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访谈 | 让文本教学中的对话真实发生 李晓奎,江苏省邳州市教师发展中心研训员,正高级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教科研先进个人,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外聘教师,第二届江苏省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优秀主持人,徐州市李晓奎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思考 | 教学解读的内涵、特征与价值 张硕,上海市七宝中学教师。普通高中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以来,育人模式也发生了巨大变革,同时促进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教育教学的再思考。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王林老师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和扎实深
思考 | 文体·学情·语用——高中语文情境任务创设的三个维度 左高超,山东省滨州实验中学教师。《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明确将“情境”规定为考查载体。那么,究竟何为真实的情境呢?笔者认为,真实的情境首先应该是一种有意义的情境。所谓的有意义即指课堂教学从起点(学情)到终
思考 | 基于学科德育理念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探索 许姗姗,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教师。德育,顾名思义就是对学生道德认知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认知和观念。而在教学中,如何发挥课堂教学育人主渠道的功能?通过研读教材,挖掘课本中的德育内容,切实落实立德树
思考 | 立德树人视域下媒体时评在中学语文教学的实践 王翠英,安徽省涡阳第一中学教师。周润华,安徽省涡阳第五中学教师。随着“深度学习”“学习任务群”研究的持续推进,传统语文的碎片化、浅表化的浅层学习也越来越被人诟病。如何让学生跳出“泛阅读”的浅水区,游向
思考 | 靶向、助力、探趣:作业设计的三维路径 蔡忠平,上海市天山第二中学教师。作业设计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学生通过教师课堂教学的知识、学法、情感等输入,实现到学生个人思维、能力、素养提升的转化,最后表现为学生文字、言语、行为等的输出,
思考 | 《红领巾》教学改革的历史回顾与当代启示 何羚杰,安徽省合肥市第九中学教师。20世纪50年代《红领巾》教学经验的推广和讨论,是建国以后第一次大规模学习外国教育经验热潮的标志性事件,引发了一场波及全国的语文教学改革,对语文学科乃至整个教育体系都
教材 | 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进展、误区及深化策略 任明满,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讲师 申小艳,西南大学附属小学教师。随着核心素养课程改革的推进,近年来,语文教学改革中出现了很多新概念,如深度学习、大概念、学习任务群、项目化学习、大单元设计等,这些新概念
教材 | 情思殊归:文人士大夫的蜕变 谢昌霖,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宏达高级中学教师。作为18个学习任务群之一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占到2学分的比重。其学习目标要求“选择中国文化史上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一些代表性作品进行精读,体会其精神
教材 | 小学语文新旧教材写作编排对比分析 “写作训练”是现代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一同作为语文课程的学习领域。五年级在六年制小学义务教育中属于高学年段,新颁发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也
名师手记 | 谦卑而强劲的生命力量 王军,广州市花都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教研员。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所选诗歌都是新诗,几首诗歌相互联系,精神内核都指向“青春”。有直抒胸臆表达“青春之力”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也有表达“青春之梦
文本解读 | 以概念为抓手探寻《乡土中国》的阅读路径 朱华华,广东省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教师。《乡土中国》是必修教材第一个整本书阅读的书目,作为一部学术专著,中学生读起来难免有一定的难度。温儒敏教授曾说:“《乡土中国》的确有点难。这是社会学的经典论著,学术
文本解读 | 假如以李小二之眼看林冲 赵翀,上海市第六十中学教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编入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第六单元,学习提示中提到:“注意小说如何在情节的发展中塑造人物性格”,这里的人物性格主要是指故事的主角——豹子头林冲。在学习
文本解读 | 浅论李白式中国士大夫的仕隐矛盾 谭雅心,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在中国传统的主流价值观中,若要发挥才能、实现抱负、体现价值,仕宦之路是中国士大夫的不二选择,理想意志也因此与进退仕隐相联系。魏晋时期,由于政治的压抑、时
课堂教学 | 走出语文课堂“失语”和“无我”的困境 李秋华,江苏省宝应县氾水高级中学教师。“主体”一词,其涵括量甚广,具有多层含义,不同层次具有不同的内涵规定,首先必须明确的是,主体是相对于附属体而言的 其次,主体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基
课堂教学 | 基于“4+”互动课堂的精准“导学” 周旬月,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迎春中学教师。“4+”互动课堂模式是一种校本化的教育主张,着眼于课堂教学的各个实施环节,设置预习自学、导学点拨、练习反馈、延伸探究四个基本环节,注重课堂中自学指导、质疑讨论、
课堂教学 | 探析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 刘敏,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教师。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合作对话、碰撞交流的课堂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它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
