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逻辑:初中生写作思维认知能力发展的问题探究
作者: 李新华摘 要 培养初中生写作思维认知能力,对底层逻辑的构建是重中之重。当前学生在写作中普遍存在发现事物本质的能力始终处于较低水平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基本思路杂乱、逻辑框架混乱以及思维模式单一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写出充满真情实感与自主创造性的作文。重视底层逻辑是初中生写作思维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它立足于思维认知能力的培养,写作思维认知能力底层逻辑构建需要教师和学生在基本思路、逻辑框架和思维模式上探索,采用灵活、辩证和批判性思维,以避免思维定式、认知偏差和经验不足等问题。
关键词 思维认知能力 底层逻辑 关键能力 中考改革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确立了符合评价规律的“知识获取能力群”“实践操作能力群”“思维认知能力群”三个关键能力群,并将关键能力作为考查内容的重心,这是推进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的必然选择,也是教育测量学的规律性要求[1]。这一命题理念对深化中考改革也同样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写作是中考语文命题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社会关注。写作存在的套作、宿构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写出真情实感、自主创造的作文,大大降低了作文试题的测试效度[2]。产生这些问题的很大一部分原因,与忽视思维认知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不重视写作思维认知能力的底层逻辑有关联,学生发现事物本质的能力始终处于较低的水平,导致行为或决策会不断地出现同质或出错的问题。
一、写作思维认知能力底层逻辑概念的理解
“思维认知能力”是指学习者在面对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进行学科认知加工的过程中表现出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学习者在秉持科学态度、运用严谨的理性思维和丰富的感性思维,发现新问题、运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获得新结论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维能力[3]。
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意味着要遵循事物的底层逻辑,底层逻辑是隐藏在表面现象之下的基本原理或规律,这些原理或规律支撑着某个领域或现象的运作,是理解和解释事物的基础。底层逻辑是构成事物基本逻辑和思维模式的关键要素,是思维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表现作者思想与认识的思维活动,写作思维是在写作活动中逐渐形成的,适应写作活动需要的一种表现思维,是人的心理内容、发现或创造内在语言物化的思维过程。可见思维在写作中的运用不是片断、零碎、临时的,而是系统、完整的,思维始终贯穿于写作过程中[4]。可见,写作思维认知能力的底层逻辑要聚焦“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的结合,其决定了文本的逻辑连贯性、表达的清晰度和深度,以及读者对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具体表现在文章的基本思路、逻辑框架和思维模式上,是确保文章合乎逻辑且具有说服力的核心。
二、写作思维认知能力底层逻辑问题探究
写作思维认知能力底层逻辑主要体现在基本思路、逻辑框架和思维模式等三个方面。基本思路确定了文章的大方向,逻辑框架体现了这一思路的具体展开过程,而思维模式则是贯穿整个构思和写作过程的思考方式,它们共同形成并构建了一个完整、连贯的文章底层逻辑。下面以2024年福州质检作文为例,原题如下。
举国欢腾!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成功,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任务实现30战30捷,这是属于中国这个奋进民族的高光时刻。
全国唯一!2023年10月28日下午福州被授予首届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这是属于福州这座省会城市的高光时刻。
历史新高!2023年12月2日福州高中生代表队在全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中获得7金2银4铜的最佳战绩,这是属于福州学子的高光时刻。
纵观古今,千百年来,无论是国家、城市还是个人,“高光”绝非一蹴而就,那是迎接挑战、挥洒汗水、持久奋斗并最终梦想成真的时刻。请相信,再平凡的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特殊而珍贵的高光时刻。
请以“高光时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自定文意;不要套作、抄袭,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1.基本思路是构建写作思维认知能力底层逻辑的基础
基本思路是构建写作思维认知能力底层逻辑的基础,是作者对于文章内容、主题的确定以及要传达的核心信息的整体构想和安排,是逻辑框架和思维模式的起点。写作中基本思路杂乱不清晰,导致文章主题、写作目的模糊,无法发现新问题、运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获得新结论。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
(1)忽视了关键概念
对关键概念的忽视,导致文章不知所云。如,案例1
高光时刻,只要不断努力,坚持奋斗,那么终将来临。所以迎来高光时刻,就需要长年累月的积累。
高光时刻,离不开坚定的志向。……
高光时刻,离不开不懈的奋斗。……
高光时刻,离不开长久的坚持。……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要想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必须坚持不懈学习各种知识,面对困难时勇于奋斗,在长年累月的积累之下,便将成为对国家有用之才,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
