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花月
作者: 停云山之光
山的脾性是沉稳的,趴在大地上寂静地沉默,即使千年,也不动声色。
单是山丘一个,称不得景色宜人,而与其他搭配着,就别样美丽。山上遍种红叶,秋来满山红尽,便会惹人相思。雾霭萦绕,若隐若现,虚无缥缈,在腾云驾雾的仙气中,石山便也美得不可方物。
山下有湖,湖面静如处子。山投下来影子,便不再是憨厚的摆设。湖底观山,别有风趣。想必在西湖边的端详,苏东坡是懂得这般景致的。
若是在山上种满梅花,等腊月一到,满山的风姿便有了梅花的韵味。这种韵味中有着闲适的满足与安静,让人不忍打扰,也不许别人惊扰。此种心灵的寂静,林逋体会得尤为深刻。
横横斜斜,随手一撒一搭,丘壑起伏间便有了山这个名词。再添上林木、鸟禽、野花等,山也便有了光环,有了妩媚。
光阴留下一个个故事,诗人来了一个又一个,四季更替,在时间的敲击下,山有了千姿百态。
水之声
一泓清流,打破如蝉翼般的宁静。水的江湖是灵动的,静止不是它的哲学,漂泊才是它的禅、它的菩提。
燃一炉香,闭目仰息,仿若远山飘零、挂瀑迎面,吮吸一口就有飘逸驾雾之感觉。你只要听就可以,不需要繁华杂色搅扰心性,单一听觉,即可聆听其中之妙趣。
水声最美处是雨声。雨打芭蕉“滴滴答答”,一下一下地敲击着内心,入梦入魂,江湖夜雨飘零,可怜昏昏老躯不是当年模样。
在人们短短的一生中,雨也下了一生,陪伴了一生,到头来雨也算是最知人意的一个。一场雨,蒋捷听着五味杂陈,歌楼的昏罗帐,小舟里的江阔云低,僧庐下的双鬓星星点,阶前点滴,转眼就是一生。
潺潺雨声,一阵接着一阵,凝成星星点点,有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急促,有烟蒙蒙雨淋沥的御风归去。
古巷里踏雨而过,风吹不乱雨丝横斜,而有雨声的巷子,成了诗人永久的记惦。
月之色
月的清辉里灌满了清冷和温热。清冷随处感知,而温热就不是那么一回事。
在悠长的历史洪流里,明月照了山峦照江河,照了秦汉拂唐宋。太白之邀月对饮,东坡之千里婵娟,月色温柔,可以对抗孤独,可以对抗寂寥。
无处话凄凉之时,唯有明月可知人意,对影盈盈月,相随到天涯。
月色朦朦胧胧,伴着归人送旧人,记得故人惦着新人。扬州明月夜,天下三分白,二十四桥挣足了荣光。
水中月很美,舀一瓢水,捧在手心,手中的月才是你自己的。此时,月色是唐朝诗人于史良的“掬水月在手”。捧着水的手很认真地捧着,好似将整个月亮捧在手心,小心翼翼地护着。
孤独显得不那么可怕、狰狞。伶牙俐齿的晚风败下阵来。月之色温柔、美丽,宛如儿时的样子。那时,明月溜进屋子,你就睡得安稳。
明月在彼,酒杯一抖,月色就照进诗词里,将文字灼得滚烫。
花之香
白茫茫大地正干净,门扉紧扣,檐上卧雪,四野无人。
在雪地里踱步,深呼吸一口,一股清香沁入心田,清新淡雅。雪落腊月,定是梅花,一场大雪后,不见梅花先有香。
三月的山岚、原野,蜂子挤满了花的门楣,顿觉蜂蜜的香,将天地铺陈得喜笑欢颜。
花的温情里多半掺着香的成分。无香之花木,空留一副皮囊,停留在心间的也至多是匆匆一惊鸿,一瞥之惊艳。唯有含香之花木,令人久久怀想,挥之不去。
繁华万千,眼花缭乱,乱了心神,乱了神志。闭目凝神,嗅嗅这天地间,此时唯有香才盗得来花的姿色、花的容颜。
天地一半是白昼,另一半是黑暗;世间一半是光明,另一半是混沌。黑夜之时,有清香半丝,顿觉世间美好。混沌未开之日,有暗香些许,突然惊现春满花开。
花之于美人,如同酒之于名士。而灵魂中有香气的女子,自是凛寒里探着身子的墙角之梅,有香不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