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以李小二之眼看林冲
作者: 赵翀赵翀,上海市第六十中学教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编入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第六单元,学习提示中提到:“注意小说如何在情节的发展中塑造人物性格”,这里的人物性格主要是指故事的主角——豹子头林冲。在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课文时,要想深入剖析这个人物的真实性格,恐怕有一个人物不能被我们忽略,他就是李小二。假如我们尝试用李小二的视角来看林冲这个人物,或许会对林冲性格的复杂性有更深的体会。
一、慷慨正直的恩人
一般而言,文学作品中重要人物的名字都颇有意蕴,很多文学人物因为其名字响亮而被深深牢记于读者的脑海里。《水浒传》也是如此,有的体现了他们的性格,如花和尚鲁智深原名鲁达,“鲁”为鲁莽之意,“达”为旷达之意;有的绰号与名字连在一起的谐音颇有暗示意味,及时雨宋江(送江),智多星吴用(无用)。包括豹子头林冲的“冲”字也颇耐人寻味。但回头看李小二这个名字,从作者施耐庵起名的随意程度就能感受到这个人物似乎无足轻重。接着,我们来看看李小二的身份,原文中是这样描述的:“回头看时,却认得是酒生儿李小二。当初东京时,多得林冲看顾。这李小二先前在东京时,不合偷了店主人家财,被捉住了,要送官司问罪。”“主人家有个女儿,就招了小人做女婿。如今丈人丈母都死了,只剩得小人夫妻两个,权在营前开了个茶酒店。”这里能够看出,这李小二曾经做过店小二,之后还做过小偷,现在是茶酒店的小老板。总而言之,是一个小老百姓,而且是一个人生有“污点”的小老百姓。
那么,林冲和这个李小二又是如何相识的?我们回归原文,文中写到:却得林冲主张陪话,救了他免送官司。又与他陪了些钱财,方得脱免。京中安不得身,又亏林冲赍发他盘缠,于路投奔人。从这段文字我们知道,李小二那段不光彩的过去是林冲给摆平的,而这里同学们大致都能归纳出林冲性格中善良正直的一面。的确,此时的林冲解救李小二于水火之中,让一个失足青年免受牢狱之苦,确实有大侠风范。可能有些同学会有质疑,这李小二是个小偷,为什么林冲还要解救他呢,这不是不辨是非吗?非也。原文中这样描述到李小二的这段经历:后来不合偷了店主人家财,被捉住了。这“不合”二字耐人寻味,书下注释为“不该”,也就是从叙述上来看,他的这次偷盗行为是不应该发生的,这也正说明了他并不是偷盗惯犯。林冲或许就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了解到李小二迫不得已而行此勾当,所以才慷慨施恩解救。面对一个之前素昧平生的小贼,林冲愿意伸手搭救,而他的正义之举也让李小二深受感动,从此回头是岸,重新开启了自己的人生。
反观李小二对林冲更是毕恭毕敬,因为他知道现在之所以能够拥有安稳的生活,都是林冲所赐,所以他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知恩图报。我们从文中几处描写中能够看出李小二见到林冲时是真心欢喜的。李小二请林冲到家里面坐定,叫妻子出来拜了恩人。两口儿欢喜道:“我夫妻二人,正没个亲眷。今日得恩人到来,便是从天降下。”从行动到神态再到语言,可以看出李小二对林冲的到来是发自内心的喜悦和欢迎。令人感动的是,在得知林冲为刺配罪人,而且是得罪了权倾天下的殿帅府太尉高俅之后,李小二恭敬的态度依然没有丝毫的减损。李小二道:“谁不知恩人大名,休恁地说。但有衣服,便拿来家里浆洗缝补。”当时管待林冲酒食,至晚送回天王堂。次日,又来相请。小老百姓最在乎的就是稳定的生活,就连林冲都担心自己现在的身份和处境可能会“玷辱”李小二夫妻俩,李小二固然深谙此理,但他依旧愿意在林冲深陷困难之时伸出援手,这足以见得李小二的质朴善良。林冲在他的眼中是一个大恩人,他现在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所能去报恩。
二、冲动刚烈的莽人
