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核心素养目标,让语文跨学科学习“姓语”

作者: 曹春莲

摘要:语文跨学科学习不应脱离语文学习目标,而应该“姓语”,即立足语言文字的学习,在必要的时候恰当引入历史、地理、生物、数学等学科内容,以更好地实现对语文的学习。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在语文跨学科学习中,牢记语文核心素养目标,做到以下四个方面:植根于文化自信,立足于语言运用,着力于思维能力,兼顾到审美创造。

关键词:语文;跨学科学习;核心素养

跨学科学习是打破单一学科学习,实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融合的学习方式。它是2022年版新课标提出的新概念,脱胎于以前的综合学习、整合学习。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跨学科学习一定要立足于某个学科,且以某个学科为主体。如果在跨学科学习中,没有以某一个学科为主要学习内容,就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也不会有好的学习效果。语文跨学科学习不应脱离语文学习目标,而应该“姓语”,即立足语言文字,在必要的时候恰当引入历史、地理、生物、数学等学科内容,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对语文的学习,提升学习兴趣,丰富学习内容,提升学习效率。那么,如何让语文跨学科学习“姓语”呢?我认为,就是在语文跨学科学习中,牢记语文核心素养目标,即文化自信、思维能力、语言运用、审美创造。以此四大核心素养为目标,确定学习方向、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完成语文学习任务,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一、植根于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认同,是一个民族走向强大的动力源泉和精神支撑,在经济全球化影响和世界思想文化的激荡中,践行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认同成为当下的时代要求。语文学科是践行文化自信的重要学科,在跨学科学习中倡导和锤炼文化自信也是语文学科的重要任务。

在统编教材七上《梦回繁华》这篇文章的学习中,有这样一个跨学科学习任务:“请结合历史知识说说《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北宋怎样的历史风貌?”

这是“语文+历史”的跨学科学习。是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链接历史知识,回顾北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民情等,让学生感受北宋繁盛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氛围,在品味语言文字的同时,做到对中国古代非凡的成就有深入了解和极大认同,激发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和自豪感。

再看以下跨学科学习任务:

结合以下两则材料,说说周敦颐心中的君子应该是怎样的人。

材料一: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

材料二:在莲花和莲叶的表面布满了一层蜡质白粉,并有许多乳头状的突起,这些突起内充满了空气。正是这些结构挡住了污泥浊水的渗入。当花芽和叶芽从污泥中抽出来时,就算有些污泥附在芽上,由于芽表面有蜡质薄膜,在迎风回荡中,已被冲洗无遗。待挺出水面后,自然是光洁可爱了。

这是“语文+生物”跨学科学习,通过引导学生理解“莲”的特征,感悟做人的追求,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熏染,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是一种积极的正向引领。

二、立足于语言运用

语文四大核心素养目标中,语言运用是根,是魂,只有立足于语言文字目标的语文学习才不是空壳。

在八上《台阶》这一课里,讲述了父亲执着于建造一个高台阶的屋子,哪怕吃苦受累也在所不惜。教学中,可以“语文+历史”的方式开展跨学科学习。

读以下材料,你是否对父亲执着于建造“台阶”有了一份深刻的理解?请对父亲说一段话,表达你的理解。

台阶是我国古代建筑最明显的外观特征之一。在古代,建筑台阶的高低,是随着基座的高低而变化的,基座的高低自然关联到台阶踏跺的级数,即“阶级”的多少。“阶级”一词后来衍生为表明人们阶级身份的专有名词,可见台阶的等级标志作用是极为显著的。即使在同一组建筑群中,主次建筑之间,台阶的高度也是有明显差别的。用来区分建筑之间主从关系和等级关系,主要措施便是控制台基的等级。主人的身份越高,台阶的层数就越多,反之越少。南京中山陵从“博爱”牌坊上达祭堂的台阶是392级,表示“三民主义、九州方圆、两党合作”,392级台阶的数字暗喻了当时中国的三亿九千两百万同胞。

以上任务,紧扣语言文字运用,要求学生表达对父亲行为追求的理解,训练了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阅读以下两则材料,给“镭”下定义,并给居里夫人写一则颁奖词。

