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作文要有现实主义精神
作者: 万巍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写作要能“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想象作文不仅要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要涵养学生的现实主义精神。根据“新课标”所提出的“教-学-评”一致性,作文教学也应有相应的策略,本文主要从想象作文的特点、现实主义精神、想象的策略三个方面,探讨想象作文写作训练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想象作文;现实主义精神;策略
北京中考最早在2014年出现了想象作文,以后几乎每年都有想象作文的选项。2023年北京中考语文同样出现了想象作文选项,作文题目二:在课文中,我们读过高大的皂荚树,顽强生长的小桃树,力争上游的白杨树。树,见证岁月,寄托情感,象征精神。倘若发挥想象,在鸟儿、小草、泥土、风雨等的眼中,树也会有不同的故事,呈现不同的风采。以“我生活中的一棵树”为题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024年湖南、安徽等省市的中考作文,题干中都出现了“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等字眼。《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学生要能够积极观察、感知生活,发挥联想和想象,激发自己的创造潜能,丰富语言经验,培养语言直觉,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1]联想和想象思维能力同样是语文课程四大核心素养之一。所以在作文写作训练中培养学生联想、想象的思维能力是语文教师必须直面的一项课题。
然而,“想象作文”在现实生活中却遭到了冷遇。很多学生、老师对想象作文充满了畏难情绪,在平常的写作训练中很少涉及;有的老师甚至在考前动员学生,如果对“题目二——想象作文”没有“十足”的把握,最好就写“题目一”;很多时候,阅卷现场的评价结果也是写实的记叙文得分率要高于“想象作文”,“想象作文”中呈现出的优秀作文少之又少。于是谈“想象作文”色变的氛围得以滋长,一些省市的命题专家甚至在作文命题时对关键词“发挥想象”有意回避。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学生在进行想象作文创作时,做不到想象丰富、生动有趣,一不小心就写成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完全是写实,被阅卷老师认定为“缺乏想象”,分数一落千丈。其次,学生写的确确实实是现实中不存在的故事,甚至有奇特的想象和联想的元素,却被阅卷老师认定为是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很多时候在于我们可能对想象类作文没有一个全面清晰的了解。关键在于没有搞清楚一点,想象作文题干中的那个关键词“发挥想象”,旨在要求学生创作一个现实生活、当下时空不存在的故事。同时,现实中不存在的故事情节不等于和现实没有关系,恰恰相反,我们想象的故事应该和现实紧密相连的,是对现实的深沉关注。或者说,不管我们怎么想象、如何穿越,都要坚持一种现实主义精神,即面对历史有反思,面对现实有包容、悲悯的情怀,面对未来要有充满合理想象力的表达。否则,想象作文很容易被定性为缺乏想象或者胡编滥造的胡思乱想。
想象作文题目:请你用上“使命”“改变”“另一个时空”这三个词语,以“这一天终于来了……”为开头,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题目自拟。该如何去虚构一个想象故事?一种选择,把它写成好似好莱坞大片,金甲战士扛着超光速武器,进行星球大战。一种选择,把它写成,地球环境污染严重,濒临毁灭,人类即将面临万劫不复的处境,人类的“智慧者”被推选去拯救这个世界,“智慧者”尝试了种种方式皆不可行,最后决定选择以毁灭99%的人类的沉重代价去重启地球——延续生命。后者的想象正是立足于对现实的关注和忧思,文章呈现的沉重“使命”,悲壮“改变”,就是为了触发人们反思自己当下的行为可能对世界产生的恶劣影响,这就是现实主义情怀。不管是哪种选择,如果没有对现实的关注,往往容易跑偏。
要让想象作文有思想,达到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目标,必须对想象作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到底什么是想象作文,想象作文有哪些特点,怎样进行想象作文的写作,搞清楚这些问题,就会消除对想象作文的一些误解,从而写出让人拍案叫绝的想象作文。
