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与研究2024年第7期

语文教学与研究

语文教学与研究2024年第7期

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教研天地》以“强化理论色彩,突出探索意识,推动创新教育”为宗旨,创刊近50年来在我国中语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所刊载内容囊括了中学语文教学教研和教改的各个方面,有大量的文章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

目录

名家访谈 | 文学创作促进语文教学与核心素养落实

陈振林,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十佳教师作家”,《中国教育报》“好老师”栏目人物,光明日报《教育家》“大国良师”人物,广州市基础教育高层次人才,广州市教育评估和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

聚焦与思考 | 语文教学研究的现实困境与化解之道

摘要:没有优质的语文教学研究,语文教师成长成才、语文教育质量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都会落空。高校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师、中小学教师、各级教研员和语文圈外学者构成了语文教学研究的四支队伍。因为四支队伍

聚焦与思考 | 论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原则

摘要:高中语文课堂是学生接受审美教育的重要阵地,审美学习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旋律。语文审美教育能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与品位。语文教师应当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语文审美教育

文本解读 | 《故都的秋》的民族审美心理与教学实践

摘要:《故都的秋》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写景抒情散文的经典名篇,被选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散文作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文体,其对提升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在课程标准要求体会民族审美心理的基础上

文本解读 | 于无声处呐喊

摘要:夏衍在报告文学《包身工》一文中通过多样的叙述语言集中体现新闻特性。数字对比再现包身工们恶劣的生存环境和微薄的薪资待遇,体现客观性;称呼准确描绘包身工们遭受野蛮压榨和残忍迫害的画面,展现真实性;词

教材 | 《春节童谣》插图细部商榷

摘要: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最后一篇《春节童谣》体现了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的课程内容,但通过对插图细部的推敲,该篇目所配的插图存在着图像真实性不够、没有充分考虑学习者特点、与文本的相关

课堂教学 | 论古典诗歌教学中创造性质疑活动的激发策略

摘要:在古典诗歌教学中,教师对问题的巧妙设计是引发课堂生本深度对话、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真实发生的关键。文章倡导在古诗教学中巧用比较法激发“品常字、观象意、探本心”的创造性质疑活动,以期有效唤醒学生与文本

课堂教学 | 核心概念引领单篇学习的“层级进阶”路径

摘要:新课标下的单元学习,以单元核心概念为引领,探索实施“层级进阶”的单篇学习活动。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一诗的教学为例,基于单元核心概念开展层级文本解读,探索单篇文本的进阶学习,包含三个阶段:建构单

课堂教学 | “转喻”理论在高中小说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摘要:在分析认知转喻理论及其理念引领下,本文以《祝福》《阿Q正传》为例,对小说教学进行了深入探索,重点探讨转喻在小说叙事中的应用。研究发现,鲁迅小说在叙事中常常会通过凸显和留白来传达信息,这与认知转喻

课堂教学 | 由“X到1”,至“1到X”

摘要:伴随着福建省中考古典诗歌考查内容和方式的变化,初中的古典诗歌教学也发生了变化,本文立足于文化自信,尝试从大概念、情境性、互文性三个角度加以探究,以期古典诗歌教学能呈现出更为多样的形式,提高古典诗

课堂教学 | 沉浸式阅读,架起学生与文本的精神桥梁

摘要:本文从名著阅读教学现状出发,剖析了现实中阅读教学的种种不足,提出“沉浸式”阅读的观点,指出优化名著阅读的三个策略,即保证作品阅读时间,提高学生阅读效率;优化学生阅读环境,引导学生静心投入;明确阅

课堂教学 | 工匠精神融入《景泰蓝的制作》教学实践探析

摘要:中职语文在传承大国工匠精神上责无旁贷。工匠精神融入《景泰蓝的制作》教学需对教学目标重新完善,在课文导入、课堂研讨方面进行创新。为此,本文提出了工匠精神融入《景泰蓝的制作》的教学实践策略,探讨在《

名师手记 | 在建构与运用中理解美学观念

摘要:《无言之美》是统编教材新编入的一篇文艺论文,指导初中生阅读此类文本,既要凸显文体特征,重点理解核心概念及实例与观点的联系,突出学生自主建构文艺论文的阅读策略;又要切合学情,注重学生需求,依据学生

写作 | 群文阅读背景下的高中作文序列化教学研究

摘要:统编版教材单元课文与写作具有内在相关性,群文是写作的最好示范,写作又能积极地促进对文本的理解,两者密切相关、相互促进。但是,在教学中总是自然地将二者切分开来。为此,必须调整策略,立足教材,善用文

写作 | 青春的恋歌 生命的诗意

摘要: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是一个以“青春”为主题的单元,第三单元是一个古诗词单元。第一单元的五首诗歌和两篇小说创作于上世纪不同的历史时期,为了更契合当代学生的心理需求,也为了对“青春”这一主题作个

写作 | 善其心智,渐进杠杆

摘要:新课标出台后,写作更加强调学生动笔前的“观察”和写作过程中的“构思立意、列纲起草”,可视化成为探究写作知识过程中的一种有力工具。本文基于知识可视化原理,探讨了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可视化原理应用的重

语言 | 教学言语的交际转化

摘要:教学言语原有讲授言语和学习言语两个属性,它们之间是复杂的交际转化关系。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学言语需要完成三次交际转化:第一次是教学内容向讲授言语转化,第二次是讲授言语向学习言语转化,第三次是学习

语言 | 论《再别康桥》语言的异化与陌生化

摘要:我们基于文体角度的考虑,尝试带领学生用诗歌的文体知识对《再别康桥》中语言异化的艺术手法进行赏析,从而感受诗歌的情感。关键词:文体;现代诗歌;语言异化;陌生化韦勒克、沃伦指出“诗是一种强加给日常语

经典案例 | 探索科学之美,发现人文之光

摘要:知识性读物的阅读教学要把培养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提升实用性文本阅读能力的同时,科学思维、科学精神得以培养。本设计执教者通过撰写阅读报告这个大任务,倒逼学生探索知识性读物的阅读方法

博硕论坛 | 一场“闹”剧

摘要: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经典作品,蕴含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基于空间叙事与审美心理,将抒情主人公的“不宁静”理解为“心闹”,结合文中的四次“热闹”,从社会、生活、荷塘、心理四个维度可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