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抑或他助:本科生课程学习参与的动力机制研究

作者: 孟晓瑞 刘阳 林荣日

自助抑或他助:本科生课程学习参与的动力机制研究0

[摘 要]学习动机是激发和维持本科生学习行为的重要驱动力。对H学院本科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地方本科高校本科生同时兼具内外学习动机的特征,但是从大一至大四,内部学习动机下降,而外部学习动机变化则不明显,大四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最低;两类学习动机对本科生学习参与的影响均呈显著正向,内部学习动机的影响更大;学习动机在教学感知与课程学习参与之间存在中介效应——内部学习动机在教学内容、教学行为与自主性、规则性参与之间起中介效应,而外部学习动机在教学与消极学习参与之间起遮掩效应。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学实践过程应着眼于因“志”施教与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同时拓展高影响力教学实践、优化高阶课程设计,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进而促进地方本科院校教与学的高质量发展,形成教学相长的学校教育生态。

[关键词]学习动机;本科生课程学习参与;教学感知;中介效应;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23)05-0008-09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3.05.002

一、引言

大学生课程学习参与度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之一,然而大学生的学习状况不容乐观。诸多研究刻画了大学生被动参与甚至不参与的样态:在课堂中学习参与度低,迟到、不做笔记等现象普遍存在1[2;较少提出或回答问题等沉默化倾向严重[3][4,低迷的参与状态使得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客体化和边缘化5。有关地方本科高校的研究显示,学生入学后逃课等负面学习行为越来越多,学业成绩不理想6][7。学习参与不佳甚至被视为大学教学质量危机的根源8

地方本科高校作为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主体,在学人数占据我国高校总人数的90%以上[9。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学情特征有可能更为多元和分化。目前国内系统考察地方本科高校本科生学习内在机理的研究较为缺乏,主要聚焦于重点高校大学生深度学习的影响机制10][11。笔者基于对西部一所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生问卷调查,针对教学过程和学习动机,了解影响本科生学习质量的内外因素,并考察了学习动机在教学与课程学习参与之间的中介效应,试图在实证层面深入了解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学习特征,进而为同类高校依据学情特点完善教学制度提供依据。

二、文献述评与研究假设

(一)大学生学习动机内涵及特征

内部动机是个体追求个人兴趣和能力提升时所产生的一种寻求并克服挑战的本能倾向。当内部动机激发时,个体不需要依靠外部诱因或惩罚,因为活动本身就能带来满足感和回报。内在学习动机较强的学习者对内容本身感兴趣,因此采用深层学习策略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外在学习动机较强的学生更倾向于把学习作为达成其他目的的工具,因此常采用表层学习策略[12。国内研究者依据内外动机的划分方式展开研究,并依据中国学习者的独有文化特征进行了概念的整合和内涵的拓展,发现中国大学生学习动机具有内外兼修、内圣外王的特征。张华峰等人认为,学习动机既有心理机制的特点,也受到所处社会文化观念的影响,“社会规范型动机”和“自我生发型动机”是中国大学生身上兼而有之的学习动机13。高一虹等人将本科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划分为基于内在兴趣和外部工具性的动机[14。凯姆博通过对中国大学生的访谈发现,当所学课程对学生职业准备有帮助时,会激发其更强的学习动机和兴趣15。史静寰研究团队认为,尽管外部学习动机在西方教学实践中不受鼓励,但是在中国学生身上体现出“内圣外王”整合的特征16。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情境,中国大学生学习动机特征被刻画为将个人抱负和社会功用兼容的价值取向和立志模式。

(二)大学生学习动机与课程学习参与的关系

不少研究验证了学习动机与学习参与之间的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则发现,当学生以求知、升学为目标时,课程学习参与表现更为积极;但当学生倾向于为获取文凭或就业等目的而学习时,参与度低并且更易发生消极学习行为,如研究发现内外学习动机都高的学生课内外参与得分均高[17。内部学习动机得分低的群体在课堂上既无行为参与也无认知参与,外部动机得分最低的学生虽然有积极的参与行为,但认知参与低18。朱红等人发现,“知识掌握和扩大知识视野”的求学目标与学生课堂参与行为显著正向相关19。即使是重点高校之中,当学生将求职作为学业目标时,其课堂学习参与度也会降低[20。幺晓辉发现,当学生认可上大学是为了获得文凭或者享受大学生活时,不参与课堂的行为会更多21。个别研究发现,内在动机与积极的学习参与均显著正相关,但外在动机仅与个体的行为参与有关22。进一步的研究结论是,内在动机以掌握知识、提升能力为学习目标时,对学业参与有显著促进作用23

