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发展的内涵、影响因素与实训体系构建
作者: 吕松军
[摘 要]教学技能发展是数学师范专业的重要培养目标,高师院校需采取适当的策略和必要的措施来促进数学专业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发展。然而,在既有培养模式下,数学专业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发展多浮于经验层面。针对教学技能实训忽视数学教学“问题解决”能力实质提升的时弊,常熟理工学院“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团队基于对数学教学技能发展的内涵和影响因素的观察与分析,聚集数学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深层、实质发展,设计和构建了 “一标准、三系统”结构的实训体系,对数学课堂教学实训体系进行了改革创新,取得了显著的实训成效。
[关键词]课堂教学技能;发展;内涵;影响因素;实训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24)05-0102-06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4.05.015
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演进,数学教育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核心领域,越来越受到师资培养与发展的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正日益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焦点。而学生的多元化,家长、媒体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日益复杂化,以及跨课程内容和技术的日渐精进化,正在使得教师在职业生涯中面临着更为复杂的专业要求[1]。
教师不仅是优质教育的关键要素,更是直接影响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美国学者毕比(Beeby C.F.)在《发展中国家的教育质量》一书[2]中强调:教育的质量是教师素质的反映,缺乏优秀的教师,就难以实现卓越的教育。然而,当前数学专业师范生培养或囿于传统,或效率低下。因此,研究以下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师范生如何成长为优秀中小学数学教师?哪些因素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优秀教师的专业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基于以上背景和问题,常熟理工学院“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团队对450位数学专业师范生的课堂教学行为、实践性知识和在线学习行为进行深入综合分析,聚集数学专业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发展的内涵和影响因素构建数学教学技能实训体系。数学课堂教学胜任力及其提升评估是数学教学技能发展的重中之重。美国心理学家大卫·麦克利兰(David McClelland)提出的冰山模型[3]为高师院校设计高效实用的教学技能培训课程奠定了理论基础。冰山模型认为,人的能力和素质就像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只是冰山一角,而更大的部分则隐藏在水下。另一个更具可操作性的模型是RISKING模型,它由冰山模型发展而来,最早被用于制定创业者素质测评(RISKING)发展性多元评价标准并散见于各级各类创业培训课程中。在冰山模型和创业能力发展评价 RISKING 模型的基础上,常熟理工学院“数学教学论”课程团队构建了数学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发展的 RISKING 模型。该模型提炼了数学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发展的7个要素,涵括职前数学教师的资源(Resource)、知识(Knowledge)、技能(Skills)、才智(Intelligence)、想法(Ideas)、关系网络(Network),以及目标(Goal)等方面的发展。教学技能发展RISKING 模型可以用于评估数学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发展的平衡性与稳定性,并帮助数学专业师范生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技能发展计划。聚集于数学教学技能的实质发展,数学教学技能RISKING模型自然而然演化成为“一标准,三系统”的实训体系。
一、数学专业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发展的内涵
数学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技能的总称,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4-6]。
数学教学技能主要涉及:(1)资源。指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包括教材、教具、课程资源、网络资源等。丰富的数学教学资源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2)知识。指教师所必需的数学知识、教学法知识和教育学知识。数学知识是教师教学的基础,教学法知识是教师实施教学的指导,教育学知识是教师理解教育规律的依据。
(3)技能。指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技能,包括课堂管理技能、教学设计技能、教学实施技能、评价技能等。数学教学技能是教师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关键。
(4)目标。指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想要达到的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等。明确的数学教学目标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指引。
(5)理念。数学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对数学教学的根本看法,包括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认识、对数学教学方法的选择等。先进的数学教学理念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数学教学的规律,提高教学效果。
(6)智力。教师将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数学教学实践中的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数学教学智力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体现。
(7)网络。教师与其他教师、学生、家长、专家等建立的互动关系。良好的数学教学网络可以帮助教师获取更多的数学教学资源,得到更多的教学支持,促进教学技能的不断发展。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具有抽象性、逻辑性、严谨性等特点。因此,数学教学技能发展的内涵还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数学教师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还要对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结构体系有深刻的理解。
第二,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数学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能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原理清晰地传授给学生。
第三,问题解决能力。数学教学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技能发展的内涵是丰富且全面的,教师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不断学习和实践,提升教学技能,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长达数年的观察与分析过程中,常熟理工学院数学专业师范生的技能发展和全方位提升呈现出以下本质特征:
