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材为基以主题为轴,打造深度学习新范式
作者: 任小娟【摘 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在主题的引领下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构建基于分级体系的课程结构,因材施教,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逐层递进模式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深度教学的课堂新范式的打造决定教学的格局和视野,教学的格局和视野决定课堂的高度、深度和广度;决定学生学习的高度、深度和广度。教师要以教材为基,以主题为轴,从横向和纵向上,向深度和广度打造深度学习课堂新范式。
【关键词】以教材为基 以主题为轴 深度学习
由浅入深难,由深入浅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堂教学不能只浮于表面的知识点的教授,应该从横向的教材和纵向的主题上向更深层次漫溯。“浅层学习”(Surface learning)着眼于个别用语与事实的学习,而“深度学习”(Deeper learning)是学习者能动地参与教学的总称,是寻求意义的学习。教师要以教材为基,以主题为轴,通过深度学习新范式的打造,把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融会贯通,帮助学生习得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使学生从初步的学习理解,上升到灵活的实践运用,进而升华到熟练的迁移创新,变死学为活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一、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打造深度学习文本新模式
以教材为基,以主题为轴,在纵横的框架学习结构模式下,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紧扣主题,在语篇的引领下,将简单的词汇和句型教学相融合,由易到难,沿着主题轴由下而上,进而向更高处攀登,在深度学习中落实核心素养。如教师在教学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3 A healthy diet这个单元时,不能浮于表面,要以“语篇指导”和“反思指导”来支撑文本的深度学习。在单元主题的指引下,学生是主角,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用照片、视频或日记等来记录自己和家人的日常饮食习惯,并设计一份自己喜爱和合理的饮食,为文本学习做铺垫,助力文本的深度学习。首先通过对Mike和Yang Ling体型的观察,教师让学生小组讨论反思他们是否有合理而健康的饮食,借助文本中的图片群,依托一日时间轴,猜测文本描述的内容。如以Mike文本为基,以如何合理健康饮食为轴,以“”代表健康饮食和“”代表不健康饮食,确定Mike饮食的优缺点,深挖文本的内涵,升华文本、重塑文本。教师引导学生在原有文本的基础上给Mike一份合理饮食的建议,通过WeChat或e-mail的形式发送给Mike,并附上一张Mike瘦身后的图片。在Yang Ling文本的学习中,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在驱动性问题链What—How—What的指引下,以Yang Ling文本为基,以健康饮食为轴,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深度学习,沿用“”代表健康饮食和“”代表不健康饮食的对比图来确定Yang Ling饮食的优缺点,反思并选择句子来构成一份健康饮食倡议书。深度学习是发展核心素养的学习,而这个单元主题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合理健康饮食,教师更应该有大格局观,把目光着眼于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上,比较Mike饮食和Yang Ling饮食的不同点,引导学生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进而明白中西方饮食的不同点。原有文本的学习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在文本的升华和深度学习下,教师可以巧用文本、活用文本,打造深度学习文本新模式。
二、由简到繁,层层呈现,打造深度学习情境新形式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以教材为基础,紧扣主题,立足于主题轴上,由简到繁,层层呈现,把知识置于真实的情境中,才能提升“向学力”,涵养“人格”。如在教学译林版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5 Seasons这个单元时,教师以英语四季歌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学生在歌曲的欣赏和清唱中,乘上时光列车学习四季单词,升华感情“We like spring/summer/autumn/winter.”,层层递进。以spring为范本,学生通过观看相关图片和视频,结合生活实际,打开眼前春的画卷:“We fly kites.”“We go boating.”“We go to the park.”“We have picnics.”,等等,学生在丰富spring小诗的同时升华情感,在配乐中有感情地朗诵spring小诗。层层递进的情境学习需要进一步深挖,在spring小诗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sping小诗围绕name、weather、activities、feelings来写,还可围绕colour、fruit、months、festival等来介绍,丰盈小诗内涵,架构层次化学习情境,为后面summer、autumn和winter的学习做铺垫,打造深度学习文本的新模式。这种层层递进式教学,不仅打造了深度学习情境的新形式,也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模式下由学习理解到实践运用进而到迁移创新,把深度学习推向更深处。
三、由低到高,层层架构,打造深度学习教学新方式
深度学习是建立在先前知识基础上的概念改变,使学生有意识地建立联系、建构意义,并外化其思维过程,提高其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开展深度学习,教师要以教材为基,以主题为轴,以年级为依托,由低到高,层层架构知识体系,丰盈文本,厚实内涵。以译林版英语教材为例,关于节日的主题分别出现在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和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在知识点的安排上也是中外节日都有,但是侧重于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语言运用上由易而难,呈现一定的梯度性,在语篇的深度学习上,则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三年级上册Unit 8 Happy New Year单元注重于节日问候语的运用,同时让学生学会如何赠送礼物,比较浅显。五年级上册Unit 8 At Christmas则是了解西方的圣诞节,文本通过first、next、then和finally这几个介绍事情顺序的词群来引导学生逐步了解西方的圣诞节的相关知识点和西方人都要做些什么。但基于学生已经了解了元旦我们要做什么,课前可以用时间顺序词群first、next、then和finally来图文结合介绍元旦,有能力的学生可以通过预习和复习来拍摄一些Christmas相关的小视频在课堂上分享,进而导入圣诞节的学习,形成递进式学习框架。