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设计理念下小学英语单元作业的价值重构
作者: 杨琼
【摘 要】作业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检验、评估、预测、导向等多方面的作用。文章基于逆向设计的理念,分析小学英语单元作业的价值重构,阐述逆向设计单元作业的实施路径,以作业设计促进单元整体教学,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地。
【关键词】逆向设计 单元作业 价值重构
一、问题的提出
作业不仅要满足贯通课内外、完整地处理教学内容的需要,更要发挥促进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良性互动、有效融合的纽带作用。但在小学英语一线教学中,很多教师常年只注重笔头练习作业,习惯于将作业等同于教辅资料,往往一本教辅资料一以贯之,导致作业内容浅表化、形式应试化,无法发挥出作业的真正价值与意义。
随着“双减”工作的推进和《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出台,教师对作业设计的理念与意识日益转变,但仍存在理念和方法等方面的问题,作业对教学的导向功能和育人价值被相对忽视。在新时代背景下,亟须在先进教育理论的指引下重构作业价值,优化作业设计,打破作业设计的困境,让作业成为推进教学改革的新突破口。
二、逆向设计理念对单元作业价值重构的启迪
“逆向设计”是威金斯和麦克泰格在《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中提出的单元课程设计思路,它是指从预期结果开始思考教学,具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确定预期结果;第二阶段是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第三阶段是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逆向设计能有效地引导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思考学习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以及哪些证据能够表明学习达到了目的。它使教师明确知道预期结果,从而专注于最有可能实现这些结果的内容、方法和活动。
逆向设计理念启迪教师重新审视单元整体教学中作业的价值,突破传统作业的巩固练习、测评反馈的惯性思维,让作业价值回归。
(一)发挥作业设计的目标导向功能——让预期目标具体化
逆向设计理念下的单元作业设计是以目标为导向,以实现目标为最终目的,从学科育人目标、单元目标、课时作业目标出发,将作业设计落实到具体的课时中,再以课时作业目标引导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充分发挥作业目标的导向功能。
(二)发挥作业设计的过程循证功能——让成长过程可视化
在进行逆向作业设计时,教师要基于单元整体目标,对作业设计的总体目标和分课时目标进行系统思考,倒推出为达到总目标,各分课时的作业应逐层完成哪些分课时目标,从而对各课时作业进行重新定位和整体规划,包括逐层确定作业目标、内容、形式、难度、时间等,将学生通过作业获得的成长与发展具象化、可视化,便于教师精准把握教学效果。
(三)发挥作业设计的学习支架功能——让自主建构便捷化
给予学习支架的作业设计提倡在实践中学习,以实践操作支撑学生自主探索,将教材知识转化为一个个学习支架,引导学生通过支架实现自主建构和攀升。逆向作业设计倡导在目标的导向下,逐层设计问题引导和方法支架,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演、画、唱等多种形式的作业中精准运用支架学习,实现知识体系的自主建构和思维的可视化。
三、逆向设计理念下单元作业价值重构的实施路径
下文以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8 Birthdays的教学为例,在钻研课标、研读教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探索逆向设计理念下作业价值重构的实施路径,发挥作业的多元价值。
(一)确定目标,以终为始——预期目标具体化
逆向设计理念下的单元作业设计是以单元教学目标和单元作业目标为导向,牢牢地围绕目标而设计,以终为始。从以下几个步骤进行作业设计:(1)确定单元作业目标,即预期的结果;(2)确定布置的作业内容和范围,即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3)选择合适的作业形式,编辑作业;(4)作业的实践与检查。
本单元主题为生日,教学内容为生日日期、活动和食物等的学习,涉及序数词、生日活动等知识。在分析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总目标确定为:用所学语言介绍自己及他人的生日,交流、分享自己对生日的看法,学会感恩,懂得生日的意义。为实现和检验这一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师设计单元挑战作业为:
生日我来秀:Birthday show (经过一单元的学习,你对生日一定有了更多的体会与想法,请你参考范例,在一周内完成单元挑战吧,看哪个小组能够获得单元之星!)