案例1存在问题是对“高光时刻”这一概念的忽视。对“高光时刻”缺少应有的理解,导致在阐述过程中,所要传达的核心信息始终处于模糊状态。这样的模糊性会使作者在阐述“高光时刻”时,“志向、奋斗、坚持”等分论点的阐述没有方向依附,也就无从进行问题的深入探讨。同样,读者对于什么是“高光时刻”有不同的理解,因而会对“迎来高光时刻”与“坚定的志向”“不懈的奋斗”“长久的坚持”三个要素关联的必要性产生质疑。这些都影响了文章核心思想的传达。
(2)对关键概念的浅化认知
如,案例2
高光时刻是什么?是男同学在篮球场上投进的一记三分球,是在学校举行的运动会上积极参加比赛而拿的第一名,是在一次次的大小考试中取得优秀的成绩,还是……我的高光时刻——那一次一次的努力在考试成绩上展示出来。
学生对关键概念“高光时刻”的思维范式基本上是经验驱动,大致是“经历过奋斗、拼搏、努力,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然后将“高光时刻”具化到“投中三分球”“取得优秀成绩”等生活实践中的人或事。虽然多样性和个性化可以使“高光时刻”的外延更加丰富和生动,但对关键概念内涵缺少分析,缺乏深入的理解,会导致认知上的肤浅。一方面,这种认知导致学生习惯性地将概念与某些特定的事件画上等号,万物皆为“高光时刻”,这种产生“概念”的经验会导致学生长期处在解释概念的边缘,不能从真正意义上去思考,去发现事物的本质或规律;另一方面,受制于经验,学生的“高光时刻”大多停留在“考试第一、钢琴过级”等范畴,这在考场作文中表现得更为明显。选材趋同导致作文的评价导向近乎停留在语言文采之上,违背了作文的初衷,暴露出学生思维广度和能力的不足,也折射出学生价值观功利的弊病。学生的心灵养成了一个狭隘的习惯,其思维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无法容纳博大而高尚的思想,他们已经使得日常生活和熟悉的事物形象成为衡量一切存在和可能的标准[5]。
(3)忽略了写作目的和对象
写作时需要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要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6]作文本身就是一种交流的活动,作者需要有对象意识,需要考虑写作目的是什么,交流的受众是谁,这些在行文前都要有所规划。但在实际写作中,学生非常容易忽略这一点。没有读者对象,“高光时刻”交流的意义与价值就受到影响,容易使作文又回到技巧上的训练,违背了写作的目的与规律,与立德树人、以素养为导向的评价背道而驰,这不符合未来社会人才发展与培养的需求。
2.逻辑框架是构建写作思维认知能力底层逻辑的关键
逻辑框架是构建写作思维认知能力底层逻辑的关键。它是基本思路在文章中的具体体现,决定了文章的结构、段落的组织和论证的顺序。逻辑框架要符合基本思路的要求,使得文章内容的展开或论证能够符合逻辑、连贯有序。学生在这方面常出现以下问题。
(1)文体意识淡薄
学生没有根据写作目的选择适宜的文体,也就很难制定一个明确的提纲或计划,会使文章内容组合随意性强,尤其是考场中常见的泛散文化记叙性文章,形式上更是随性而发,读者很难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发展脉络。不同文体有不同的文章结构,需要遵循不同的规律,在写作思维过程中,由于写作目的和任务不同,最终形成的认知结果不同,确定的文体形式不同,决定了处于主导地位的思维形式不同[7]。
(2)段落关联失衡
构建逻辑框架时,若不能有效地组织材料,文章的各个段落之间缺乏有效的关联,会使得段落之间的联系显得松散,读者难以顺畅地从一点过渡到另一点。这种逻辑框架的混乱导致了文章缺乏整体性和逻辑性,无法使文章的基本思路真正落实到位。
如,案例3
高光时刻
在平凡中创造伟大,在平凡中创造辉煌,即使再平凡的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高光时刻·守岛英雄
我本是一个无名小卒,谁知,一个偶然机会竟让我在一座岛屿上待了三十二年。我原本只是被安排暂时守岛两周,两周后我便可回去。初上岛,环境极其恶劣,蚊虫环绕,缺水缺食,房屋简陋,寒气四溢,海风吹进屋内让我不得安宁,海浪拍打礁石让我无法入眠,最可怕的,还是孤独啊!无人陪伴,无人聊天,日复一日做着重复的事情,两周一到,我便提出申请,谁知竟无人来替,无奈之下,只好继续守岛。一次外敌入侵,因我及时报告,成功击退敌人。那一刻,我深知肩上责任重大,便默默将岛守下去。三十二年啊,三十二年啊,我不仅守住了祖国的南大门,守住了百姓们的幸福生活,还守住了独属我的高光时刻——守岛英雄。我是王继才,一个平凡的守岛英雄。
高光时刻·教书育人
我从城市下到农村,发现这个地方女子普遍未入学读书,当地人观念落后,似乎结婚生子便是女子的归宿,我决定改变这一现状,将大山里的女孩送到外面的世界,改变她们的人生。我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华坪女高,教会她们生来是高山而非溪流,生来是人杰而非草芥。纵使疾病缠身,我也仍然奋斗在教学一线,最终在不懈努力之下,大山里的孩子走出去了。她们有的成为教师,有的成为警察。我教书育人,创造出了属于我的高光时刻。我是张桂梅,我虽平凡,却将平凡之人塑造成国之栋梁。
高光时刻·现实神话
我国航天起步较晚,西方国家对我们实行技术封锁,阻止我国航天工业发展,但我们团结一致,努力突破重重困难,成功实现从无到有的追赶,领先世界。我们实现发射任务30战30捷,将神话变为现实。玉兔登月、悟空探空等神话,均已成为现实,这是独属中国人的浪漫,更是我们中国航天人的高光时刻。我们中国航天人默默奉献,努力成为现实神话,打造更多的高光时刻。
高光时刻,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他们都是留给有目标、肯坚持的人,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让我们拼搏奋斗,怀着对祖国赤诚的爱,共同打造出属于伟大的中华民族的高光时刻,共同铸就中国梦。
案例3中“王继才守岛、张桂梅创办女高、航天人化神话为现实”三个故事虽传达出“高光时刻”这一核心信息的整体构想和安排,这种以三个小标题形式串联文章的样式,可以使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但如果只是关注形式,而忽略内在关联,就难免“东施效颦”。上述案例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形式单一,导致内容叙述存在重复或者相似,缺少独特的角度,读者会感到乏味;第二,缺乏深度,每个部分受制于字数,只涉及故事的表面描述,文体特点无法凸显,更无法深入探讨人物的性格、动机、成长过程等,导致内容缺乏深度和复杂性;第三,缺少关联,三个故事之间缺乏联系,每个故事自成章节,缺乏内在联系,缺乏相应的过渡语句或者联系句,难以形成一个整体的认知。这种框架的模板化,禁锢了内容、主题的延展。
3.思维模式是构建写作思维认知能力底层逻辑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