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笔记的跨学科实践

作者: 李定宇

校园笔记的跨学科实践0

跨学科学习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将知识和技能应用迁移,提高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小学科学课中,以科学知识为基础,以语文、数学和美术等为辅助,可以帮助学生在一门课程学习中了解其他学科知识,建立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系统。[1]

一、真实记录所见

校园动植物是科学教学的鲜活素材,教师可以基于科学学科系统与模型、结构与功能两个跨学科概念,将语文、数学和美术的方法用于校园笔记,通过其他学科共同聚焦佐证,形成对动植物更全面的认识。

科学:通过观察了解植物的特征,更好地理解了动植物的生长规律。

语文:用文字描写动植物的外形特征。

数学:测量尺寸,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动植物的形状和结构。

美术:运用美术写生的表现手法和构图技巧,表现动植物的特点和美感。

以蓝花草校园笔记为例,学生需要观察其生长情况、叶子形状、花朵颜色等特征,并采用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到的内容。学生通过观察和研究动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可以深入了解它们的生命活动和生态地位。

从科学学科看,教师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如从上到下、从外到里等顺序;多角度观察,如外形、气味和数量等;多感官观察,如用眼睛看、用手摸、用鼻子闻、用嘴尝、用耳朵听等。[2]学生观察校园中的蓝花草的各个部分,对绿色开花植物,植物的器官等科学知识的理解具有促进作用。

从语文学科看,教师可以围绕活动提出系列问题。例如:你见过校园里的蓝花草吗?它有哪些特点?常在什么时候开花?开出来的花朵又是什么颜色和形状?如何通过文字把美丽的蓝花草记录下来?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想要和植物“交朋友”,我们就应该走近它、观察它、了解它。学生观察校园中的蓝花草,描述其外观和特点等,并借物抒情,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教师可以引入阅读分析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文本表达的方式。例如:用横线画出描写植物的样子、颜色等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所见、所闻、所感的优美语句;用圆圈圈出你认为的优美词汇;用“?”批注没看懂的地方;整体评价记录,给出相关建议;等等。

从数学学科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准确测量蓝花草的相关数据。例如:选择什么样的方法测量植株各部分的尺寸(花的大小、叶的长短)?选择什么样的测量工具?学生通过观察对比,确定正确的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通过测量和计算,学生可以了解蓝花草的几何特征,更好地理解物体的形成方式和内部结构对其几何特征和物理性质的影响。

从美术学科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美术的方式表现蓝花草?经过讨论,学生意识到,可以用线描写生的方法,观察和比较不同角度看到的蓝花草的特点(如图1);还可以尝试做成泥板植物模型,选用不同颜色的彩泥,分别塑造蓝花草的茎、叶、花(如图2)。学生通过美术的方法,表现蓝花草的形态、色彩和细节等,既可以更好地理解绘画的表现力和对细节的掌握,又可以将相关方法迁移到其他校园笔记中。

二、注重解构与建构

将一个复杂的系统或事物拆分为若干个简单的部分或元素,有助于深入了解其结构和功能。通过拆解,学生可以关注每个部分或元素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以便为后续的解构与建构提供基础资料。通过解剖,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每个部分或元素的详细结构和特点。例如,认识花的结构时可以使用解剖花的方法,记录花朵形态、花瓣数目、雌蕊数目、雄蕊数目等。

从科学学科看,在解剖花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观察花的外部和内部结构,了解其结构和功能。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花的组成和结构,识别完全花和不完全花,为后续的学习和实践奠定基础。

从语文学科看,在叙述和说明解剖花的过程中,学生使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述实践过程中的细节和感受,不只局限于对花局部和外观的描写,还可以详细地对内部结构和解剖过程进行描述,不仅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为教师教学提供了素材。

从数学学科看,在分析花瓣、雌蕊、雄蕊数量关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使用数学工具和方法,如数据的统计和对比。通过分析数量关系,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花的各部分数据情况,提升数据处理能力和利用数据说明的意识。