Step 1:四人小组,根据评价获得的蛋糕数,选出组内最佳作文。
Step 2:梳理本组最佳作文的框架,写在蛋糕的第一层。
Step 3:集中小组智慧,对最佳作文再优化,并写在蛋糕的第二层。
Step 4:结合单元学习和课外拓展内容,用思维导图记录下自己所学。
这一单元挑战作业具有综合性、拓展性和创新性,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为顺利完成这一任务,需要在各个课时作业和课堂教学中逐步实现分级目标,因此各课时目标设计如下:第一课时Story time是初步感知生日相关表达,了解生日的日期及活动;第二课时Grammar time和Fun time为发现规律,总结运用序数词,介绍同龄人的生日信息;第三课时Sound time、Culture time和Cartoon time为了解更多与生日相关的文化与习俗,知道父母的生日,探索生日的意义;第四课时Checkout time为熟练运用语言来表达生日,设计和介绍自己心目中的完美生日。
(二)设计内容,精准达标——素养提升可视化
1.单元整体,能力提升有层次
以单元为整体,围绕“生日”这一主题层层递进设计课时作业,课时与课时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从“生日启蒙站”到“生日能量站”,再到“生日成长站”,最后到“生日梦想站”,由简到繁,逐层衔接,在促进单元目标的总体达成的同时,也是评估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
基于总目标和各课时目标,四个课时作业目标和内容设计,见表1。
2.难度进阶,思维发展有痕迹
在Birthday这一单元作业设计中,第一课时以考查学生对Story time的理解为主,设计以微信聊天为背景的文本理解题型,填写关键信息,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第二课时围绕语法板块,对序数词进行分类,并分析和分享班级生日调查情况,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与应用能力。第三课时拓展生日习俗和苏翊鸣生日介绍,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和应用生日信息,主要提升学生理解、分析和应用的能力。第四课时通过画生日思维导图、生日写作等方式记录自己的生日,最后为单元挑战作业,设计自己心目中的完美生日,主要提升学生的分析、应用和创造能力。通过四个课时的作业,逐步实现学生从对知识的理解和积累到应用、迁移、创造的能力发展,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3.多元智能,能力发展更全面
根据加德纳智能理论,人有不同的智能。在作业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设计多种资源供不同类型的学生自主选择,如听觉型以听力输入为主,以视频、图片等满足视觉型学习需要,为动觉型学生提供表演、游戏等素材,满足学生的多模态需求。同时,除了传统作业中听、说、读、写形式的作业以外,教师还可加入学生喜爱的唱、演、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多元活动中体会作业的乐趣,收获多元智能的成长。
(三)搭建支架,迁移创新—— 知识建构自主化
1.绘制思维导图,实现理解迁移
思维导图是小学阶段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和促进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的有效方式。在作业设计中,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学会梳理文本信息,加强对文本的理解,搭建知识支架,内化知识结构,进而在自主建构的基础上实现迁移创新。在第四课时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回顾Su Hai、Mike和苏翊鸣的生日信息,共同制作思维导图,搭建正确介绍生日的脚手架,再逐步迁移到新的情境中进行分享。在单元挑战作业中,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来梳理和整合各国过生日的不同习俗与方式,为单元挑战创作做准备。
2.开展跨学科活动,实现实践运用
逆向作业设计不仅仅局限于本学科的学习内容与形式,还要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开展跨学科的活动,多方位、多形式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与理解。如在学习完第二课时Fun time的内容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班级学生的生日日期和活动进行调查,运用数学统计的方法进行汇总与统计,分析班级学生生日日期与生日活动的相关数据,再用英语介绍班级整体情况,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组织多元评价,实现以评促学
结合课时教学内容与作业内容,设计合理可行的评价内容,通过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小组评价、班级评价和集体投票等多种形式,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学生通过作业完成情况自主检验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而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以评促教,推动教师不断自我更新与突破,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真正落地与提升。
逆向设计让作业成为撬动单元整体教学的支点,它以目标为导向,改变了教师的备课思维,学会以终为始,细化教学目标,加强了课堂教学的精准度。教师精准设计作业内容,根据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调控课堂教学,加强了英语单元课程的生成性,切实提高备课、上课的实效。同时,逆向设计的各课时作业在完成难度、思维度和内容广度上逐层递增,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跨学科活动和自主评价等支架突破重难点,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实现思维进阶,助力核心素养的真正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3]张佳丽.大观念统领下的小学英语单元作业逆向设计的实践探究[J].校园英语,2023(2).
[4]张小樱.基于目标导向的英语课后作业逆向设计:以人教PEP版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5 There is a big bed为例[J].小学教学研究,20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