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融·拓:主题情境助力单元作业设计

作者: 杨鹏勇

串·融·拓:主题情境助力单元作业设计0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学习应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的各种资源,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主题情境具有凸显课程标准素养目标、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统摄单元课时内容的优势。教学中,教师应立足教材内容创设相关主题情境,统摄单元作业设计,开展相关教学实践。

一、串:基于主题情境,串联单元作业

1.借助科学史串联单元作业

科学史展示了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包括科学家的观察、假设、实验和推理等。科学史中不乏有趣的故事和人物,这些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习科学史,学生可以了解科学概念是如何随时间发展而演变的。教师需要从课程内容中挑选出与当前教学单元相关的科学史实,创设单元主题作业情境,助力学生思维的发展。

例如,五年级“计量时间”单元(教科版教材,下文均指该教材),传统的单元作业设计会遵循教材的顺序,但这样的顺序关联性较弱,很难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发展的历程。教师可以先从计时工具的发展史创设主题情境,再将主题情境分解为子课时问题链,然后进行子课时作业及评价设计(如图1)。

2.取材日常生活串联单元作业

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取材于生活中的日常现象串联单元作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可以从生活中选择学生熟悉、感兴趣且易于观察的现象,或者当下的热点话题,创设单元作业的主题情境,引领学生完成单元作业。

例如,五年级“光”单元,涵盖了光的直线传播、折射、反射等知识。传统的作业设计中,教师也会在每个课时创设相关情境,但情境之间缺乏联系。在这一单元,教师可以借助热点话题,如杭州亚运会,创设“亚运灯光探秘”主题情境单元作业,引导学生主动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如图2)。

3.依托科学建模串联单元作业

模型建构是科学思维的重要支点。模型是一种强大的思维工具,能够帮助学生可视化抽象科学概念,理解复杂的科学现象。巧妙地利用模型,可以将模型与单元内的不同知识点联系起来,创设主题情境单元作业,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例如,三年级“水”单元的作业内容主要包含水的三态变化、溶解与加快溶解的办法、混合与分离、物理变化等,如以水为主题,各内容之间连贯性较弱。教师可以在“水”单元基于“小球模型”对水进行模型建构,将水想象成是由一个个小球状的水分子组成的。水的三态变化其实是小球随着温度的变化,距离变大了,溶解是因为小球之间有间隙。这样的模型化抽象为直观,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将单元内容结构化起来,有效串联单元作业(如图3)。

二、融:基于主题情境,融合不同学科

1.借助寓言故事融合不同学科

借助寓言故事创设主题情境,匹配单元主题内容,巧妙地融合语文、道德与法治等不同的学科。寓言故事通常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容易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例如,四年级“呼吸与消化”单元,作业涵盖呼吸、食物营养膳食宝塔、消化系统等内容。传统的作业设计往往将呼吸与消化分开,其实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呼吸为消化提供必不可少的氧气。在这一单元,教师借助绘本故事“小米粒奇遇记”创设单元主题情境,打破学科界限(如图4)。

2.基于诗词成语融合不同学科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诗词成语是其中的精华。通过诗词成语,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此外,诗词成语中往往蕴含着自然现象和科学知识,以及丰富的道德观念和哲学思想,这都为教师利用诗词成语创设主题情境单元作业提供了最佳机会。充分利用诗词成语这一宝贵的文化资源,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经历传统文化与科学思维的双重熏陶,为他们的学习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例如,三年级“天气”单元,作业内容涵盖气温、降水量、风、云等天气的各个方面。在这一单元,教师可选择“当科学遇上诗词”这一主题情境,如“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就包含了温度、降雨、风等天气元素,基于诗词融合科学与语文,助力单元作业设计(如图5)。

3.依托科幻电影融合不同学科

科幻电影往往以未来科技或外星文明为背景,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天文等多个学科领域。同时,科幻电影深受学生喜爱,其独特的想象力和视觉冲击力能激发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探索和完成相关的作业内容。

例如,四年级“声音”单元,作业内容包含声音的产生、传播及强弱与高低。教师在这一单元可以基于科幻电影《变形金刚》创设主题情境单元作业,以“机器人是怎么发出声音的”“主人公是怎样听到机器人发出声音的”“不同的机器人为什么发出的声音不同”等子问题引导学生完成单元作业(如图6)。

三、拓:基于主题情境,拓展作业形式

1.实验改进,借助器材拓展作业形式

传统的纸笔测试作业形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但往往缺乏新意和趣味性,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可基于单元主题,自制综合性实验器材,涵盖单元全部内容,将实验内容作为检验学生掌握程度的判断依据。

例如,四年级“电路”单元,作业涵盖电路元件、故障检测、电路组装等知识点。传统的作业往往倾向于纸笔测试,这一单元教师可借助改进实验,让学生动手探究实践,模拟安装交通信号灯(如图7)。

2.工程实践,基于产品制作拓展作业形式

工程实践是当下小学科学教学转型的焦点问题。为了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教师可以引入基于产品制作的作业形式。这种作业要求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产品的设计和制作中,从而深化理解、锻炼技能,提升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例如,五年级“船的研究”单元,作业包含造船材料选择、增加载重量、给船装上动力等内容。教师基于“远航号”小船制作的主题情境,通过工程实践的形式设计单元作业(如图8)。

3.戏剧创作,依托戏剧表演拓展作业形式

戏剧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形式,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元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富有创造性和实践性的学习平台。将戏剧表演与单元作业相结合,不仅能有效拓展他们的艺术视野和跨学科能力,同时也丰富了单元作业的表现形式。

例如,五年级“生物与环境”单元,其内容包含动植物与环境及动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师可以在这一单元创设“森林王国的故事”的戏剧主题情境,让学生分角色扮演阳光、空气等环境因素和绿豆芽、蚯蚓、狮子等生物因素,设计并表演戏剧,促进他们对科学知识的深度理解(如图9)。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卖鱼桥小学教育集团)

参考文献

[1]崔允漷.落实新时代的纲领性文件,深化国家课程教学改革[J].基础教育课程,2024(01).

[2]田薇臻,崔允漷.单元设计的三大模式:从学科到超学科[J].教育研究与实验,2023(05).

[3]陈菲.围绕主题创情境抓紧问题学古诗——大单元视域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学术刊),2024(02).

[4]郑葳,贺凯强,王玲.真实情境问题解决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J].基础教育课程,2023(23).

[5]盛群力.单元教学设计探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J].教育导刊,2022(03).

[6]杨维坤,邱小健.基于学科实践的小学单元作业设计[J].教学与管理,2024(02).

[7]高翔.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科学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J].教学与管理,2023(11).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