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表意合理达情

作者: 麻春雅

精准表意合理达情0

摘 要 语言运用中的“句式转换题”是热门题型。在长短句转换中,对于句子成分和语法结构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对句式的转换,可以体现思维与逻辑。而整散句转换的应用还可延伸至写作表达,尤其是整句可以使论证更有力。熟知常用句式的特点与优点,才能在语言运用时精准表意,也能在写作中更好达情。

关键词 句式  转换  语言运用  表意达情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指出,“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在四大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语言建构与应用”是带动其他三个核心素养的桥梁。

语言文字运用的考查内容向来颇为丰富,形式也多变。近几年,句式转换题又出现在师生的视野中,其考查情况如下表:

除了长句与短句的转换之外,整句与散句的转换也是句式转换中常见的一项考查内容,另外,肯定句与否定句、主动句与被动句,均为句式转换的组成部分。在设置考题时,不但会出现直接转换的形式,也会出现不同句子的对比赏析,均是对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检验。此类考查可以帮助学生探究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精准表意,合理达情,更自如地进行表达与交流。

一、长短转换提主干,精准表意

磨刀不误砍柴工,厘清各类句式的特点是解答句式转换题的前提。以热门的长短句转换为例,学生首先需要掌握长句与短句的特点,尤其是优点,由此方能理解转换的意义,也能更快找到转换的方法。通常,形体长、结构复杂的句子被称为长句,它拥有表意严密、内容丰富、精确细致的特点。反之,就可称为短句,有着表意灵活、简洁明快、节奏感强的特点。

1.长句转短句,意在简洁灵动

这个转换形式是近几年各类测试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例如2022年新高考Ⅰ卷的这句:整个团队按照先在陆上发射台发射、再把导弹装进发射筒以模拟水下发射环境、最后进行潜艇发射的规划开始了“巨浪一号”的研制攻关。这是表意严密的长句。长句改短句的第一步则是确定主干,标准的主谓宾为“整个团队开始研制攻关”;第二步则是梳理枝叶,这道考题属于难度较低的类型,已然给予了“先”“再”“最后”三个参考词,可以快速地将之分为三个部分,单独成句;第三步则是将各分句进行整合,加上少量且必要的词语使之通顺。形成答案——整个团队按照规划开始了“巨浪一号”的研制攻关:第一步在陆上发射台发射导弹,第二步把导弹装进发射筒以模拟水下发射环境,第三步进行潜艇发射。

难度递增的长句变短句则没有那么容易转换,学生也经常在此类题中沦陷。恰如2021年新高考Ⅱ卷的句子:六尾蝌蚪在山峦映衬下的山涧内的乱石之中不断涌出的潺潺清泉里摇曳着尾巴顺流而下。提出主干“六尾蝌蚪摇曳着尾巴顺流而下”后,枝叶成分显得复杂,“在山峦映衬下的山涧内的乱石之中不断涌出的潺潺清泉里”是个长而杂的状语,其中“山峦映衬下的山涧内的”又是“乱石”的定语,如此一梳理句内成分,枝叶部分可以调整顺序单独成句。而此类句式转换最终还需要调整各分句的顺序,才能使得整体更灵动。形成答案如下:山涧内山峦映衬,乱石中潺潺清泉不断地涌出,六尾蝌蚪摇曳着尾巴顺流而下。

转换的意义是什么?这是很多学生在句式转换题中得低分时最容易疑惑的一点。试想,2022年新高考Ⅰ卷中的画线句如果不在文字稿内,而是出现在报告演讲中,短句的形式是否更简洁?2021年新高考Ⅱ卷的画线句作为散文一隅,短而散的形式是否更灵动?体会短句的特点,揣摩转换的意图,能更好地进行表达。

2.短句转长句,意在严谨细致

同理我们可以逆向思维来体会短句变长句的必要性。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联盟2023届高三第二次联考中设置了一道长短句转换题,转换后的简洁的三个分句如下:该剧拼出了一幅千家万户备战“大考”的全景图,它把从个体到家庭再到社会各界作为故事线索,群像丰富,人物典型化。而在转换前,它显得更为严谨:该剧以从个体到家庭再到社会各界为故事线索,用丰富的群像和典型化的人物,拼出了一幅千家万户备战“大考”的全景图。考题设置的转换有时并非“必转不可”,此题转换后表达效果其实不如原句,但通过转换,可以直观地考查学生对于句子成分的掌握情况,如能将所得短句逆向为长句,则能检验学生的句式转换能力。

短句转换为长句的考题出现较少,曾经多次以“下定义”的题型出现,已淡出考生视野。不过,笔者以为这类转换方式更有趣也更能体现学生的文学素养,尤其当几个短句可以组合成多个长句的时候。例如北京曾出现的一道考题,要将以下句子整合为一个长单句:①《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②曹雪芹是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③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被《红楼梦》揭露了。三个小分句成分并不复杂,遵循短句变长句的转换原则,只需将短句转换为定语或状语修饰到相应的成分前即可,但是答案却呈现了多种逻辑。譬如以“红楼梦”为主语的答案:由曹雪芹创作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红楼梦》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学生还转换成“《红楼梦》是由曹雪芹创作的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另一份要求以“曹雪芹”为主语的参考答案:曹雪芹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的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学生同样有不同的转换:曹雪芹创作了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红楼梦》;曹雪芹通过创作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红楼梦》来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诸如此类不同于参考答案的转换,不仅能将短句整合成长句,又能强调突出不同的重点。

二、整散转换重句式,合理达情

整句是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大体相等、排列整齐的一组句子,音节和谐,气势贯通。散句则相反,表现为灵活自然,富有变化。在语言运用题中,偶尔会出现将散句整合为整句的题型,学生都知晓将分句统一成固定的句式。然而,我们可以将此类转换,从语言运用的四分小题,延伸到阅读鉴赏和表达交流等更多方面。

回扣必修教材,在《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中,有一段“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读来朗朗上口,颇有气势,这是一组整句的力量,用以层层深入论述工匠精神的内涵与作用。诸多课内文段均真切地展现了整句带来的内容上的充实和气势上的震撼,这有助于学生进行课外文段的分析与鉴赏。

而整句的运用更可以体现在语言表达上,正如作文。在同样的情境之下,将作文标题或部分文段转换为整句,颇有妙处。例如,《执自主之楫,驾合作之帆》《筑稳之根基,铸巧之大业》《烟火里谋生,诗意中寻梦》等对偶式标题,可以清晰明了地表明态度,同时体现和谐的音韵。又例如,用“有人为民请命,鞠躬尽瘁;有人追名逐利,勾心斗角”这样的对比式整句来论证时,正反鲜明,更能起到强化主题的效果;用“班超投笔从戎,志在报国,在对匈奴一战中从容不迫,沉稳冷静,终弘扬国威,不教胡马度阴山;林则徐斩钉截铁,志在禁烟,在与洋人交涉中不卑不亢,稳中含刚,终虎门销烟,让洋人胆战心寒”这样的整句来进行举例论证,胜过百字冗长的素材复述,显得更简洁,又更有力,使气势更贯通。掌握了整句在作文中的运用,学生也可以加入修辞增加文采,也可以打造复句来强化逻辑,灵活而巧妙地构建整句,作文中也有了闪亮的点,使达情更上一层。

从上面各例可以看出,在句式转换中,要有对提炼主干等语法规则的掌握,以及灵活组织不同句式。如此,不但可以在语言运用题中精准表意,又能在写作表达中更流畅且有力地达情。

〔本文系湖州市教学研究课题“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下语言积累、梳理和探究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HZJY22055)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通联:浙江德清县第六中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