(三)学习动机在教学与课程学习参与之间的作用机制

学习动机在教学与学习参与之间作用的发挥需要进一步的实证检验。国外有研究显示,学生对学校教育环境的感知会影响其学习动机,进而影响其学习参与度[24。国内近期的研究也验证了有效的教学实践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投入度25。基于“拔尖计划”学生的学情调查发现,学习兴趣在优质讲授行为和深度学习之间存在完全中介26。较之于外在动机,内部学习动机在教学反馈与学习投入间的中介效应更强27。总之,已有研究验证了内部学习动机在教学变量中某一要素与学习投入之间的中介效应,但中国大学生普遍认可内外兼修的学习动机。而内外学习动机如何影响教学与课程学习参与之间的关系,则鲜有研究进一步深入检验。

(四)研究假设与问题

笔者基于动机心理学理论,已有文献以及地方本科院校学生学情,构建了分析框架(如图1所示),并提出以下研究假设:假设1,学习动机越强,课程学习参与度越高;假设2,学习动机是教学感知与课程学习参与之间的中介。拟解决以下3个研究问题:一是本科生的内外学习动机呈现何种特征,二是内外学习动机分别如何影响的课程学习参与,三是内外学习动机是否均为教学感知与课程学习参与之间的中介。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

笔者借鉴国内外成熟量表,编制了《大学生课程学习体验调查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含大学生教学体验、学习动机、课程学习参与以及基本人口学背景、入学前信息等。2021年12月起采用线上调查方式,对H学院19个学院本科生发放问卷14 058份,回收有效问卷8 194份,回收率为58.29%。

(二)核心变量的操作化

研究的核心因变量为课程学习参与,核心自变量为教学感知,学习动机为中介变量。课程学习参与借鉴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调查(简称“CCSS”)中有关课上课下学习投入的20个题项。学习动机量表参照迟翔蓝博士论文以及CCSS中有关大学生学习动机与态度的题项[28,综合考察了学生内外学习动机的水平。教学感知主要参照澳大利亚课程与教学体验量表(简称“CEQ”)中良好教学的相关题项,将教学实践划分为教学内容和教学行为两个基本维度。调查工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均在0.7以上,信度较好(如表1所示)。

(三)数据分析方法

本文主要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来分析地方本科院校本科生学习动机的群体差异、学习动机对其课程学习参与的影响效应。借鉴温忠麟和叶宝娟中介效应的依次检验方法[29,如果中介效应成立,主效应的显著性被削减甚至取消30,用来检验内外学习动机在教学感知与课程学习参与之间的中介作用是否成立。

四、研究发现

(一)地方本科院校本科生学习动机的总体面貌

本科生内部学习动机得分高于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学习动机均值为78.02,外部学习动机均值为67.72分。地方本科院校中,学生更多地认同上大学是为了自我提升,获得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其次为满足社会需要,呈现出自我发展和适应社会需求兼有的大学求学动机特征。此结论与已有研究相一致,如高秀梅发现大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在自主需要、效能期待等方面得分较高,而在社会取向的外部学习动机上得分稍低[31。因此,多数大学生更为看重上大学对自我视野开拓和人际关系等社会化发展方面的提升,更加看重学习对就业等方面的工具性价值。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学习动机得分不断降低,尤其是内部学习动机。检验显示:大三、大四年级得分显著低于大一年级(p<0.001),内外学习动机均是大四最低。如图2所示,外部学习动机在四年中的变化较小。其中,外在学业任务价值大三、大四有略微上升的痕迹,而内部学习动机在四年中不断降低。与以往研究中普遍存在的“大二低谷”现象不同[32,笔者发现学习动机“衰落”现象主要发生在大三阶段,大四学生的内外学习动机得分均为最低。

(二)内外学习动机对本科生学习参与的影响

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动机水平的学生在自主性、规则性和消极参与上存在显著差异(如图3所示)。检验显示,学习动机较高的学生在自主性参与上高出中等程度学习动机组学生17.6分、高出低动机组22.7分;在规则性参与上,高动机组学生高出中等动机组12分、高出低动机组学生21分;相较于中等动机组学生,高动机组学生和低动机组学生的消极参与也更为频繁。由此可见,学习动机较强学生的自主性、规则性参与都更强,而学习动机较弱的学生更容易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不投入的状态。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学习动机对课程学习参与的3个维度均有显著的影响:外部学习动机和内部学习动机对自主性参与、规则性参与均有积极作用;外部学习动机越高,消极参与越频繁,而内部学习动机的提升对消极参与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如表2所示)。模型结果表明:在考虑了控制变量后,外部学习动机每提升1分,自主性参与增加0.32分、规则性参与增加0.07分、消极参与增加0.53分;内部学习动机每提升1分,自主性参与增加0.24分、规则性参与增加0.42分、消极参与降低0.42分。即内外学习动机越高,自主性、规则性参与程度更高;内部学习动机越强,消极参与行为越少;外部学习动机越强,消极参与行为也越多。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