一、想象作文有何特点
什么是想象作文?想象作文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发挥想象,超越时空,把自己对宇宙、社会、人生的理解用创造性的文字表达出来的作文。说得简单点,就是依据现实,写一个不存在的故事,表达你对世界的思考和看法。这个观点里面有三个核心元素。
(一)以现实为基础
不管什么想象作文,都要体现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关照,主旨都要来源于生活,引导大家去关注社会现实、宇宙人生,反思、调整改变人类自身的行为等。即使如《西游记》这样的浪漫主义神魔小说,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回真经的传奇历险故事,也是对现实生活中那些历尽艰险,踏平坎坷,始终坚持不懈,终获成功的故事的真情演绎;那个能够上天入地、腾云驾雾的孙猴子,同样是对现实生活中那种天不怕、地不怕,敢于藐视和反抗权威的活生生的人的赞扬与歌颂。作者通过对他的赞颂,强烈的表达了变革现实、创造新生活的理想和愿望。
(二)发挥想象
发挥想象,就是通过想象和联想的手段,对所写故事情节、细节内容等进行夸张、变形和虚构,不求生活的真实,而是遵循情感的逻辑。《秋浦歌》中的“白发三千丈”的夸张追求的就是这样一种情感的真实。《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擦燃火柴所看到的奇异景象,温暖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祥的奶奶并和奶奶一起飞走等细节、事件。这些都是小女孩的真实生活中所不存在的。而读者仍然觉得合情合理。为什么呢?因为这种想象和小女孩的现实生活密切关联。安徒生亲眼目睹了穷苦孩子的悲惨遭遇,理解他们内心对幸福生活的渴望,所以作者的想象就显得自然而合理了。可见,想象作文的“想象”,并不排除从现实生活中汲取素材,只是这种素材经过作者处理,具有夸张、变形的色彩,和写实作文一样,这种想象作文同样是生活的“镜子”,只不过这面“镜子”是一面夸大镜,“是一面集中的镜子,它不仅不减弱原来的颜色和光彩,而且把它们集中起来,把微光化为光明,把光明化为光芒”[2]。
(三)表达对宇宙人生的思考
对宇宙人生的反思是想象作文的灵魂。俄国作家伊·罗索霍瓦茨基的《沙漠奇遇》虚构了一个这样的故事:考古学家米哈伊尔5年前来到沙漠,他们发现了两座雕像,他的同伴从女性雕像的脚上敲下了一小块标本,带回实验室进行研究,以确定这些雕像取材于什么物质。5年后米哈伊尔再次来到沙漠,通过五年前照片和眼前实物的对比,他发现两尊雕像发生了细微的变化,照片上,那座女性雕像笔直地站着,两手下垂,而眼前,女性雕像已改变了姿势,两膝微屈,一只手伸向脚边,伸向被敲掉一块的那个地方,而那座男性雕塑像则向前跨了一步,朝那女雕像侧过半边身子,仿佛想要庇护她,右手伸向前方,握着一件武器一样的东西。由此作者大胆设想,眼前雕像动作的变化是因为这个女雕像脚趾被敲掉一块后,感到了脚上疼痛,并开始对此作出反应,不过这个反应的过程竟用了五年时间。那个男雕像则用了五年时间才向前跨了一步,试图去保护那个女雕像。由此一个中心思想越来越清晰明确,即地球上生物的生命基本过程所持续的时间是相去极远,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相比,差异可能就像一天与十年或一百年那样悬殊,每种生物都有自己的时间、自己的空间和自己的生命期限。作者继而想到,不同生命期限的生命该如何正常有效地沟通交流,这是一个多么深刻的生命、哲学思考。而这篇科幻作品之所以享誉世界,正是因为他对宇宙生命深沉的哲学思考吧。
如果想象作文能够立足现实生活、发挥想象,表达对世界的观照和思考,这样的想象作文往往会脱颖而出。
二、如何展开丰富的想象
(一)追述型想象
穿越时空,把自己置身于历史的时空、梦境时空,叙写过去的事件、历史、细节,以表达自己某种独特的思想、情感。美国作家罗伯特·谢克里的小说《从抓痒开始》就是追述了自己的梦境奇遇:寄生者福卡罗找到“我”,向“我”讲述了他们种族正在遭受灭顶之灾,请求“我”的帮助。原来福卡罗家族不过是寄生在“我”的左手第二个和第三个关节之间的寄生者,因为“我”平常不经意的挠痒动作,却给他们种族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和无法想象的混乱。这一切让身为寄生者家族中的科学家福卡罗意识到:在他们生活的世界之外,还有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可能他们生活的世界只是这个广阔世界的一小部分。我慷慨的承诺福卡罗不再挠痒,并且把自己的左手用纱布缠了一圈。然而,“我”也同样面对和福卡罗类似的困境:“我”最近有种强烈的感觉,安德里斯断裂带在悄然活动,处于这个断裂带上的国家会遭遇地震,除此之外,墨西哥中部火山也蠢蠢欲动,有爆发的倾向。最重要的是,这两个灾难会一起发生。这篇科幻小说就是通过追述自己的梦境,把寄生者拟人化,发挥想象,思考现实,阐述了自己对世界的理解,那就是不同的生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时空世界,他们平行而又交叉存在,这些平行又交叉存在的时空世界的生物到底该如何和谐相处。这就是对宇宙世界本真的思考。
