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单元 课时联动
作者: 潘双燕
【摘 要】英语作业是与课堂教学联动的学习活动,是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基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理念,课后合理布置英语作业。文章立足人教PEP版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4 At the farm,从确定单元课时目标、设计单元课时作业、实施单元课时作业、开展作业多元评价四个方面进行探究与实施,实现作业与单元整体教学的有机融合,真正达到“教—学—评”一体化。
【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 单元课时目标 单元课时作业 作业多元评价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活动要引导教师改变传统的以孤立记忆和操练语言点为主的知识导向教学,从浅表性、碎片化和应试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转向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教学实践。有些英语教师由于缺乏对单元内容的整体把握及单元目标的整体架构,导致作业设计碎片化、浅层化,单元课时之间、课内与课外之间缺少关联性和延续性。因此,教师应以单元为基本单位,依据单元目标,以选择重组、改变完善或自主开发等多种形式设计单元作业,并体现不同课时之间的关联性、逻辑性和递进性。文章基于人教PEP版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4 At the farm,从确定单元课时目标、设计单元课时作业、实施单元课时作业、开展作业多元评价四个方面进行探究与实施。
一、确定单元课时目标
单元作业设计需要基于高质量的单元整体教学框架。也就是说,单元整体教学框架设计的思路是否清晰、课时活动之间是否具有层次性和关联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作业设计的思路。
人教PEP版英语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主题是“At the farm”(在农场)。该主题涉及“人与自然”的主题范畴,旨在让学生在观察书本上农场的过程中,学习有关农场的农作物以及动物的英文表达,并能运用指示代词和疑问句来合理询问,感受参观农场的乐趣,激发学生对农场事物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明确了单元基本信息及单元育人价值,笔者将本单元分为四个课时进行教学,并定位了每个课时所对应的课时目标。
课时1子主题为“Vegetables on the farm”(农场里的蔬菜),让学生掌握农场中植物的说法和相关特征的描述,学生要达到的是听说目标。
课时2子主题为“Animals on the farm”(农场里的动物),让学生掌握农场里的动物相关英文表达,学习与讨论它们的外形、颜色、特征和动作行为,学生要达到的仍旧是听说目标。
课时3子主题为“MacDonald’s farm”(麦当劳叔叔的农场),让学生在掌握阅读技巧的同时,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表达与创编,达到读写目标。
课时4子主题为“What a great farm”(多棒的农场),让学生了解农场中动植物的用处与价值,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语言实践。
各个课时之间所对应的目标由基础的听说目标到拓展的读写目标,最后到创新的综合语言实践目标,层层递进。
二、设计单元课时作业
确定了单元各课时的目标后,便可以结合课型特点,设计单元课时作业,检测学生听、说、读、看、写等方面的能力。每个课时分别设计指向单元和课时目标的活动,设计基础理解类作业、拓展实践类作业及迁移创新类作业。不同课时作业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适度复现、螺旋式上升,使学生的核心素养融合发展。作业形式可以是课后自己独立完成,课堂上同桌之间互相完成,也可以是课后小组合作完成。见表1。
三、实施单元课时作业
(一)作业与课堂任务联结,巩固基础
第1、2课时为本单元的听说课,也是学生对本单元的基础知识进行学习和理解的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感知并理解主题意义、了解词汇句型,因此,作业主要以基础类的听说为主,而且应与课堂任务联结。
第1课时为A部分的对话和词汇板块,笔者从单元主题切入,让学生跟随着教材上的同学参观农场,学习和描述农场里农作物的相关单词、句型等知识点后,结合课堂任务单,布置本课时的课堂作业:选择一种农作物,编一首诗歌,说一说它们的颜色(What colour are they?)、外形特征(How are they?)以及对它的喜好等。此项作业复习巩固了本课时的重点知识和句型,同时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表达能力。
第2课时教学内容为B部分的对话和词汇板块,结合第1课时学过的农作物,又去观察农场里的动物。通过对农场动物的外形(How are they?)、颜色(What colour are they?)、叫声(What’s the sound?)和行为活动(What can they do?)的学习和讨论,学生多角度地认识动物。接着,笔者结合课堂任务单,布置本课时的课堂作业:结合不同场景的农场图,选择其中一幅,同桌互相用所学的句型讨论交流。此作业复习巩固了1、2课时的重点知识和句型,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语用能力。
