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类课程思政的系统化教学设计与实施
作者: 孟子敏 李莉 张红[摘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仍是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目前亟需分学科、按专业门类进行具体的探索。工商管理类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明显,尤为适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为此,从“为何学”“学什么”“怎么教与学”“如何评价教与学”4个维度建立系统化框架,以“销售管理”课程为例,对工商管理类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设定、思政资源发掘与功能提炼、“教与学”方式与方法的创新、“教与学”的评价革新进行探索和实践,能够为工商管理类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提供规范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工商管理类;教学设计;系统化;销售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22)05-0097-06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2.05.016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举措。当前,课程思政建设已从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问题转变为所有高校、所有教师的重要任务。以上海高校2014年探索实施“课程思政”为发端,课程思政在高教改革中引人注目。以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2月“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1]、2018年9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等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课程思政成为国家在高等教育中的战略部署,各地高校广泛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以教育部2020年5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下文简称《纲要》)为指针[3],课程思政在基本规范下全面推进,高校就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展开深入探索。
目前学术界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已形成热潮,成果颇丰。除了在理论上探讨课程思政的概念本质、价值意蕴、学理逻辑、建设路径之外,结合具体专业、课程的实践性进行研究的亦不少见。不过,分学科、按专业门类探讨课程思政如何进行教学设计的研究尚显不足。而且,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体育学、外语、医学及理工类学科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内容挖掘,尚缺少对于管理学门类下工商管理类课程思政如何实施的专门研究。
工商管理作为管理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下设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15个二级学科(即专业)[4]。工商管理类各专业旨在培养“经世济民”“管人理事”“德才兼备”的企事业管理人才,其人才培养对于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工商管理类课程具有理论的外来性和内容的实践性等特征[5],十分有必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工商管理类课程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类课程,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价值系统和意识形态色彩,尤为适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销售管理”是市场营销、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其理论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和资源,具有较为明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其实践运用中存在着利益诱惑下的诸多道德困境甚至是违法乱纪现象,亟需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为此,笔者以“销售管理”课程为例,从教学设计与实施角度,探讨工商管理类课程如何进行课程思政建设。
一、课程思政系统化教学设计的总体架构
教学设计是课程教学实施的事前安排,课程思政建设首先需要做好系统规划和精心设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总体要求应是秉承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结合课程的性质、内容和特点,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学习的各环节,“以课程承载思政”“将思政寓于课程”[6],将价值塑造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把“育人”与“育才”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在“教书”中“育人”。
教学设计既包括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设计,也包括对教学方式与方法、教学评价的设计。因而,可按照2W2H的逻辑思路,从“为何学”(Why)、“教什么”(What)、“怎么教与学”(How to teach&learn)、“如何评价教与学”(How to assess teaching&learning)4个维度,建立起系统化框架,对课程思政教学的全过程、各环节进行全面规划和系统设计。
(一)“为何学”:重新审视、有效整合教学目标,构建课程思政的“四维”教学目标体系
明确教学目标是落实课程思政的首要环节。要按照“立德树人”“将育人与育才相结合”的目标要求,对课程既有的教学目标进行重新审视,在“知识、能力、素养”三维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增加“情感、态度、价值观”类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并通过有效整合,构建“四维”教学目标体系。同时,不仅要制定课程思政的整体教学目标,而且要按章节或专题制定各章节、各专题的具体教学目标,实现在教学全过程、学习各环节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强化价值观导向和思想道德引领作用。
(二)“教什么”: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和资源、汇总提炼思政功能,改造与重构原有的课程教学内容
以凸显思政教育为导向、改造与重构教学内容,是课程思政的核心环节。教师要密切结合课程的性质、特点及内容特色,深入挖掘思政元素,精心发掘思政资源。进而重新规划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环节,凸显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全面梳理和深入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发掘思政资源,继而将诸多思政元素进行汇集、归类,之后提炼出课程最突出的思政教育功能,并将教学内容与思政功能一一映射对应。
(三)“怎么教与学”:创新“教”与“学”的方式与方法,将思政内容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任务之中