材料1:镭,1898年M·居里和P·居里从沥青铀矿提取铀后的矿渣中分离出溴化镭,1910年又用电解氯化镭的方法制得了金属镭。镭是一种呈荧蓝色或者银白色金属,是最活泼的碱土金属。镭有剧毒,它能取代人体内的钙并在骨骼中浓集,急性中毒时,会造成骨髓损伤和造血组织的严重破坏,慢性中毒可引起骨瘤和白血病。镭是生产铀时的副产物,用硫酸从铀矿石中浸出铀时,镭即成硫酸盐存在于矿渣中,然后转变为氯化镭,用钡盐为载体,进行分级结晶,可得纯的镭盐。金属镭则由电解氯化镭制得。

材料2:1920年5月,镭问世已经18年了,它当初的身价,每克曾高达75万法郎,居里夫妇18年前就放弃了他们的专利,并毫无保留地公布了镭的提纯方法。当时,镭的提纯技术已使世界各地的商人腰缠万贯,据说在当时一克镭,美国的市价是十万美元,想继续研究镭用于癌症治疗实验的居里夫人,却买不起一克镭。后来记者得知此事,向全球呼吁,美国政府赠予了居里夫人一克镭。

以上是八上《美丽的颜色》一文中的“语文+化学”跨学科学习。它紧扣语言理解、概括、分析等,训练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概括表达能力。

汉武帝时期,苏武奉命出使匈奴,却被囚禁于北海。后来汉匈和好,汉朝要求释放苏武,匈奴却诈称苏武已死,而后汉朝得到一只从北飞来的鸿雁,鸿雁脚上系有帛书称苏武还在北海,匈奴不得不放回了苏武。从此,鸿雁便成为了信使的象征。

读了“鸿雁传书”这个典故,说说你对《次北固山下》中“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理解。

以上是“语文+历史”跨学科学习,是语文学科和历史学科的高度融合。借由历史,了解了“鸿雁传书”这个成语;又通过成语典故,迁移到唐朝历史上的文人王湾,迁移到对其著名诗作《次北固山下》中的名句“乡书”“归雁”的理解。

三、着力于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训练是语文学科教学目标的主要内容之一。有老师在七上教材《杞人忧天》这则寓言的学习中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

请结合以下材料,谈谈我们为何应该“杞人忧天”?

如果将来某天末日彗星撞击地球,人类怎么办?听听科学家怎么说。

研究人员认为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可能就和一次大型彗星撞击事件有关,而如果再次发生一次类似事件,那么它将再次在地球上引发一次生命大灭绝。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对地球构成撞击危险的较大型彗星的数量可能要比我们原先估算的更多。

正如彗星让我们的祖先感到无比的敬畏和惧怕相同,它们今天仍然不可小视,通过持续跟踪它们,我们也许能发现有关我们遥远过去的更多线索,同时对它们带来的潜在威胁做好足够的准备。

这是“语文+天文学”的跨学科学习。是关于彗星撞击地球的话题。我们常常提醒别人不要“杞人忧天”,这篇文章写的却是要“杞人忧天”。这种一反常规、从科学角度阐释的思路,有助于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

同样,在《女娲造人》的学习中,可以开展“语文+生物”的跨学科学习,训练学生想象和创新能力。

我们人类究竟是从何而来?在世界各地,都存在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在我们中国,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便是“女娲造人”;在埃及神话中,人类是神呼唤出来的;在基督教中,人们相信上帝造人说……19世纪,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学说,认为人类是古猿在数百万年漫长的时间里,在大自然的影响下渐渐进化而来的。

对于我们人类的起源,你的看法是什么呢?请和你周围的朋友讨论下,用生动传神的语言讲一讲吧。

关于人类起源,说法不一。可以引导学生不拘泥于现在的女娲造人说、神造人说、上帝造人说……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开阔思维。在《天上的街市》教学中,可以实现“语文+科学”: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那么,“河”究竟有多宽?让我们一起看一看:牛郎星属于天鹰座,织女星属于天琴座,它们之间有16光年那么远呢?让我们用上现代的通讯工具,假使牛郎打一个无线电话给织女,得等上近33年才能得到回电。

奇妙的文字让他们自由来往。同学们,请学习作者非凡的想象力,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语文的世界里尽情飞翔!