从美术学科看,在花的结构图示的过程中,学生将花的内部结构绘制成结构图,能更清晰地认识其结构和功能。绘制结构图可以更好地展示花的结构和组成,弥补语言描述的不足。

三、表达所思所感

学校饲养了小鸡、兔子和孔雀等动物,师生一起搭建了动物角,有的学生还参与了孵化小鸡和孔雀的活动。动物的观察相比植物更加复杂,学生和这些动物有更多的时间在一起,为校园笔记的呈现和表达提供了可能。为了弥补真实记录中关联、联想和个性化表达的不足,教师可引导学生用“漫话”的方式,记录自己对校园动物的所思所感。

从科学学科看,在校园动物“漫话”中,学生可以记录自己参与孵化小鸡的过程,以及与这些动物相处的过程中的感受和思考。通过观察和描述,学生可以训练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更好地认识动物,树立珍爱生命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片段一

今天照蛋真是令人开心!目前已经有两个鸡蛋有明显血丝,5个鸡蛋已经发红,还有3个鸡蛋只是有一些阴影。因为照蛋的时候比较激动,不小心摔了1个有阴影的蛋,表面看起来没什么问题,但是不知道里面怎么样?希望它没事呀……

——502班邢嘉博《孵化日记》

片段二

今天中午一打开门,好家伙,调皮的“老三”竟然跑了出来,它跑到阳台边缘,差一步就要掉下去了。我的心怦怦跳,也不敢惊动它,低声说:“小鸡,小鸡,回来!回来!”它好像看出了我的担心,竟然跑了回来。为了防止小鸡跑出来,我连忙拿胶布封住缝隙,几乎把整个笼子都封住了,心想:这下安全了吧!谁知道,过了十几分钟,叽叽,叽叽……我惊呆了,还是那只调皮的“老三”,它又跑出来了,这回跑到了房间里来。难道这就是动物的危机感?

——402班陈玉源《小鸡出逃记》

从语文学科看,在校园动物“漫话”中,学生可以使用想象表达自己对动物生命和自然环境的认识和感受,如可以使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孔雀的美丽和优雅,以及与小鸡、兔子相处时的感受和思考。学生还可以通过想象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如可以想象自己是一只孔雀,感受孔雀的生活和生存环境,从而更好地理解它的习性和特点;还可以想象自己成为一名动物学家,深入研究和探索动物的奥秘和生命特征,从而提升创新思维水平和实践能力。

从数学学科看,在校园动物“漫话”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动物和记录数据训练数学思维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如图3)。例如,学生可以记录孔雀的孵化时间、生长速度和食量等数据,并使用数学工具和方法来处理和分析这些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学生可以了解孔雀的生长情况和习性,为后续的饲养和管理提供参考和依据。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了解孔雀的健康状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保障其健康成长。

从美术学科看,学生可以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科幻画表达自己对于动物生命和自然环境的认识和感受,将动物生命和自然环境中的未来变化和可能性展现出来。例如,学生可以尝试创作一幅画,描绘未来城市中的动物园或野生公园(如图4),展示动物与人类和谐共处的场景。在画中,学生可以运用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表现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生存条件,也可以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动物的情感和心理状态呈现出来。

小结

校园笔记以校园里植物和动物等为教学素材,聚焦学科素养和跨学科概念,重构教学环境的价值。科学学科强化观察技能和记录的重要性;语文学科强化学生用文字表达所见所得、所思所感的能力;数学学科以真实情境产生问题,通过转化建构模型,联系校园生活解决问题;美术学科以写生技法和审美感悟带领学生见证校园之美。校园笔记通过多学科的深度融合引导学生辩证地、深入地、全面地看待和思考问题,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复杂问题,有助于深化他们对多学科内容体系的认知、理解、迁移。[3]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西溪小学)

参考文献

[1]唐霞.小学科学中基于问题的跨学科教学活动设计研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20.

[2]林亚娜.落实语文要素,发挥“交流平台”应有价值[J].小学语文教学,2022(20).

[3]蔡烨.基于认知成长的义务教育美术跨学科课程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21.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