在我们的印象中,林冲是一个安分守己,甚至有些忍辱偷安的人,面对高衙内对自己妻子几次三番的侮辱,面对白虎堂中被高俅的设计陷害,面对董超、薛霸的路途中的刁难乃至害命,甚至面对技不如己的洪教头的轻蔑挑衅,林冲均选择忍气吞声,这就自然而然向读者呈现出一种懦弱胆小的性格特征。但是如果我们阅读李小二与妻子的对话就会产生疑惑。老婆道:“你去营中寻林教头来,认他一认。”李小二道:“你不省得,林教头是个性急的人,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倘或叫的他来看了,正是前日说的甚么陆虞候,他肯便罢?做出事来,须连累了我和你……”可能有些同学读到这里会对李小二产生质疑,第一,李小二为什么会认为林冲是一个鲁莽甚至有些残忍的人。第二,李小二是否表里不一,表面上一口一个恩人,私下里却担心林冲会连累到自己。我们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林冲是否像李小二所言是一个急躁刚烈之徒。在我们的阅读经验里,林冲应该是一个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有意思的是,施耐庵没有给林冲设计一个儒雅的外表,书中对林冲外貌的描写是豹头环眼,燕颔虎须,身长八尺,人称豹子头,又唤小张飞。这样的形象实在不能和儒雅沾边,张飞可是一个性格暴躁,一点就炸的莽撞之人。还有一个例子似乎更能说明这个问题,当林冲得知自己的妻子张氏遭到调戏之时,第一反应可不是忍气吞声,而是急冲冲赶过去,手举起来要打下去,却停在了半空中,只因他发现要打的这个人惹不起,这才选择了妥协和撤退,换句话说,换作一个没什么身份地位的人,可能早已成为林冲拳下一鬼了。这与后面林冲得知陆虞候的消息后要怒杀他的冲动情态是吻合的。所以李小二的担忧不无道理。
再来回答第二个问题,李小二是否表里不一。有这种想法的同学还是要从李小二的身份上去考虑,再次强调,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回顾李小二所为,已经很不容易了,首先前文中李小二确实以实际行动报答林冲,而此时他的担忧更体现了这个小人物的真实想法,他可以给林冲吃穿住等方面提供帮助,但是他不想林冲因杀人惹事影响了自己原本安稳的生活。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有多方面顾虑,李小二最终还是将此事告知了林冲,也就是说他虽然意识到了潜在的不良后果,还是义无反顾地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推断告知了林冲,目的也是为了保护林冲。这里作者采用了简笔的手法,给读者留有了足够的想象空间。转背没多时,只见林冲走将入店里来,说道:“小二哥,连日好买卖。”李小二慌忙道:“恩人请坐,小人却待正要寻恩人,有些要紧话说。”这里“慌忙”二字就让人产生了联想,可以有两种理解。第一种是李小二见到林冲来了,急忙地将此事告知他。第二种理解似乎更符合当时李小二的反映,李小二正在踌躇到底要不要告诉林冲,正思考间林冲刚好进门,打断了他的思考,但也恰好坚定了他要将此事告诉林冲的信念。不管是以上那种解释,都可以看出李小二的善心、勇气和责任心。而此时的林冲在仇恨面前已经逐渐丧失了理智,他的鲁莽冲动也逐渐在后文中得到了验证。
三、自私卑微的庸人
阅读以下几个段落,同学们试着以李小二的角度去阅读,能否体会出李小二与林冲对话背后的所思所想。
林冲听了大惊道:“这三十岁的正是陆虞候。那拨贱贼也敢来这里害我!休要撞着我,只教他骨肉为泥!”李小二道:“只要提防他便了,岂不闻古人言:吃饭防噎,走路防跌。”林冲大怒,离了李小二家,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李小二夫妻两个,捏着两把汗。此时的林冲已经怒不可遏,要立刻展开自己的复仇计划,李小二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我们看看林冲的反映,先是“大惊”,大惊之后便是“大怒”,而最值得品味的是在这之间还夹着李小二的一句劝告。李小二的劝告丝毫没起作用,林冲依然我行我素,这也可以理解,毕竟仇人就在眼前,必须抓紧复仇,以解心中之恨。可是细心的同学可能已经发现,这时杀气冲天的林冲和当初那个担心“玷辱”李小二夫妻俩的林冲已经判若两人,要知道他提着刀在街巷转悠,可是让李小二夫妻捏着把汗,提着心吊着胆呢。那么可否这样理解,在林冲眼中,李小二夫妻的安稳生活和自己的复仇大业相比不值一提。如果这个段落还不足以证明此观点,我们再来看看下一个段落。
