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古典小说阅读策略,提高文学名著审美品位

作者: 张占营 吴丹青

建构古典小说阅读策略,提高文学名著审美品位0

摘要:如何让大单元设计走向课堂教学实践、实现“单篇学习”与“单元整体”的融合,是一线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统编教材九上第六单元“明清古典小说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为例,阐述以立足节选、关联整部的学习方式,设计系列学习任务,相机融入学习评价,建构古典小说的阅读策略,并提炼实施大单元教学的操作范式,同时提升学生文学名著的审美品位。

关键词:关联整部;古典小说;阅读策略;学习任务;大单元教学范式

【设计背景】

1.单元教材分析

统编教材九上第六单元为明清古典小说单元,四篇课文《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三顾茅庐》《刘姥姥进大观园》都是明清白话章回体小说的节选。单元导语中关于“人文主题”的表述是,本单元课文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阅读这些作品“可以让我们领略传统白话小说的魅力,了解古代生活,丰富人生体验”。关于“语文要素”的表述是:“抓住小说的主要线索,梳理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形成的原因;结合具体描写,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特点。”

分析统编教材,还可以提炼出古典小说的文学知识:《智取生辰纲》的“预习”和“积累拓展”都关注到“元明时期的白话”,“思考探究”关注到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双线结构;《范进中举》“思考探究”关注到“喜剧”“悲剧”、小说反映社会现实、讽刺笔法、细节描写;《三顾茅庐》“阅读提示”关注到“铺垫”“故事的张力”及人物个性;《刘姥姥进大观园》在阅读提示和旁批中关注到叙述视角、设置悬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提示”中有“引导学生成长为主动的阅读者、积极的分享者和有创意的表达者”。在“学业质量”中有“能通过对阅读过程的梳理与反思,总结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阅读经验和方法”。这里,“分享”“创意表达”“总结阅读经验和方法”等关键词可以成为设计“明清古典小说单元”核心任务的“抓手”。

2.学情分析

学生在九上第四单元已经开启了初中第一个“小说专题单元”的学习,通过对《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的学习,学生能够用示意图,从小说情节结构、情节逻辑等不同角度梳理故事情节,能够从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等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小说的主题。九上第六单元的学习将立足于学生阅读现代小说的“已知”实现学习进阶,领略传统白话小说的魅力,了解其艺术特点,丰富古典小说的阅读体验,从而建构古典小说的阅读策略,应成为本单元学习的“增值点”。这对初中生来说是一个挑战,也是提升学生文学审美素养的“落脚点”。基于以上分析,笔者提炼了本单元的大观念:“建构明清古典小说的阅读策略是提升文学审美品位的有效方法。”

【单元学习目标】

1.能理清行文思路,梳理故事情节,用多种形式展示所读作品的基本脉络。

2.能结合时代背景、联系全书,多角度把握人物形象,分析其性格形成的原因,探讨小说表达的主题思想。

3.能够运用圈点批注、专题探究等多种方法呈现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迁移运用于整本书阅读中,提高对古典小说的赏析能力。

4.能够对课文有关片段进行改写,深入理解作品的语言、形象和主题,体会古今汉语的联系与贯通。

5.能通过对阅读过程的梳理与反思,总结古典小说的阅读策略,并与他人分享。

【学习任务设计】

单元情境任务设计:同学们,明清时期,我国古代白话小说发展到顶峰,本单元课文都是古典小说的经典片段。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将会领略到古典小说的艺术价值,欣赏到它的艺术之美。本单元主要的学习任务是,以小组为单位,自选角度制作一个8-10分钟的微课视频,与同学们分享古典小说的阅读策略,请同学们积极参加,优秀作品将推荐参加学校组织的“经典阅读达人”评选活动。

【学习任务实施】

任务一:走进经典,感受魅力(5课时)

学习资源:《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三顾茅庐》《刘姥姥进大观园》

任务描述:立足课文,积累文言词汇,梳理故事情节,感受典型形象,探讨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理解小说主题,提高对古典小说的赏析能力。

【活动一】画图梳理故事情节(1课时)

课前准备:通读课文《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积累文言词汇,感知小说主要内容。

1.指导学习:以思维导图或表格的形式梳理前两篇课文的情节结构。

2.学习实践:整理关键词句,绘制图表。

学生实践样例:

3.作品展示及学习评价:能够凸显主要故事情节,符合文本的叙事顺序;能够彰显小说情节构思艺术特点。

【活动二】说书梳理故事情节(1课时)

课前准备:上网观看袁阔成、单田芳、刘兰芳、田连元等评书大师的视频,感受说书艺术。

1.教师提供说书评价量表(见表1),学生选择《三顾茅庐》或《刘姥姥进大观园》准备说书。

2.学生说给小组听,小组评价。

3.学生总结明清小说编织情节的艺术手法:线性链条结构(一对矛盾冲突构成)——网状结构(两对以上矛盾冲突),明暗双线,延宕手法,伏笔与照应,悬念,误会,巧合;全知全能叙事视角。

课外作业:自主学习本单元文言词汇,分类整理、摘抄在积累本上。

【活动三】把握人物形象,探讨性格成因(2课时)

