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童话为载体,实施作文起步教学的尝试

作者: 王天山

王天山,江苏省南京市扬子第二小学教师。

三年级是习作教学的起始年级,要解决这一问题,恐怕要把好作文起步这一关。如何激发其写作兴趣,正确的树立对待习作的态度,习得写作的方法,打牢习作的基础,是避免他们对习作产生畏惧心理,提高习作能力的关键。这一点对于整个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也是至关重要的。为此,笔者进行了以童话为载体,实施作文起步教学的尝试。

一、以童话为载体,实施作文起步教学的依据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那么,三年级儿童到底对哪种读物感兴趣?我们对130名三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有81%的学生表示对童话感兴趣。主要是因为:

1.幻想是童话反映形式,符合儿童的天性

童话借助想象,把平凡的事物、现象,编成了一幅幅不寻常的画面,从而在儿童面前展现了一个五彩斑斓的“童话世界”,带领儿童进入了神奇的“幻想王国”。在那里,一切都有可能发生,一切都妙不可言。儿童的天性就是富于幻想、喜爱新奇,在他们的世界里,有点石成金的宝笔;有回到侏罗纪的时光隧道;还有提醒他们别写错别字的铅笔……因此,儿童一旦进入充满幻想的童话世界中,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吸收欲和表达欲。

2.拟人是童话的表达手法,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

童话中许多可爱的动物,美丽的植物都被人格化了,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行动及语言能力。这样的表达手法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因为儿童的思维也带有拟人的特色,他们有心事会对布娃娃说;常常同猫狗等动物对话。所以,童话的这种表达手法很容易被儿童接受,并加以应用,使儿童由无话可说变为有说不完的话。

3.趣味性是童话的语言特点,贴近儿童的实际

兴趣被称为最好的老师。它可以形成一股内动力,推动人们自觉地去探求知识。特别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动机往往取决于兴趣的高低,取决教材的趣味性。而童话的语言生动有趣,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充满趣味,符合他们的心理生理特点,符合儿童的阅读“口味”。体会童话趣味的语言,感悟童话丰富的故事情节,可以使他们由不会说到会说,由不会写到会写。

由此可见,儿童对童话有着特殊的爱好,童话故事的神奇符合儿童的天性,童话故事的趣味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这就让童话故事类型的读物,具有很强的语用功能。让儿童读童话故事,说童话故事,改写童话,在有趣阅读童话的氛围和独特的体验中积累语言,内化语言,学写作文,顺应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以童话为载体,进行作文起步教学,可以让孩子从低段说话、写话顺利进阶到三年级的起步作文,由不想写到想写,由不会写到会写,由写不好到写得好,充分调动儿童作文的积极性,提高儿童习作能力。

二、以童话为载体,实施作文起步教学的路径

以此为依据,笔者选择了三(3)班进行了尝试。在尝试的过程中,我大致分了四个阶段来进行研究:阅读童话,积累语言阶段;运用童话,训练说话阶段;依据童话,指导写话阶段;自由想象,创作童话阶段。虽然如此,但由于作文教学的特殊性,这些阶段有时也互有交叉,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

1.阅读童话,积累语言阶段

最初阶段,我抽出大量课外时间给儿童阅读童话故事,除了午间半小时阅读时间外,每天回家还要进行相应的阅读。阅读的童话书目有《世界童话故事选》1—8册,《格林童话故事》《笨狼的故事》《稻草人》,以及随时查找到的优秀童话故事等。在这一阶段,教师没有给学生提过高的要求,只是带领学生阅读童话故事,并利用班级群开展师生共同诵读童话故事活动,学生将自己喜爱的童话故事朗读的音频发在班级群中,同学之间相互欣赏、评价,在阅读与诵读中积累语言。在阅读童话时,教师告诉学生对于童话中的生字可以自己查字典,不懂的词语可以问老师。一段时间以后,要求根据童话内容选择优美的段落、句子,指导学生摘抄、背诵下来,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素材,将童话故事中的优美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2.运用童话,训练说话阶段

(1)凭借童话,启发学生想象。

引导儿童展开想象的翅膀,这是写好童话故事的关键。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想象的直观性和具体性,他们的想象常以一种具体的实物为依据。他们将椅子当大马,把木棒当宝剑……如果没有这些实物,他们的想象便失去了源泉。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童话中有趣的情节,利用画面、实物,创设有利的情境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并充分发挥童话想象的优势,借助童话来培养和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引导学生把不会思维的想象成会思维的,把不会说话的想象成会说话的,由一幅图的意境想象出前后几幅图的意境;也可以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的想象自由驰骋。孩子们的想象力就会更丰富,话匣子也就打开了。

