匹克运动,结合当时国情制定《奥运争光计划》,使中国竞技体育得到跨越式发展,快速成为竞技体育强国。在竞技体育高速发展时期,同时提出要大力推进群众体育发展,体育一定要“在普及基础上提高,在提高基础上普及。没有广泛的群众体育活动,就没有雄厚的基础,好的选手就选拔不出来”[4],竞技体育更难迈上新台阶。对此,将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均衡发展的思想落实在具体行动中是化解难题的关键所在。在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的同时,体育产业、体育文化、体育经济等各个方面也会受其影响而生发出新的发展态势,在共同发展的过程里逐渐明晰了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目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体育的需求也逐渐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发展。中国共产党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积极申办世界最大规模的综合性体育赛事——北京冬奥会。而承办北京冬奥会是将体育实践与体育文化融为一体的重要事件,将冬奥会的人民性贯穿于这一融合的每个环节之中。核心定位为加快体育强国建设,在实践层面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通过参与率的提升来达成人与制度的契合;在文化层面,则是要借助新媒介的传播作用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将彰显体育精神的信息嵌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有助于提升大众对体育本身的认知,从而使个体由被动的体育参与转为自觉的体育行动。健康体魄是保证中华民族实现赓续的重要前提,人民性也由此被嵌入在中国共产党关于体育建设的每一次决议之中。
1.2 缘起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思想体系和发展需求
1)缘起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思想体系。
北京冬奥会以奥林匹克运动思想体系为指导方针。“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以其思想体系为灵魂,奥林匹克主义与奥林匹克的宗旨、精神、格言等共同搭建起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基础”[5]。奥林匹克思想体系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不断改革表现出不同特征,但其核心旨在实现人的和谐发展、社会文化的普遍交流、共同构建和平发展的美好世界,这与人民性思想有着重要联系。
首先,“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均衡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6]。深刻阐释奥林匹克主义是从全人类角度出发,注重体质、意志与精神的协调发展,强调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其次,“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通过开展与奥林匹克主义及其价值观相一致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而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6]。体现出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通过没有任何歧视,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精神互相了解,为全人类建立一个和平美好的世界贡献一份力量。再次,“奥林匹克精神就是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6]。体现奥林匹克运动将全世界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信仰的人齐聚一堂,其目的是让全世界的人都能在竞技舞台上公平竞争,以更好地锻炼和提高自己。更重要的是希望全世界文化相互碰撞,形成人类社会百花齐放、千姿万态的文化图景,体现出以构建全人类为社会共同体的主体。最后,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6],其中新加入的更团结是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也是全世界人民对奥林匹克宗旨的呼唤,期望奥林匹克运动团结一切力量为建立一个和平而美好的世界做出更多贡献[7]。不论是在何种情境之下,奥林匹克运动起到了勾连不同空间场域的重要作用,体育的无国界性使得各个国家通过身体展演进行交流乃至合作,所以人民性也被赋予了可通约的世界性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