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课外体育作业的时代意义及实施模式
作者: 裴学萍 胡科 谢松林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借助教育学、体育学等学科知识,对课外体育作业的基本内涵、时代意义、内容构成及实施模式进行讨论。研究认为课外体育作业是体育教学工作全过程一个必不可少的基本环节;课外体育作业是“教会、勤练、常赛”理念落实的“路径”,是一体化体育课程推进的“窗口”,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帮手”,是全面育人的“桥梁”,是家、校、社协同育体的“抓手”;课外体育作业的内容主要来源于体育课堂。最后,提出课外体育作业实施的“学校型”“家校型”“校社型”“校市型”4种模式。
关 键 词:学校体育;课外体育作业;体育教学;实施模式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2)03-0103-10
The time significance and implementation mode of extracurricular physical education assignm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reduction”
PEI Xueping1,HU Ke1,XIE Songlin2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Hunan City University,Yiyang 413000,China;
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Changsha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100,China)
Abstract: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logical analysis and relying on the knowledge of pedagogy, sports science and other subject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basic connotation, time significance, content composition and implementation pattern of extracurricular physical education assignments, and holds that extracurricular physical education assignments are an indispensable basic link which is absolutely necessary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extracurricular physical education assignments are the “path”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cept of “teaching well, practicing diligently, playing regularly”, and the “window” of the promotion of integrated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and the “helper” of deepening educational reform, and the “bridge” of all-round education, and the “grasp” of body cultivation by coordinating family, school and community; and the content of extracurricular physical education assignments mainly come from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room. At las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four modes to implement extracurricular physical education assignments, namely “school pattern”, “home-school pattern”, “school-community pattern”, and “school-market pattern”.
Key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extracurricular physical education assignments;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implementation mode
为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与近两年国家频繁出台的学校体育与青少年体质健康文件相呼应,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与学校体育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双减”指向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导向,显示出国家从“分数本位”向“健康本位”“素养本位”深刻转型的决心。学校体育是落实立德树人、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双减”政策对学科课后作业与培训的限制为包括体育在内的非学科课外作业提供了施展空间。近两年频繁出台的学校体育与青少年体质健康文件均提到“中小学校要合理安排家庭体育作业”[1],“全面实施寒暑假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制度”[2-3],要“督促孩子认真完成寒暑假体育作业”[2],“鼓励利用大数据平台实施体育家庭作业制度”[4],“学校要对体育家庭作业加强指导”[5],可见课外体育作业的重要性。然而早在政策文件提出体育作业之前就有体育作业的说法,但一直以来,体育作业多是停留在口头的一个概念,故亟需在梳理现有体育作业研究的基础上界定课外体育作业的内涵,探讨课外体育作业的时代意义与内容构成,探寻课外体育作业的实施模式。
1 课外体育作业概念的界定与区分
课外体育作业和课外体育锻炼的概念容易混淆,相关概念界定不清,就很难建构课外体育作业的内容体系。厘清课外体育作业与体育教学的关系、课外体育作业与课外体育锻炼的区别,把握各自特征,研究现实问题,为建构课外体育作业内容体系及实施模式助力。
1.1 课外体育作业概念的界定
