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德育融入小学科学的教学实践
作者: 刘玉燕
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是小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小学科学是一门启蒙性、综合性、体验性的基础型课程,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载体。然而,从小学科学教学现状来看,部分教师并没有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德育的渗透,也没有意识到德育其实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如何将德育融入小学科学教学中呢?我尝试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德育、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利用多种方式整合德育这四个方面落实学生科学核心素养中情感态度的达成,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小学科学教材中有很多内容表现出鲜明的德育渗透倾向,这些都能够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因此,在备课时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时机、恰到好处地将德育渗透于教学中。
在《从上代到下代》一课的教学中,我以遗传学的研究作为切入点,通过视频、图片以及相关文字资料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科学家孟德尔探索生物遗传规律的故事。他因家境贫寒,21岁便做了修道士,在此期间,他利用修道院的一小块园地,种植了豌豆、山柳菊、玉米等多种植物进行杂交实验。他不仅考查生物的整体特征,更着眼研究生物的个别性状,凭借着顽强的毅力潜心研究豌豆的杂交实验,最终发现了遗传规律、遗传因子的分离规律及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规律,从而确定了他在遗传学上的地位。
孟德尔揭示遗传基本规律的故事说明,任何一项科学研究成果的获得,不仅需要坚忍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还需要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研究方法。通过学习,学生感受到孟德尔身上顽强的科研精神,了解到科学研究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坚持不懈才有可能获得成功。类似的故事在科学教学中还会碰到许多,教师要善于钻研,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二、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德育
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场,也是渗透德育的主要阵地,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抓住课堂主阵地,使德育和科学教学相得益彰。
在《探索宇宙的工具》一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开展认识各种探索宇宙工具的活动,提高学生收集学习资源的能力,让他们感受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同时,补充中国天眼和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阅读资料,其中中国天眼是“国之重器”,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则是当代中国耀眼的“国家名片”。学生从中感受到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增强了爱祖国、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在本课的制作“长征”火箭模型环节,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火箭的基本结构,引导他们明确分工并完成自己的任务。例如,有设计实验方案的设计师,有根据实验方案选择材料的材料员,有根据实验方案制作动力装置的工程师,有尝试让小火箭发射的测试师等,每个小组成员在制作环节都作出了贡献,并提高了动手制作的能力。学生体会到只有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完成制作任务,从而认识到团队合作对于成功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我借助观察、阅读、交流、制作等多种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参与,增强他们的体验和感悟,这不仅提高了德育渗透的有效性,而且达成了科学教学目标。
三、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
科学教学的部分内容,限于课堂教学的时间与场地的原因,很难在课堂上完成教学,因此,教师还要合理运用课外的时间和空间。为了提高小学科学教学中德育的有效性,教师还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引导他们通过对事物近距离观察以及触摸等,通过多种感官体验来感受科学的奇妙。基于此,我挖掘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科学知识和德育内容,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
例如,在“牵牛花”内容的教学中,我以牵牛花为载体,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植物的生长周期。鉴于牵牛花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时间,我引导学生开展长周期观察活动,让他们实地参与项目、经历整个探究过程,培养他们坚持不懈的品质,促进他们树立珍惜劳动成果的态度。在课上我先引导学生了解种植步骤和工具的规范使用,提供给他们各种工具材料(铲子、花盆、喷壶、土壤、肥料等)和牵牛花的种子,并指导他们在课外观察牵牛花生长的活动中,给牵牛花晒太阳、按需浇水、给茎做缠绕的支架、修剪叶片等。学生在种植牵牛花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还感受到劳动的乐趣和成就感,也更加珍惜劳动成果。
四、利用多种方式整合德育
除了以上方法,我还梳理了小学科学的学习内容,有效整合对应的德育核心内容,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多种学习方式,如多学科融合、项目化学习、结合新技术或者结合学校科技节等,将德育融入小学科学教学中。
例如,我结合校本课程“玩转百草园”,寻找与之相关的德育内容,每周五引导学生开展“云创园”活动,促进科学教育、劳动教育与德育工作的协同发展。“云创园”活动以20分钟劳动为主要形式,结合包干责任区任务履行、校门口小药田种植,关注学生劳动过程的体验。活动结束后,我从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劳动技能、劳动创新等多方面开展评价,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沟通、记录、动手等能力。长此以往,有助于学生形成坚持不懈、服务集体、珍惜劳动成果等良好品德。
又如,“家蚕的一生”单元涉及的学习内容有蚕卵的孵化、蚕宝宝在长大、结茧、破茧而出的蚕蛾。我将活动与相关学科整合,开展跨学科教学。例如,与语文学科整合,组织学生阅读有关蚕的资料,了解蚕的生长过程、蚕蔟的制作方法及作用,并用文字记录蚕宝宝的生长日记;与数学学科整合,组织学生设计蚕蔟,引导他们应用数学方法来解决探究过程中的建模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应用;与劳动技术学科整合,带领学生学习制作蚕蔟,提高动手能力。在展示评价环节,我引导学生对制作的成品进行展示、交流。活动融合多门学科,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乐于接受他人的建议、自我反思的意识,以及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态度。
结语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在科学教学中要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善于发现、挖掘和开发蕴含在科学知识中的德育资源,在科学课堂上加强德育渗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作者单位:上海市浦东新区竹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