(二)作业与其他学科联结,拓展实践
第3课时为本单元的读写课,也是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拓展实践的阶段,学生要辩证地思考和表达主题意义,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作业主要以拓展实践类的写为主,而且可与其他学科联结。
本课时教学内容为B部分的读写板块,笔者带领学生梳理并学习文本中的信息:Whose(谁的农场?)、What(农场上有什么?)、How(它们怎么样?)。同时教给学生阅读技巧,培养学生提取关键词与总结概括的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笔者在课后布置制作“My dream farm”的海报作业,同时让学生写一写梦想农场中的事物。这一作业是与美术学科相结合的跨学科作业,学生通过制作海报,画一画,贴一贴,并用所学的句型与知识写一写,表达与创编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作业与生活实际联结,迁移创新
第4课时为本单元的故事课,也是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迁移创新的阶段,为了更好地达成单元课时目标和本课时目标,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和生活经验进行延展。因此,作业要以迁移创新类为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结。
本课时教学内容为C部分的故事板块,笔者带领学生在学习故事的同时,了解农场中动植物的价值与用处(如奶牛提供牛奶、绵羊产出羊毛、母鸡产蛋等),联系生活实际,做到了将生活知识融入课堂。课后,笔者让学生走进身边的农场(包括自己种植的果蔬小园地、野外的生态农场、牧场等),开展参观、采摘、喂养等实践活动。学生从最初的在课本上认识农场中的事物,转移到在生活中认识真实农场中的事物:有的学生扮演了小小农夫的角色,来到蔬菜地采摘蔬菜;有的学生则当起了小小介绍员,用英文流利地介绍了农场的蔬菜;有的学生则与农场动物亲密接触。大部分参与的学生都是以视频呈现的方式,让笔者感受到了他们的快乐。本次作业通过寓教于乐的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亲近自然的意识和爱动手的热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迁移创新、综合运用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四、开展作业多元评价
为了检验单元课时目标和各课时作业的达成度,笔者从单元整体出发制订了本单元的评价总方案,包括作业目标、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维度。具体见表2。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此案例中的评价方案体现了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主体中有教师、学生和家长,教师是学生作业评价中的主体,在课堂作业和课后拓展实践作业的评价中,针对学生知识点的掌握与运用情况,起到良好的提示与反馈作用;学生作为同伴之间互学互助的对象,也是评价主体中的设计者、参与者,他们可以站在同伴的角度看待问题,在交流评价的同时也可以较好地掌握知识点并提高运用能力;家长作为评价主体中新加入的一员,在课后拓展实践类和迁移创新类作业中也可以发表他们的看法。
(二)评价内容多维化
本案例中,评价内容维度多样,涵盖了教师对学生听、说、读、看、写等各项学习技能的评价,同时也对应了不同课时作业的目标。如:
听说作业评价内容指向:声音响亮,语言规范,表达流畅,内容丰富。
读写作业评价内容指向:拼写正确,语意合理,书写工整,内容丰富。
综合实践运用类作业评价内容指向:声音响亮,语言规范,表达流畅,内容丰富,情感充沛等。
(三)评价方式多样化
本案例中,笔者采用的评价形式较为多样,除了常规的评价量表,还有口头评价、启发追问、任务单评价、家校互评、展示评价等。同时,每一项作业可以多种评价形式相结合,以达到最好的评价效果。
如课时3的“画写农场”作业,则采用了量表评价和展示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笔者结合“画写农场作业评价量表”对学生的海报从“绘画精美、拼写正确、语意合理、书写工整、内容丰富”五个维度进行评价,同时根据学生评价量表中所得的笑脸个数,评选出评分最高的五名学生的作品,将作品放在班级里展示,让学生之间可以交流互助。
单元整体教学下的作业设计与评价,需要教师持续地思考与改进。教师要做到从核心素养出发,设计从课堂到课后、从文本到生活、从实践到素养的作业,结合主体多元化、内容多维化、形式多样化的评价任务。这样,学生的学习才会真实发生,作业才能真正发挥育人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芳,武茜.基于单元产出大任务的小学英语作业设计与实施[J].英语学习,2022(8).
[2]樊波,胡珂.基于新课标理念,聚焦单元视角下综合性与延展性作业的设计探究:以外研版小学《英语》(一年级起点)五年级下册Module 7为例[J]. 英语学习,2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