在教学五年级下册Unit 7 Chinese festivals这个单元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立足于前面两个单元节日的学习,通过中西方节日文化的对比来了解中西方节日文化的差异,并根据主题轴,对中西方节日有更多的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依据月份这个时间主线,分别形成中西方节日链,如渗透了解Easter、Halloween、Thanksgiving Day等西方节日,接着结合first、next、then和finally介绍事情顺序的词群来学习中国的传统节日The Spring Festival、The Dragon Boat Festival、The Mid-Autumn Festival、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同时利用小组学习的模式来阅读节日绘本和观看相关节日视频,并扩充学习The Lantern Festival、The Qingming Festival等其他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在前三个节日单元的铺垫下,教师可同样以时间顺序词群first、next、then和finally开展一次关于春节的调查问卷,来学习六年级上册Unit 8 Chinese New Year这个单元,学生在课前的图片搜集和视频分享中对中国最重要的传统佳节春节有了深度的了解。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和观看关于中国各地春节绘本和视频,并从中寻找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使深度教学形成螺旋上升态势。以“大观念”为统摄,年级由低到高,寻找共同话题来层层架构,打造深度学习的新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掌握运用知识链的能力,以及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由内到外,层层推进,打造深度学习课堂新样态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课外阅读量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实施建议:要求在完成单元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利用和有效开发教材资源,通过多种形式,突破教材的制约,合理开发教材外的素材性资源,为学生开发和补充适合学生年龄段认知水平的丰富多样的课外阅读资源。由教材内到教材外,由课堂内到课堂外,层层推进,把英语课内外教学相融合,在延伸拓展中再建单元主题学习内容,让学习向纵深发展,打造深度学习课堂新样态。在深入研读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好主题的意义,从主题的文化价值、主题的语言特点、主题的文本特征、主题的内涵等多维度发掘融合课内外阅读的要素。以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2 Good habits为例,该单元属于“人与自我”主题范畴,涉及“生活与学习”“做人与做事”主题群,涉及的子主题群包括“学习与生活的自我管理”“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与生活方式”“生活与学习中的困难、问题和解决方式”等。课前、课中可补充视频Good habits和歌曲Healthy habits songs来助力深度教学。在文本的深度学习中可补充其他版本英语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来助力文本的理解运用,帮助学生了解习惯的类别,拓展对习惯的认知范畴,通过多模态语篇阅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建立积极的生活、学习、做人和做事的态度。
五、由浅到深,层层升华,打造深度学习思维新格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学生能够在语言学习中发展思维,在思维发展中推进语言学习,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由浅入深,层层升华,在多层次文本推进中,质疑、设疑,把句号当成问号,打造深度学习思维新格局。以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6 An interesting country为例,教师应紧扣主题中的“interesting”词眼,设置思维型问题驱动链“What—How—Why—What”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逐层升华学生的思维格局。根据文本标题An interesting country出示疑问词“What”,由学生思考提问:“What is the interesting country?”其他学生根据预习案抢答,紧接着出示疑问词“How”,通过图片环游引导学生提问:“How do the students know more about the interesting country?”在预习案的助力下,学生自读,通过观看视频和图片把Mike、Wang Bing、Liu Tao、Yang Ling了解Australia的方式进行连线,并出示追问词“Why”,在教师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引导下学生提问:“Why does Mike ask his e-friend?”“Why does Wang Bing ask Mr Green?”“Why does Yang Ling go to the library?”“Why does Liu Tao read about Australia on the Internet?”,进一步发掘文本的内涵,了解每个学生采用不同方式学习澳大利亚这个有趣国家的原因。接着,把Liu Tao上网图放大,同时把疑问词“Why”放大,引导学生提出驱动性问题:“Why is Australia interesting?”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找出有趣的原因,其间视频渗透学习kangaroo和koala的有趣点;学习Australian football的趣味点并介绍football和Australian football的不同之处;了解Sydney世界闻名的原因,进行文本的深度学习。最后,出示疑问词“What”,提出大格局思维问题:“What aspect does this paragraph talk about?”学生选择谈论了澳大利亚动物、运动、城市、人们这些有趣的方面。教师再追问:我们还可以谈论澳大利亚的哪些有趣的方面?接着可以从食物、名胜古迹等方面来介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丰富文本,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在这个文本的深度学习中,学生的思维由浅到深,由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迈进,在层层文本的学习运用中内化了语言,提升了思维品质。
以教材为基,以主题为轴,多角度、多层次、多模态对主题教学进行整体设计,层层铺设,逐层推进,打造英语深度学习新范式,实现英语学科的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钟启泉.深度学习[J].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