1.阅读课文,在文中圈画、批注对人物的描写语句,自主归纳、整理学习单。

2.小组交流,多角度赏析人物,概括人物性格特点。

3.探讨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4.学习评价:①能够抓住小说关键语句、具体细节进行批注、赏析,分析人物心理,概括人物性格。②能够多角度分析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进而探究人物与环境的关系,理解小说的主题,有一定深度的评论。

【活动四】欣赏文学手法,写作赏析短文(1课时)

1.提供学习支架,提炼赏析短文的写法。

(1)例文支架。

  对比手法,增强讽刺的力量

《范进中举》运用对比的手法,凸显人物的变化。如胡屠户这个人物形象,在范进中举前,骂范进“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表现了他欺贫爱富、粗俗势利、蛮横倨傲;在范进中举后,从庙门口回家途中,“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到了家门,屠户高声叫道“老爷回府了”,人物称呼发生了变化,表现了胡屠户阿谀逢迎、趋炎附势的典型市侩形象。这些变化中,不变的是趋炎附势的本质,小说运用对比手法揭示出人物的心灵世界,对于有钱有势者巴结讨好,对无钱无势者冷酷无情。连范进的老丈人都如此对待他,可见社会的世态凉薄,增强了讽刺的力度。

(2)结构支架:点出文学手法+结合内容举例赏析+分析该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

2.自主发现“文学手法之美”,结合课文任选一个角度,写作赏析短文,300字左右。对于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同学,教师提供赏析角度。

3.学生在小组之间分享交流。推荐优秀者在班级分享。

4.整理作业:学生以图表形式总结明清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如:①出场定型,反复渲染,不断强化;②夸张、对比、映衬、烘托等手法;③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特征;④采用典型而生动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特征。

任务二:关联阅读,建构策略(6课时)

学习资源:本单元课文、《〈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水浒传》及与课文关联的名著《三国演义》《儒林外史》《红楼梦》的有关章回、《学习改写》。

任务描述:立足课文,关联名著的有关章回,总结阅读古典小说的经验;关联多部小说的阅读,梳理和反思阅读过程,建构古典小说的阅读策略。

【活动一】梳理回目,建构人物形象(2课时)

1.阅读教材《智取生辰纲》课后知识卡片——《水浒传》中有关杨志的回目。

第十二回 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

第十三回 急先锋东郭争功 青面兽北京斗武

第十六回 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

第十七回 花和尚单打二龙山 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第五十八回 三山聚义打青州 众虎同心归水泊

第九十九回 鲁智深浙江坐化 宋公明衣锦还乡

2.绘制杨志人生轨迹图,分析杨志性格变化,探究其性格变化的原因及作品主题。

3.学生总结阅读策略:联系整本书,聚焦有关人物的回目,可以全面而深刻地解读“这个”人物形象。

4.迁移运用阅读策略。

(1)课外阅读《水浒传》,选择一个你喜欢的人物梳理其有关回目。如林冲、李逵、武松、鲁智深等人物。

(2)制作《水浒传》人物成长轨迹思维图。

5.班级展示,分享人物成长轨迹图,评说人物性格成因及小说主题思想。

【活动二】关注结构,欣赏“三”的章法(1课时)

1.自主阅读课文和名著的有关回目,填写下表,探究古典小说的章法结构特点。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完善。

3.学生在班级分享交流。

4.学生总结阅读策略。

(1)古典小说大都是章回体小说,每个人物都有相对的独立性;一般采取单线结构,用一条线索把若干个故事连缀起来,顺时叙述。善于在矛盾冲突中推进情节,快速转化场景,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2)“三”的章法,能够多角度地表现人物形象,使之鲜活饱满;使叙事波澜层叠,张弛相间,给读者以期待;自然紧凑地向前推进故事情节。

【活动三】吟咏诗词,品赏古典雅韵(1课时)

1.阅读与探究:古典小说中常常镶嵌很多古诗词,请结合《智取生辰纲》《三顾茅庐》的诗歌或歌谣,探究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2.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小组讨论。

3.学生整理、归纳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1)表现人物,丰满人物形象。

(2)瞻前顾后,收束结篇,加深读者印象。

(3)抒发感慨,评价议论,引发读者共鸣。

(4)语言通俗中见典雅,调整叙事节奏,增加可读性。

4.趣味作业:课外阅读《水浒传》《西游记》,从书中找一首你喜欢的诗词进行赏析。

【活动四】品味细节,感悟社会文化(1课时)

1.小组探究古典小说里的“社会文化”。

(1)也罢,你而今相与了这个张老爷,何愁没有银子用?他家里的银子,说起来比皇帝家还多些哩!他家就是我卖肉的主顾,一年就是无事,肉也要用四五千斤,银子何足为奇?(清朝之官场文化)

(2)未至池前,只见几个婆子手里都捧着一色摄丝戗金五彩大盒子走来,凤姐忙问王夫人:“早饭在那里摆?”王夫人道:“问老太太在那里就在那里罢了。”(家族之礼数文化)

2.自主发现与交流:结合本单元四篇课文的其他细节描写,阐释你读出的古代社会文化现象。

3.学生总结阅读策略:关注古典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可以窥见当时的政治与经济、社会风貌、世间百态,让读者更为深入地感受丰满的人物形象,更深刻地把握小说的主题思想,感受多样的中华传统文化。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