课堂教学 | 生活场域中的语文知识教学 王元,江苏省连云港市外国语学校教师 李震,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教师。《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21年版)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学段目标和内容”中明确要求,知识点有识字和写字、词汇语法知识、文
课堂教学 |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语文教学 肖鑫星,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2005年,国内学者黎加厚结合国内学情,从思维层次、知识建构、认知导向三个维度诠释了对深度学习的定义,认为“学习者应当在理解的基础上,以批判性的眼光看待新事物,并
课堂教学 | 课堂教学中学科素养的有效训练路径 唐庆华,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美术学校教师。唐余富,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初级中学教师。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体式,既安排了单篇教学,也安排了整本书阅读 单篇教学既有教读课文,也安排了自读课文:这就构成
课堂教学 | 以童话为载体,实施作文起步教学的尝试 王天山,江苏省南京市扬子第二小学教师。三年级是习作教学的起始年级,要解决这一问题,恐怕要把好作文起步这一关。如何激发其写作兴趣,正确的树立对待习作的态度,习得写作的方法,打牢习作的基础,是避免他们对习
课堂教学 | 以“快乐读书吧”为载体深化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 欧阳晓燕,文小武,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南沙小学教师。“快乐读书吧”是每册教材中为学生课外整本书阅读做导语服务的重要栏目,它将推荐阅读书目汇入其中,同一年级“和大人一起读”、二年级“我爱阅读”板块类似,目的
写作 | 作文评价的转向:基于发展性评价的视角 刘卫平,广东省中山市实验中学教师。有效是教学的生命,评价是促进有效教学的助推器。本质上讲,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从这个角度来说,有什么样的评价机制,就会有与之相应的教学内容与结果。而一套好的评价机制
写作 | 教师“下水文”写作的教学价值重构 张鹏,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寨里镇黉阳中学教师。教师“下水文”写作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教学辅助手段,多数教师仅仅将其当做为学生生产范文的途径。创作目的的单一化导致教师“下水文”写作在日常教学使用过程中使用方法
案例 | 《春望》课堂实录 邹燕妮,北京师范大学海口附属学校教师。一、“长吟新诗”理诗脉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春望》。课前布置了预习任务,首先请同学们背下这首诗。师:下面老师检查一下其它预习任务,请大家回答这两个
语言 | 陌生化视域下《我与地坛》的语言建构 白记营,江苏省昆山市柏庐高级中学教师。什克洛夫斯基在1982年发表的《散文理论》中一针见血地指出:“陌生化其实就是将对象从对它的惯常接受中拯救出来,就是使其语意系列膨胀。”[1]如果我们把“惯常”和“
语言 | 试谈《古文观止》中“越”“苫”的读音问题 廖春香,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古文观止》是由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编撰的文言文选本,现市面上有关的版本很多,注解也有所不同。笔者在做《古文观止》版本对校研究时,发现《左传·臧哀伯谏纳郜鼎
博硕论坛 | 中小学语文教材苏轼诗文地理书写及教学价值 黄敏华,北京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研究生。北宋作家苏轼在诗、词、文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统编版中小学语文教材共选入苏轼作品15篇,其中标题中出现地名的有8篇,可见苏轼是有意关注地理空间的作
博硕论坛 | 赣剧《促织》对中学语文教学的作用 薛珊珊,宁夏师范学院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为推动江西文化艺术发展,江西省赣剧院精心编排了2018—2019年江西文化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赣剧弋阳腔《促织》,并于2020年7月首演。赣剧弋阳腔《促织
博硕论坛 |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转向的内在逻辑 盖平运,山东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语文)研究生。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同时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专门印发通知,拟对各省
博硕论坛 | 叙事学视角下,杂文式抒情的生成与催化 张宝东,河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创作的一篇写人记事散文,被收录在杂文集《华盖集续编》之中。此文以“纪念”为核心,以“抒情”为要旨,同时以犀利尖锐的笔锋加以“叙述”,在文风上将杂
语文新锐 | 基于创新思维下小学语文课堂对学生想象力的培育 李妃英,广东省中山市东凤镇中心小学教师。伴随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开展与落实,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小学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学科结构理论认为教学的目的在于抽象理解学科的
撷英 | 共情诱发,让古诗词抵达学生内心深处 张海朋,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东关初级中学教师。古诗词教学中的共情诱发,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于字里行间体悟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志等,观其所观、感其所感,想其所想、思其所思,进而能由人及己、
撷英 | 基于“儿童在场”的小学语文“悦”读教学初探 陆晓阳,江苏省无锡市东湖塘实验小学教师。著名教育家卢梭曾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像儿童的样子。儿童的世界就应该属于儿童自己的。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指导儿童进行完整而深刻的自我认知,在帮助他们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