(2)凭借童话,训练学生表达。

①复述故事 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我们选择了所阅读童话中趣味性强、情节生动的童话故事让学生进行复述。值得指出的是,在复述之前,教师会带着学生就精彩的故事情节进行梳理,或进行班级交流分享,或鼓励孩子们用思维导图把故事情节呈现出来,并开展了“童话故事比赛”,对班级童话“故事大王”进行点赞,以示激励。

②改述故事 改述是改编的口述过程,可以说是创作童话的基础。丰富多彩的童话故事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教师应在教学中凭借材料,采用多种形式训练学生的创作能力。如:读了《小猴子下山》后可引导改述:小猴子第二次下山会怎么做?结果怎样?读了《乌鸦和狐狸》,可引导改述:乌鸦如果明白狐狸的用心,它会怎样做?等等。

要编写童话,说话是重要的一环,说是写的基础。指导学生编写童话应按先说后写的顺序进行,因为学生口头编童话不受汉字的约束,想象力可以得到尽情地发挥。学生说的能力提高了,运用书面语言的能力自然就提高了。在这一阶段,由于重视了学生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故事说好了再让学生写,一切就会水到渠成。

3.依据童话,指导改编阶段

爱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指导学生编写童话时,可按照“先模仿,再改写,逐渐加入创造的成分,初步培养独立性”的顺序进行,遵循知识迁移的原则,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在指导学生仿写童话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仿照例文的句子和故事情节进行说写训练。例:读了《狼和小羊》后可引导仿写《老虎和兔子》;读了《淘气的松鼠》可引导仿写《谦虚的燕子》等。此后,逐渐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如引导学生依据故事改写、续编,或反其意而行,引导学生重新塑造一个不同的人物形象,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

例:一节童话作文课上,我和学生共阅读了《谁的本领大》这则童话故事。故事讲的是风和太阳比试谁的本领大,因为他们都夸自己的本领大,二者互不相让,结果风和太阳各胜一局。故事告诉我们各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我们应正确看待自己与别人。

交流时,我设计了如下环节,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改编童话:

师:你能发挥自己的想象,说一说太阳和风还可以就哪些方面进行比试呢?

生:太阳使晾晒的衣服很快就干了;而在风的吹拂下,岸边的柳树翩翩起舞……

生:太阳使太阳能热水器里的水变得更热了,使人们的生活更方便节能了;而风使风力风车转动得更快了,发电量更大了……

生:太阳使花儿开得更艳了,校园里百花盛开;而风……

师:其实,还有许多事物也各有各的本领,请看:(略)

你能想象一下,以屏幕上的事物为主角,也写一篇《谁的本领大》的童话故事吗?学生的思维活跃了,纷纷行动起来。一篇篇有趣的童话故事跃然纸上。课后,我深深感到,童话故事魅力无限,能让学生的想象之花绽放……

学生就在一篇篇的仿写、改编中渐渐积累了写作知识,提高了表达能力,为自编童话故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自由想象,创作童话阶段

在创作童话这一阶段,教师可以提供几个角色,也可以提供一个故事的开头或者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接着写下去。这个阶段,我们鼓励学生大胆创作,要“不拘一格”,大胆创新。对于学生的童话作品,教师进行及时的点评与指导,将好的童话故事,甚至只是一个较好的片段及时读给全班同学听,将好的童话故事汇编成册,也可以开辟童话专栏进行宣传与激励,最大限度地让儿童体验创作之乐,写作之趣。

三、以童话为载体,实施作文起步教学的思考

1.以童话为载体,借助童话,运用童话,创作童话故事,在三年级学生作文起步教学中确实有着实际的意义。在实验的具体研究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将指导落在实处,使学生在各阶段的训练中有所收获,并循序渐进。

2.学生对童话本来有着极大的兴趣,但由于低年级的认知特点及年龄特点,在说、写童话过程中难免有荒唐可笑之处,这时教师要耐心指导,不能过于否定,以免因为教师的因素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3.在运用童话的各个阶段,都可以适时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如童话故事会、小组为单位表演童话故事以及为我的童话配“连环画”等等学生喜爱的学习活动,创设各种学生喜爱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创造欲。

4.要充分利用好统编本教材里的童话单元。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就是一个童话主题单元,选择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在牛肚子里旅行》等几篇经典童话故事,设计了“我来编童话”的习作练习和童话主题“快乐读书吧”栏目,还在《语文园地》中设置了“交流平台”以及以这样的主题单元,编排在作文起步阶段的三年级,更证明了童话故事对于提高儿童习作能力特殊的作用。教师教学这一单元时,更要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引导学生漫游童话王国,感受童话故事有趣的情节,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并营造童话阅读氛围,然后充分阅读推荐的童话篇目,在交流中尝试着编童话、写童话。

总之,童话的本质是儿童,儿童的世界有童话。用好童话这一载体,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实施作文起步教学,好处显而易见。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