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榜样的力量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 杨肇文【摘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要求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是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教材。教材中有许多英雄楷模的生动事例,蕴含着巨大的榜样教育力量。思政教师要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英雄观来实施读本中的新时代英雄榜样教学。采用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发挥不同类型的英雄榜样在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新时代英雄榜样 教学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021年9月全国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以下简称《读本》)课程教学以来,教材中一个个生动的事例、一个个先进的英雄楷模成为学生印象较为深刻的学习内容,可见榜样教育的力量巨大,是读本课众多教学策略中较为重要的一种。如何实施新时代英雄榜样教育,贯彻落实二十大相关报告精神,成为摆在思政教师面前的重要议题。
思政教师要善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英雄观来指导读本中的榜样教学。要发挥不同类型的英雄榜样在教学中的作用,就应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笔者尝试分析小学三、五年级《读本》中新时代英雄榜样的区别,探寻本质,寻求有效教学路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一、名人榜样:奠定“爱国”基调
小学各年级教材中共出现中国古代文化名人12人,其中思想家7人,分别是孔子、老子、庄子、孟子、墨子、孙子、韩非子,其中发明家1人,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毕昇,他为人类文化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英雄4人,分别是郑成功、苏武、文天祥、岳飞,他们是铮铮铁骨、金戈铁马,坚定维护祖国统一的人物。中国的创造发明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中国人历来不甘屈辱,渴望和平统一。这些名人榜样为学生奠定了“爱国”的基调,教师要从这些名人榜样身上,提炼出勇于思考、勇于创新、热爱祖国、造福人类等展现中国人民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全人类谋发展、为全世界谋大同的品质与格局。
二、党员榜样:谱写“服务”赞歌
低年级读本中共提到优秀党员8人,刘胡兰、张思德、王进喜、焦裕禄、雷锋、黄旭华、其美多吉、钟南山,突出不同历史时期优秀党员的“服务”精神。这些模范人物大多是平凡岗位上的人民群众,同时又是先进党员的代表人物,真正体现了来自群众、服务群众的历史唯物主义英雄观和群众观的完美结合,也很好地说明了党和人民的密切关系。教师在执教时,既要突出这些优秀党员高尚的“为人民服务”精神,又要适时引导学生理解这些优秀党员本身具有的人民属性,帮助学生理解党和人民心连心。
三、群众榜样:平凡中见伟大
教材中突出表达每个中国人都要有中国梦,将人民群众的个人理想同祖国发展相联系,展现的正是普通群众和受人尊重的时代英雄的关系。普通而又平凡的群众在自己的岗位上精益求精、身先士卒、为人民鞠躬尽瘁,这些群众榜样正是新时代值得推崇的英雄。袁隆平、屠呦呦、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张桂梅、黄大发等,农业工作者、医学工作者、科技工作者、普通百姓、护边员、码头工人、电焊工、人民教师,他们都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群众身上同样闪耀着英雄主义的光芒。教师在执教时,就可以立足这一基点来引导学生:我们要立志成长为新时代的英雄,每个人都有成就伟大的可能。
四、领袖榜样:伟大中现平凡
《读本》中最突出的榜样就是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有他对学生的谆谆教诲、金句名言,还有他往来于天南海北关心国事、爱护人民的事迹。习近平总书记深入群众、热爱百姓,同时又高瞻远瞩、责任担当的形象深入人心。这样的领袖榜样无疑是充满力量的。而教材在铺陈这些事迹时将其大致分为三种类型,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类型事迹,有侧重点地指导学生感受领袖榜样所散发的人格魅力。
第一类,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故事。《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一课中,插叙了习近平总书记小时候加入少先队时的故事。他小时候和大家一样,也会激动,为自己没有第一批入队而难过,他的话拉近了和当代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要恰当地引导学生感同身受,揭示入队的神圣与光荣,争做共产主义接班人。
第二类,习近平总书记心系群众,《一心跟着共产党》一课中有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群众的6个事例,这些事例主题统一,但内容分别涉及了关心残疾人、作业工人、贫困人员等,从不同侧面展现出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内涵本质。教师在执教时,要突出领袖榜样的平易近人、心系群众的品质。
第三类,习近平总书记更是伟大领袖。五年级教材中引用了很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建设方面的金句和事例。着眼于全球化发展、躬身于人类进步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洞悉世界格局、统筹中国发展的大气魄,展现的是中国人民对未来、对世界的态度与畅想。教师要以高站位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领袖榜样之所以能有这样的眼界、格局和胸怀,正是因为其平凡的出身,肩负人民的希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作为前进的誓词。
五、同龄榜样:突出“可亲可敬”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非常乐于接受的榜样还有一类是来自身边的小英雄。他们是可亲又可敬的小伙伴。同龄榜样教材中引述不多,集中在《做新时代的好少年》一课。有背同学上课的爱心好少年、有爱思考乐发明的创造好少年、有爱祖国传播传统文化的好少年,教师在陪同学生收集相关信息、学习同龄榜样事迹、明晰好少年要求的同时,要关注如何把这些适合落地的品格随即转化为可行动的方向。亲近同龄人、敬佩他们的优秀品质,将教学重点落在仿效精神之上,而不是简单的言行之上,杜绝就事论事,死板仿效。要感悟这些好少年身上的品质,深入思考:作为同龄人,我们可以做哪些类似的事?做到举一反三,涵养内心,提升自我境界,学习为国家、为集体、为他人服务的本领,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让《读本》教材的精神内涵通过好少年的行动真正落地。
这些榜样人物既是新时代的英雄榜样,也是新时代充满活力的中国群众的先进代表。教师要辩证看待这种关系,深刻理解这些英雄榜样事迹背后的精神内涵,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英雄观来指导《读本》中的新时代英雄榜样教学,活学活用,选择适合本地方学情的方式来精心设计,体现教师应有的思想高度与深度,展现教师应有的时代责任与担当。
【参考文献】
[1]史俊.要重视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的教育[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5(6).
[2]曹宣明.习近平关于英雄及英雄精神重要论述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9(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
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青年教师专项重点自筹课题“区域英雄人物事迹融入小学德法教学的实践研究—以无锡籍女新四军为例”(课题批准号:C/b/2020/02/53)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