夸美纽斯[6]在《大教学论》里把练习纳入教学过程,视练习为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这里的“练习”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作业”,通过练习(作业),“功课便会容易地、快意地留住在他们的记忆里面”。赫尔巴特[7]在《教育学讲授纲要》中将教学过程划分为“清楚、联合、系统、方法”4个阶段,与此相对应的学生心理状态分别是“注意、期望、要求和行动”。在方法-行动阶段,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复习和作业等方式,学习、练习和巩固教材知识。凯洛夫[8]建构了“课堂教学五步法”,即“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小结、布置作业”,而且将作业分为课堂作业与家庭作业,同时强调家庭作业的重要性。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9]认为:“作业是指复演社会生活中进行的某种工作或与之平行的活动方式。”杜威[10]从实用主义角度认定最有价值的作业应该是:“适合于儿童发展阶段的;为了准备行使成年人的社会职责,它们对未来的前途是最有希望的;同时,它们对形成敏锐的观察习惯和连续推理习惯具有最大限度的影响力。”不难发现,这些教育学家、哲学家均把作业作为教学工作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基本环节。
目前国内教育界也都一致认为作业是教学工作的一个基本环节。教学工作由诸多相互联系的环节构成,其中有几个是必不可少的基本环节,任何一个基本环节与整体不协调就会削弱教学工作的整体效果[11]。一般来说,教学环节主要有备课、上课、布置与批改作业、课外辅导、学业成绩评定等[12]。教师只有掌握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才能有效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教育大辞典》把作业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课堂作业是教师考察学生当堂所学的检测手段,课外作业是“根据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外时间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是检验学生对课堂教学知识点是否掌握的一种手段[13]。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体育作业是体育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必须完成的功课,也可分为“课堂体育作业”与“课外体育作业”。本研究将课外体育作业界定为“体育教学工作全过程的一个基本环节,是体育教师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给学生布置的在课外时间必须完成的体育学习活动”。
1.2 课外体育作业与体育教学的关系
课外体育作业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必然伴生物,学生通过课外体育作业巩固体育知识、技能并学会运用体育知识、技能。课外体育作业是学校体育教学的继续和延伸,是联系学生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纽带。课外体育作业与体育教学相伴相生,无法将其相互隔离起来。具体而言,课外体育作业与体育教学之间至少存在着3重关系。其一,本源-支流关系。从发生学角度来看,课外体育作业是课业,是体育教学活动中衍生出来的“副业”,而体育教学才是体育教育活动的“主业”,二者是本末关系。体育教学是课外体育作业发生的本源和前提,课外体育作业是从体育教学活动中衍生出来的学业任务,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作业之间固有的前与后、源与流、本与末的关系不可颠倒。其二,目的-手段关系。从功能关系角度来看,布置课外体育作业的目的是为了强化体育教学效果,提高体育教学效果是最终目的,做课外体育作业只是一种手段,二者是工具关系。其三,异体-同盟关系。从依存主体来看,课外体育作业与体育教学是异体的,课外体育作业是通过学生的独立活动或与同学、家人、其他社会成员之间的合作达成体育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自身全面发展;体育教学则强调师生面对面的交流互动,通过不同方法手段达成体育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二者的目的却是相同的,都是为体育教学质量的形成与提高服务的,从这个意义上看二者是同盟关系。
课外体育作业与体育教学均是落实“教会、勤练、常赛”教学改革目标的有效途径。体育教学主要解决“教会”的问题,教会学生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与专项运动技能以及自主学习、自主锻炼的方法。课外体育作业则主要达成“勤练”的目标,主要是通过及时复习巩固体育课堂所学的体育知识、技能,从而不至因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忘记体育知识及技术细节,以便及时形成动作定型,熟练掌握体育课堂所学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与专项运动技能。课外体育作业是体育教学在时间、空间、内容上的有益补充与延伸。只有在体育教学中基本“教会”,才能在课外体育作业中更好地“勤练”,只有通过课外体育作业的“勤练”,才能达成体育教学中的完全“教会”,也才有“常赛”的可能,而“赛”又是高层次的“练”。在“练中赛”、在“赛中练”,以“常赛”促课外体育作业的“勤练”,以课外体育作业的“勤练”促体育教学的“教会”。
1.3 课外体育作业与课外体育锻炼的异同
课外体育作业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相同之处有:其一,二者均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其二,二者均是达成“勤练”的有效路径;其三,二者均有一定的强制性;其四,二者均可巩固课堂所学、增强体质与增进健康。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内容来源与目的差异性2个方面。就其内容来源而言,由于教学环节包括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检查与评定等,课外体育作业是体育教学工作全过程的一个基本环节,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故课外体育作业内容主要来源于体育课堂所学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与专项运动技能。而课外体育锻炼与体育教学、课余体育训练和课余体育竞赛相辅相成,是学校体育不可缺少的组织形式,课外体育锻炼与体育教学是并列关系,故课外体育锻炼内容不仅仅来源于课堂所学知识与技能,还来源于课堂外一切可利用的运动,包括课堂上从来没学过的体育项目内容。就其目的而言,课外体育作业是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实现体育教学目标为主要目的,而课外体育锻炼则是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愉悦身心为目的[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