采用适配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是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课程思政属于“隐性教育”,要着力避免“生硬嵌入”“单向灌输”,力求做到“春风化雨”“融盐于水”般的巧妙植入和有机融入。应以问题为导向,通过精心设计多元化的、“双向”“互动”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实践体验感,引导学生在自我感悟中深刻体会和领悟思政内容。
(四)“如何评价教与学”:从“教”与“学”两方面加强与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评价
科学评价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是提升课程思政建设水平的必要环节。由于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教学效果涵盖“教”与“学”两个方面,因而在对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中,既要评价学生“学”的效果,更要评价教师“教”的效果。评价学生对课程思政的学习效果时,要探索将思政教学目标体现在课程考核评价指标中,并制定具体的学习评价指标体系和课程考核方案;评价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质量时,则要探索通过何种形式和指标,科学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二、工商管理类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设定
按照《纲要》要求,“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要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和行业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7]。
工商管理属于管理学大类下的专业门类。加强工商管理类课程思政建设,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新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探索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规律和方法,提升工商管理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和功能。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个人品格修养和职业道德素养、做人做事的道理等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复合能力、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担当能力,培养视野开阔、思维开放、服务于国家建设大局的“德才兼备”的管理人才。
《销售管理》课程本身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站在销售经理的高度,系统理解销售管理的理论体系,全面掌握销售管理的实践技能。在该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按照“知识”“能力”“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4个层次,构建了“四维”教学目标体系。其整体目标在于:以专业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为载体,突出爱党、爱国、爱民、爱社会主义教育,以及“四个自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个人品德修养、职业道德素养、家国情怀、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在课程教学中有效进行价值引领,突出师生价值观的同频共振,使学生成为具有正确“三观”、健康人格、良好思想品德和优良专业素质的德才兼备的销售管理人才。并且,对应于每一章节和专题,都制定具体的“四维”思政教学目标。
三、工商管理类课程思政资源的发掘与功能提炼
按照《纲要》要求,“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8]。“销售管理”课程是以销售经理的职责为中心,按照销售管理活动的程序,系统讲授销售规划管理、销售过程管理和销售团队管理。其理论内容中蕴含着诸多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资源,如销售观念、销售人员素质、销售组织与管理、销售团队建设、营销职业道德等很多内容,都直接与价值观塑造、思想引导、品德培养、人格塑造等方面的要求密切相关。同一个教学内容或知识点可以挖掘出多种思政元素,同一类思政元素也可能蕴含于不同的教学内容或知识点中[9],需要在全面梳理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深入发掘思政资源、挖掘思政元素,进而提炼某个课程具体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经过教学团队多位教师对课程内容和思政内涵的多轮研讨和反复琢磨,按照系统化和逻辑化原则,从“销售管理”课程各章节、专题内容中发掘出以下11类思政资源,条分缕析地阐释每一类思政资源中蕴含着的思政元素,并在对这些思政元素进行汇总、归类后,最终提炼出本课程所承载的最为突出的5大类思政教育功能。
(一)价值观念与社会责任
思政资源之一——销售观念。课程开篇即专门针对销售观念进行讲授,同时,课程中关于销售模式、销售策略、销售技巧等内容都离不开正确的销售观念的指导。而结合销售观念,可自然引申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三观”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可引发人民至上、爱国、爱民和社会责任感教育。
思政资源之二——销售环境。课程中关于销售计划管理、销售区域管理、销售业务管理等专题都需要分析销售环境。结合销售环境中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因素的分析,可传导爱党、爱国以及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制度自信教育。
思政资源之三——销售组织与领导。课程中关于销售团队建设、销售人员管理等内容均涉及销售的组织与领导。结合这些问题,特别是对领导者素质的研讨,可适时融入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敢为天下先”的创新意识、企业家精神以及实现“中国梦”的民族复兴理想和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等价值观引领教育。
(二)个性品格与道德修养
思政资源之四——销售人员素质。课程中有多处内容涉及对销售人员素质的探讨。借助于此,可深入开展对个人品格与道德修养教育,包括诚实、守信、创新、进取、严谨、务实、奉献、助人为乐等优秀道德品质以及坚韧不拔、宽容豁达、忍耐持重等良好品格修养。同时,还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做人做事的道理,教育学生先“做好人”才能“做好事”。
思政资源之五——销售人员管理。课程中销售人员管理专题涉及销售人员的招聘、甄选与培训。结合对选聘标准、培训目标的研讨,可延展至对健全人格和美好情操的培育,包括气质、性格、思维、情感、教养、礼仪、哲学思辨、艺术审美、健康体质等方面。
(三)职业道德与专业素养
思政资源之六——销售人员营销职业道德。课程中本就有专门讲授销售人员的营销职业道德的章节,包括职业道德、伦理规范、法制意识等,同时在销售实践操作中也会随时涉及对销售“道德困境”等问题的研讨。借此,可深入讨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公平公正、遵纪守法等职业道德和伦理规范,对学生进行法治精神、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教育。
思政资源之七——销售业务管理。课程中的销售业务管理专题大量研讨销售策略和技巧。结合这些内容,可自然融入顾客至上、敬业精神、服务意识等职业素养教育和公平竞争、诚信无欺的专业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