如果以“穿越”这一话题创作想象文,你同样可以追述历史,丰富细节,想象自己站在明城墙的脚下,目之所及一片废墟,面对如血的残阳,目光逐渐虚化,依稀中看到了于谦带领众将士手持利刃,奋不顾身,浴血奋战保大明安危的画面,感受于谦那种“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理想人格,由此扩散开来,想到了诸葛亮、岳飞、文天祥、戚继光……他们赴汤蹈火,前仆后继,只为保国家安危,卫百姓平安。
(二)预测型想象
穿越时空,把自己置身于未来的时空,叙写未来可能出现的生活状况、环境面貌,以表达自己对某种美好生活的理想或者对当下现实生活的忧思。刘慈欣的《微纪元》就是这样一部预测性的科幻小说,主要讲述了:在未来,人类发现自己即将面临一场来自太阳的灾难,于是人类发射了一艘恒星际飞船,在周围100光年以内寻找有可移民行星的恒星。宇航员被称为“先行者”,结果都无功而返。“先行者”最后驾驶飞船回归地球时,自认为自己是宇宙中最后的一个人。但之后,他惊讶地发现,人类没有灭绝,他们以另一种方式继续生活着,并且继承了以往的人类文明,科技水平已经很高。这样的预测想象,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类生存意志和适应能力的赞美,同时探讨了人类面对灾难时的生存挑战以及人类文明的延续。
同样在“穿越”这一话题下作想象文,你可以想象自己坐上时光穿梭机,设置“2300年”,按下“启动”键,将自己置身于200年之后的地球,时光穿梭路途中,你设想地球的种种现代化情景,然而,当你站在地球上的那一刻,你看到的是无尽的风沙,水资源枯竭的地球,你发现地球已然变成了一个“死星”,人类已经转移到别的星球生活。通过这样的想象,借以表达对现在地球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的担忧。
(三)换位型想象
选取一个和你生活中真实身份不符的角色展开想象,借以表达自己的某种见解和主张。
创作于民国时期的聂绀弩的《我若为王》,就是以这种方式写成的一篇想象杂文。作者把自己虚拟成“王”,那么妻子则是“王后”,儿女就是“太子”和“公主”,“我若为王”,自己的里亲外戚都会“被人们像捧上天的星星一样捧来捧去”。“我”的话将成为“圣旨”,“我”的任何欲念都将“实现”,“我”将没有任何“过失”,一切人都将对“我”“鞠躬”“匐匍”,成为“我”的“奴才”,同时“我”又为此感到孤寂、耻辱、悲哀。文章结尾的文字斩钉截铁又发人深思:“我将变成一个暴君,或者反而正是明君:我将把我的臣民一齐杀死,连同尊长和师友,不准一个奴种留在人间。我将没有一个臣民,我将不再是奴才们的君主。”“我若为王,将终于不能为王,却也真的为古今中外最大的王了。‘万岁,万岁,万万岁!’我将和全世界的真的人们一同三呼。”这虚拟性的奇思异想和戏剧性的反转,把对王权意识和奴才思想的揭露和否定深刻而巧妙地表达出来了。
考场想象作文同样可以采用这种换位的想象方式,比如在“诉说”这一话题下作想象文,你可以化身为辛弃疾,站在北固亭凭栏远眺,江流滚滚,落木萧萧,遥想自己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理想抱负,继而“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的苍凉现实,以及“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内心无奈,直到最后“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痴心执着。矢志于北,尽忠于国,你可以用辛弃疾的口吻诉说这爱国的情思,为辛弃疾代言。角色换位,细节的想象中有你对辛弃疾的认识与理解。李渔曾说:“欲代此一人立言,必先代此一人立心。”所以,角色换位想象的前提是你对这个角色非常熟悉,你理解这个角色,懂得他的真实内心、真正性情。换位型想象要避免的一个雷区是重复人物的生平经历、历史真实,而是要在换位对象特点的指引下,虚构情节、细节,表达作者的理解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