“语文+语言学”也值得关注:这是郑振铎的文章《猫》的教学过程中,一位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有很多人称自己是“喵星人”,根据以下资料,你觉得这里的“喵星人”是什么意思?

喵星人,是猫在网络上的昵称。网络语言,将猫猫们戏称是从遥远的外太空喵星球来到地球的外星人,因为很萌的外表而获得人类的信任,成为少数与人类平等交往的朋友。死敌是汪星人(狗狗)。最喜爱的食物是吱星人(老鼠)和鱼星人。猫咪有时会因为人类的碰触或者逗弄而露出一些颇带喜感的动作,有些动作跟人类的动作很相似。所以,喵星人也用来称呼讨人喜欢善于卖萌的猫。爱猫人士多用此词汇称呼可爱的猫,以表达自己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语文+健康”是在莫怀戚的文章《散步》学习过程中,采取的更贴近生活的跨学科学习方式:

散步,是一种简单又健康的运动方式。散步的好处多多:一是强身健体。散步可以加强消化系统的血液循环,促进呼吸系统功能的改善,还可将全身大部分肌肉骨骼动员起来,从而使人体的代谢活动增强、肌肉发达、血流通畅,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二是释放压力。散步可以使大脑皮层的兴奋、抑制和调节过程得到改善,有效缓解脑力工作者紧张的神经肌肉,从而达到放松、镇静、清醒头脑的效果。而且在散步的过程中身体会出现微微发热的情况,能够加速身体的血液循环,使大脑的供氧量增加,有效帮助放松身心、释放压力。三是预防疾病。散步时平稳而有节律的呼吸,不仅满足了肌肉对于氧气供给的需要,又使呼吸系统机能得到锻炼和提高,还可以增强消化腺的功能,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防止便秘。饭后散步还能有效防治糖尿病呢。四是避免发胖。快速的散步步伐可以增加身体的能量消耗,帮助促进身体多余脂肪的消耗。坚持饭后散步,并对饮食加以控制,就可以避免发胖了。

请阅读以上材料,了解散步的好处。然后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句子:

散步除了能强身健体、释放压力、预防疾病和避免发胖之外,还能(     )

这个任务是通过考察对文本的理解,达到语文学习与生活健康相融合的目的。

四、兼顾到审美创造

审美创造也是语文学习目标的重要内容。是指学生在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中,获得审美体验,涵养高雅情趣。这一目标主要是在语文学习中渗透音乐、书法、绘画等方式实现。

在《昆明的雨》一文中,有人以“语文+书画”的方式开展跨学科学习:

汪曾祺说他在写作之余有三样爱好:写写字、画画画,做做菜。他觉得起文字,更抒情,更快乐,他的画跟他的书法,都体现了文人性情,淡然而闲适/烟火气中显出生活的趣味。请欣赏他的书画作品(书画作品略)。

以上结合语文与美术,考查了学生对书画的观察、理解、领悟与表达能力,是对审美创造能力的一种训练。

同样是“语文+美术”,可以用在老舍名作《济南的冬天》一文教学中:

中国水墨画,是指纯用水墨所作之画,也称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国水墨画的作画工具是“笔墨纸砚”,其创作讲究“气韵生动”“以形写神”。右图就是一幅水墨画,老舍也说《济南的冬天》是一张小水墨画。你觉得二者有什么相似之处?(书画作品略)

总之,语文学科学习可以融入历史、地理、生物、美术、音乐、物理、化学、地理、体育等各个学科知识,实现最大程度的跨学科学习,提升学习兴趣,拓宽学习内容,增加学习深度,提升学习效果。但,语文毕竟是语文,一定不要成了大杂烩和四不像,一定要以实现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

[本文为曹春莲主持的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学语文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3JB49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