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整本书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作者: 许娣妹

摘要:整本书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对学生阅读理解、写作能力、阅读兴趣及习惯、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的积极影响。本文提出结合文本特点布置阅读任务、组织趣味活动激发阅读热情、创新教学模式丰富课程内容、开展以读促写活动提高写作水平,以及注重点评设计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等优化路径,为进一步推动新课标下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新课标;整本书阅读;写作一体化

自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理念以来,整本书阅读逐渐被重视。至2022年,语文课程标准中“整本书阅读”被正式纳入并明确了目标、内容及要求。2024年,1-9年级语文教材进行了重大改版,原“课文”单元改为“阅读”单元,并将“整本书阅读”纳入课外学习的目标,使其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整本书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积累丰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提高写作能力。通过阅读和写作的相互促进,学生能够更好地融会贯通所学知识,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一、新课标背景下整本书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的优势

(一)深化阅读理解,提升写作能力

通过阅读完整的书籍,学生得以沉浸于丰富的故事情节中,通过细致观察人物性格的演变,深入剖析主题思想的内涵。阅读中既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还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积累大量的文学素材与人生智慧。[1]在写作环节,学生将阅读所得转化为文字,通过再加工与再创造,巩固了阅读成果,学会了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场景、刻画立体的人物形象以及如何巧妙地表达主题思想。这种整本书阅读和写作一体化结合的教学方式,在拓宽了学生文章的深度与广度的同时,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更为他们未来的学习与人生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促进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阅读完整的书籍,虽然需要时间与精力的投入,但正是这种充满挑战的阅读过程,赋予了学生无与伦比的成就感。每当翻阅完一本书的最后一页,那种克服困难的满足感,会让他们深刻体会到阅读的价值。而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感受,则成为了一种深化阅读体验、提升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会不断回顾与反思阅读内容,从而加深对书籍的理解与感悟。这种读写结合的方式,能促使学生主动寻找更多的书籍进行阅读,逐渐形成自主阅读的意识与习惯。

(三)提升文学素养,拓展综合素质

通过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学生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文学殿堂的大门,能让学生开始学会从多个角度审视作品,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感受作品的情感深度与艺术魅力。而写作,则是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将内心的思考转化为文字,需要他们具备丰富的词汇量与准确的语法知识,还需要他们拥有清晰的逻辑思维与独到的见解。通过不断地写作练习,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整本书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正是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让学生在读写结合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与综合素质,为他们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新课标背景下整本书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一)结合文本特点,布置阅读任务

在整本书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书籍的体裁、风格等文本特点,精心设计阅读任务。以《西游记》为例,教师可以布置任务,梳理唐僧师徒四人在取经路上的成长变化,分析师徒四人的性格特征,在理顺主要故事情节后探讨其背后的哲理,让学生思考其中的神话元素如何映射出古代社会的价值观……这样不仅促使学生深入文本,体会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情节发展的跌宕起伏,还能引导他们从更深层次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和人生哲理。而对于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教师则可设置任务,如分析文中回忆性散文的情感色彩与语言特色,探讨鲁迅对个人经历、家庭背景及社会环境的深刻反思,或者让学生尝试以现代视角重新解读其中的篇章,撰写读后感或评论文章,帮助学生把握鲁迅先生的思想精髓,同时培养他们对于经典文本的创造性表达能力。通过这些与文本特点紧密结合的阅读任务,学生能够在主动探索中提升阅读素养,实现阅读与写作的相互促进。[2]

(二)组织趣味活动,激发阅读热情

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教师可以精心策划一系列富有趣味性的阅读活动,使阅读过程变得生动且充满乐趣。例如,在阅读老舍的《骆驼祥子》时,教师可以组织一场情景再现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或抽签决定扮演祥子、虎妞、刘四爷等角色,通过情景剧的形式再现小说中的经典片段,如祥子拉车的艰辛、与虎妞的情感纠葛等,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体会到小说中蕴含的社会背景,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3]再如,针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教师可以举办一次读书分享会,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于保尔·柯察金坚韧不拔精神的感悟,畅谈他如何在逆境中成长并最终实现自我超越的启示。在分享会上,学生可以自由发言,也可以采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辅助展示,以此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感染力。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与碰撞中,深化对作品主题的理解,实现阅读的情感共鸣与价值引领。

(三)创新教学模式,丰富课程内容

在整本书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中,教师需不断探索并创新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巧妙地融合线上线下教学,为学生打造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提升教学效果。对于《红星照耀中国》,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引导学生在线阅读原著,并通过线上讨论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和见解。[4]在线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革命时期的艰辛与伟大,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在《红岩》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引入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围绕“革命精神的传承与发扬”这一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如江姐、许云峰等英雄人物的事迹分析,或者探讨革命精神在当代社会的意义与价值。在研究过程中,教师需要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鼓励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考察等方式收集资料,最终撰写出研究报告或创作出与主题相关的诗歌、散文等作品。新颖的教学模式能够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让他们在更加开放和多元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深刻领悟红色经典所蕴含的精神内涵。

(四)开展以读促写,提高写作水平

阅读不仅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更是写作灵感与技巧的源泉。在整本书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阅读这一基础,通过一系列以读促写的活动,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法布尔的《昆虫记》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昆虫世界的奇妙与多彩。在阅读完这本书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撰写读后感,让他们分享自己对昆虫世界的新认识,以及作者观察与描写方法给自己带来的启示。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创作一篇关于某种昆虫的短文,运用在《昆虫记》中学到的观察与描写技巧,将自己的所见所感转化为文字。而在阅读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撰写书评,让他们从情节、人物、主题等多个角度对作品进行深入剖析,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教师还可以设置续写任务,让学生根据《简·爱》的故事情节,发挥想象力,为故事增添新的篇章。在这些以读促写的活动中,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写作过程,及时给予点评和指导。通过指出学生作品中的亮点与不足,帮助他们明确改进方向,逐步提升写作水平。

(五)注重点评设计,提高综合素养

在整本书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中,点评环节是连接阅读与写作、促进学生能力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科学的点评设计是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效,激发他们学习动力的有效手段。[5]例如,对于《水浒传》的读后感写作,教师可以组织同伴互评,让学生相互阅读对方的作品,从内容深度、观点新颖性、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点评,一方面,通过学生互评不仅能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审视自己的作品,还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同理心;另一方面,教师点评则侧重于对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综合评价,指出他们在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上的亮点与不足,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再如,在《儒林外史》的读书报告撰写中,教师可以引入自我反思环节,鼓励学生对照学习目标,撰写自我反思报告,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学习状况,明确下一步的努力方向。教师还可以组织全班范围的点评讨论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与点评体会,促进班级内部的交流与互动,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使他们在相互学习中不断进步,实现读写能力的全面提升。

在语文整本书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中,通过精心设计的阅读任务、趣味盎然的活动组织、创新多变的教学模式、以读促写的实践策略以及注重过程的点评设计,不仅点燃了学生对于文学的热情,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思考与创造的种子。未来,随着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与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将成为培养学生文学素养、提升思维能力、激发创造力的坚实桥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注释:

[1]陈秋华.新《课标》背景下关于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思考[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4(03):106-108.

[2]洪天配.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一体化策略[J].中学语文,2024(05):104-106.

[3]李明星.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生本途径探究[J].语文世界,2024(35):42-43.

[4]毕风玲.“教学评一体化”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以《简·爱》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2(13):80-82.

[5]柯秀清.初中语文整本书项目化学习的实施路径探索[J].文科爱好者,2024(05):103-105.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