首先,数学专业师范生在其教学技能得到实质性发展后,展现了对大量有意义的教学规律的强烈认知能力。这时他们能够高效地组织信息,迅速确定教学策略,并准确解决课堂教学问题。在这一阶段数学专业师范生主要采用组块策略开展教学,并能对既定教学课题的难度展现出相对的敏感性。随着技能的提升,师范生能够将课程设计为相互关联、循序渐进的框架结构,采用多种方法实现教学目标。在技能发展后的阶段,他们更加关注与教学目标相关的教学活动的设计。
其次,相对于技能发展初期只能注意到数学课堂教学问题的表层,发展后阶段的师范生能够在更深入或更本源的层次上观察和描述课堂教学问题。思考能够超越已有的信息,对前期难以理解的事物展现出一定的敏感性。技能提升后,师范生能够更高效地识别、解构,乃至反向设计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活动,引导这些活动直指课堂目标,并能准确预测可能引发的反馈点位置,进而在相应节点设置一些渐进式、启发式的提问,使得课堂教学完全由生活与数学问题驱动。
再次,技能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对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能力。这一阶段师范生能巧妙地整合教材、多媒体资源和其他教学工具,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能够更好地充实课堂教学活动。这种对教学资源的灵活运用不仅体现在课堂设计中,还表现在对课堂生成的应变教学层面上。
最后,随着技能的不断提升,师范生在教学沟通方面表现出更高水平的能力。在这一阶段师范生能清晰地表达教学内容,在课堂中展现积极的、有内蕴的互动关系,促使课堂更加具备参与性。在技能发展的过程中,师范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演示能力,使得教学过程更加流畅自然,能够更有效地传递知识。
此外,在技能提升后的阶段,师范生通常具备强大的自我监控和自我反思能力。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师范生面对困难问题会更加审慎,更善于追踪目标,并能有效地启动和终止课堂教学训练。在技能提升后,职前数学教师往往能对课堂教学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做出更准确的假设和判断,运用高水平的课程知识对自身情况进行教学调整,并全面诊断教学改进的各个方面。
二、数学专业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发展的影响因素
结合RISKING模型和数学教学技能发展的内涵,不难概括出影响教学技能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1)资源维度。包括课程资源和网络资源。丰富的课程资源可以帮助师范生拓展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线上资源可以帮助师范生获取最新的教学信息,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
(2)经验维度。涵括教学实践经验和反思能力。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可以帮助师范生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反思能力可以帮助师范生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知识维度。涉及数学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和课程标准。职前教师的学科知识水平是影响教学技能发展的重要基础。扎实的学科知识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教学法知识是师范生实施教学的指导。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职前教师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课程标准是数学教学的基本依据。了解课程标准的要求可以帮助师范生明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4)技能维度。包括课堂管理技能、教学设计技能、教学实施技能、教学评价技能。课堂管理技能是职前教师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关键。良好的课堂管理可以帮助师范生维持课堂秩序,保证教学效果。教学设计技能是职前教师将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等要素进行合理安排的能力。科学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师范生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实施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的能力。熟练的教学实施技能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学评价技能是职前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评估的能力。科学的评价可以帮助师范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改进教学方法。
(5)动机、目标维度。包括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愿望与终身学习的意识。明确的职业目标可以激励师范生不断学习和实践,提高教学水平。终身学习的意识可以帮助师范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能力。
(6)人际关系维度。指与同事的合作以及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自信的教师能够更好地控制课堂,组织教学活动。亲和力可以帮助职前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7)智力维度。包括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师范生清晰地表达数学概念和原理。抽象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师范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问题解决能力则帮助职前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基于上述数学专业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发展7大要素及其相互之间密不可分的关联性,为推动数学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发展,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关注各维度的联结性,方可构建高效可行的数学课堂教学技能实训体系,达成发展技能的目标。
三、基于数学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发展RISKING模型的教学技能实训体系构建
(一)实训体系阶段性方案设计
常熟理工学院数学专业师范生的实训过程分成了3个阶段。
第一阶段:融合“学中做、做中学”的原则,重构教学技能成长实训模式。
在这个阶段,对现有的教学技能成长实训体系进行全面审视和重构。强调“学中做、做中学”的理念,使培养过程更加贴近实际教学环境。基于“教学任务项目分解训前线上自学自研训间混合式研讨训后成效评测”的系统化教学体系重构,将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有机结合,让数学专业师范生能够在实践中逐步学习,通过实际教学情境来提升教学技能。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年级,设计一系列教学活动。这些活动将以实际教学课堂为基础,让职前教师能够亲身体验教学过程。从设计教案、准备教材、开展互动、应对突发情况等多个方面,让师范生全面深入地了解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实际教学技能成长训练过程中,建立反思与反馈机制。职前教师在完成一次教学活动后,将进行自我反思和同行评议。通过自己的反思和同伴的建议,更好地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