当晚无事,次日天明起来,早洗漱罢,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牢城营里都没动静。林冲又来对李小二道:“今日又无事。”小二道:“恩人,只愿如此。只是自放仔细便了。”林冲自回天王堂,过了一夜。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不知此时林冲是否关注到李小二夫妇的恐惧和不安,按文中所表现出的林冲细腻心思来看,不可能没关注。但是他却依旧次日早晨起来后第一件事就是提着刀再次出门寻人复仇,而且一寻就是一整天。我们能够想象到林冲没有找到仇人的失落,但更心疼李小二夫妇的无能为力和胆战心惊。原文中李小二的那句“只是自放仔细便了”与上文中“只要提防他便了”高度重复,这应是作者刻意为之,重复是为了让读者深刻体会到李小二的心情,如果说之前还是劝说,此时更像是哀求,而面对这种哀求,林冲无动于衷,他依然故我,在街上提刀寻了三五日。想象一下,谁还敢来李小二的店里吃酒,他的生意难道不受影响吗?他的生活难道不受困扰吗?
再看下一个段落。到第六日,只见管营叫唤林冲到点视厅上,说道:“……我如今抬举你去替那老军来守天王堂,你在那里几贯盘缠。你可和差拨便去那里交割。”林冲应道:“小人便去。”读这个段落时,我们要和前文林冲的态度进行对比。林冲的复仇计划是被谁按下了停止键,不是林冲自己,当然更不是李小二,而是一个管营。仅仅几句话就把他打发走了,而那句回应“小人便去”更是让人读来五味杂陈,面对李小二的哀求表现得冷酷无情,而接到管营的命令后却乖乖顺从,这副奴颜媚骨实在无法和前文血性刚猛的林冲画上等号。
最后我们再来看一个段落。对他夫妻两个说道:“今日管营拨我去大军草场管事,却如何?”李小二道:“这个差使又好似天王堂。那里收草料时,有些常例钱钞。往常不使钱时,不能勾这差使。”林冲道:“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李小二道:“恩人休要疑心,只要没事便好了。只是小人家离得远了,过几时那工夫来望恩人。”林冲多疑细腻的性格在这里又体现出来,但这时的疑虑确是必要的,这也为后文火烧草料场埋下了伏笔。有趣的是李小二的反映,此时他不再规劝林冲小心,而是让他不要怀疑,由此可见,此时的李小二真的是想早点送走林冲,结束这种担惊受怕的日子。或许他心中已然对林冲有些失望:既然你不为我的生活考虑,那我也没办法再去多顾及你的生活了。我们就此别过吧!直到告别,林冲依然是李小二口中的“恩人”,可在李小二眼中,林冲的形象或许已经发生了转变。一个高大伟岸的英雄逐渐变成了自私卑微的庸人。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作为统编教材必修下小说单元中的重要篇目,一直以来都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特别是林冲形象的品读与分析,更是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教学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林冲这个人物。从小人物李小二的眼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慷慨正直的林冲,更从细节中读出了一个冲动刚烈,甚至有些自私卑微的林冲。这并不是鼓励学生去颠覆经典人物形象,解构传统名著,而是启发学生在充分品味、思辨、理解的基础上,从多元的角度去挖掘出文学作品中隐藏的细节。学生在丰富阅读体验的同时,也使得经典文学作品的生命得以滋养并延长。
参考文献:
[1]施耐庵,金圣叹.水浒传:金圣叹批评本[M].长沙:岳麓书社,2005.
[2]林旺业.文学作品人物名字命名探究[J].科技信息,2007(15).
[3]王东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人物行为和性格[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1(9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