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自信的小学英语跨文化意识培养
作者: 江薇薇
【摘 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任务,也是新时期英语教学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教师要以培养跨文化意识为立足点,采取多样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促进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结合,创设英语文化交际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跨文化认知,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对西方文化的理解,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关键词】跨文化意识 文化交际 文化自信
语言是文化的传播与保存的载体,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语言,语言与文化既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英语作为一门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课程,无一不对文化意识有着较高的要求。培养正确的跨文化意识,形成正确的跨文化认知,应当成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缘起: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的现状调查
笔者随机抽取了200名三至六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回200张,全部为有效问卷。
问卷设计主要依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文化意识目标,并参考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内容。笔者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学生英语文化学习的现状主要表现在文化知识、文化兴趣、文化学习方式等方面。围绕这几个方面,问卷的具体设置详见表1。
问卷2~3题中,有40%的学生认为悉尼是澳大利亚的首都,31%的学生选择B选项,仅有29%的学生选择正确选项A。原因是教材中介绍过悉尼歌剧院,学生对悉尼更熟悉。对于西方人的饮食,91%的学生选择了B选项,他们知道西方人吃面包、喝牛奶。调查发现,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饮食、节日文化等相关测试题较感兴趣,答题正确率较高;在回答交通、建筑、发明等物质文化相关测试题时,错误较多。因此,学生对于文化知识的了解相对狭隘,掌握不够全面。
二、聚焦: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问题所在
(一)母语负迁移,缺乏英语思维能力
使用母语的思维习惯会直接影响他们英语语言的习得,然而大部分学生没有机会体验西方的生活方式,在课外也很少主动搜集资料了解西方国家的传统习俗、日常交际等文化,他们无法体会中西方交际礼仪等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差异,通常情况下,以本地域或本国的文化作为标准,以此衡量或判断其他国家的交际行为。长期如此,学生形成中国式英语的思维方式,在口语或书面表达上经常出现语用错误,这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与新课标中强调的文化目标“背道而驰”。
(二)传统文化流失,缺乏文化自信
文化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融合、不断创新的过程,文化自信一经形成,对人们的文化选择将会有一定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学生缺乏对自身文化的科学认知,盲目追随西方。如何在融合中西文化的基础上确立中国文化的自主性,构建超越西方的社会主义文化价值体系仍然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问题。
三、求索:小学英语教学中儿童跨文化意识培养的路径
(一)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目标指向
1.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小学英语的文化教学不仅仅是对文化事实的复述或者教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即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面对不同的交流对象进行恰当的交际活动。英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时的主要障碍不在于语言本身,往往是因思维方式(意识)的差异导致的沟通困难,而思维方式(意识)的差异是文化差异的体现。培养跨文化意识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世界上不同的文化风貌,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学生多元的文化认知和开放包容的文化心态。
2.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新课标对文化知识的要求中提出:文化知识的学习不限于了解和记忆具体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发现、判断其背后的态度和价值观。世界上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独特性,在进行英语及其文化学习的时候,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语言的不同必然会引起儿童对中西方文化和语言的比较。因此,在开展语言和文化教学时,应该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平等观,让他们以平等的心态来学习,同时要发现和判断各国的文化背景后面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跨文化意识培养的价值意蕴
1.跨文化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交际能力
文化的差异往往会造成沟通的阻碍,这往往是母语负迁移造成的思维惯性。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正是消除母语负迁移的最好方法。学生在获得新知前已经形成了跨文化意识,便可以从容斡旋在两种文化与两种语言间。将培养跨文化意识作为学生交际能力培养的主要手段,有助于将跨文化交流落到实处,交流深度上也将得到提升。
2.跨文化意识有利于提高儿童文化鉴赏能力
当英语成为学生认识世界的工具时,形成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的跨文化意识,就成为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价值观的重要保障。教师应让学生在多元的文化中辨别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或当今主流文化相背离的信息,通过对不同优秀文化的对比和学习提升对异域文化的选择和辨别能力,拓宽视野,坚定文化自信。
四、实践:小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
(一)潜心耕耘课堂,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
1.课外补充,拓展文化视角
英语学科的教学不仅仅是课内的语篇阅读,还应该包括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既是语篇阅读的有效补充和延伸,更是英语教学中实现跨文化意识目标的重要方法。通过学习理解与迁移实现语言学习活动的整合,达成深度教学,继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连云港市大力推广“真阅读”工程,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提升核心素养,其中英语学科推荐的绘本《跟上兔子》深受学生的喜爱。绘本在结合学生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有相应的拓展,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英文故事的同时,可以提高阅读能力,了解中西方文化。
【案例】在教学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8 Chinese New Year一课时,教师结合绘本《跟上兔子》中Cat and mouse进行拓展教学,该书讲的是十二生肖的由来,结合中国的传统生肖文化,可以拓展学生的文化知识。
T:Chinese New Year is coming.What is the Chinese zodiac this year?
Ss:…
T:What’s your Chinese zodiac?
S1:…
T:Do you know the origin of the zodiac?
接着引出绘本,学习了解十二生肖的由来,将课堂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同时也能感受文化,全面提升英语语言和文化素养。
2.角色体验,增强文化交际意识
在英语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他们可以更深刻地体验文化,这种文化获得的过程,远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文化事实更能引起学生思考,同时还有利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案例】以译林版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6 At the snack bar为例,该单元的主题内容是饮食,重点是让学生运用“What would you like?I’d like…”等句型了解如何表达自己喜欢吃的食物,教材中列举了中西方的食物和饮料,如比萨、咖啡、面条、茶等。课上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学生对英语跨文化学习的积极感知和体验。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阅读关于国外快餐的图片和介绍以及英美国家的就餐礼仪等的文章,并让学生演示筷子与刀叉的正确使用方法。学生模拟在餐厅就餐时使用需要的餐具,在活动前了解西方国家用餐时的用餐语言,包括如何表达需求、用餐的礼仪等。
(二)多元文化互动,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1.小组PK,讨论文化
学生的思想还未成熟,没有清晰的辨别能力。在开展文化教学时,可经常进行文化辨析,让批判性思维成为文化学习的主导。
Unit 6 At the snack bar中涉及中西方饮食文化。课上,教师可以将国外的饮食文化习俗与中国的饮食文化作系统的比较分析。学生讨论中西方的饮食文化,在此过程中不仅运用了语言,学习了知识,还活跃了思维,感受了文化。
2.作品分析,赏鉴文化
学习多元文化除了促进英语学习、充实文化知识、体验西方文化之外,更要以西方文化为参照,感受自身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崇敬和热爱。
笔者在班级成立学习小组,每天的英语课课前五分钟,小组轮流讲故事。学生自己选择故事素材、背诵故事、准备道具、编排排练,忙得不亦乐乎。每学期初,笔者都会做好活动宣传,明确提出教学要求。在选材时,笔者会指导学生选择与文化有关的故事,并帮助学生一起修改特别复杂的句式,降低任务难度。学生在台上讲故事时,笔者会要求班上其余学生认真听,适当的时候可以做一些笔记,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准备到演讲的过程中,学生对中西方文化会形成更深的了解。
英语教师既是语言的解读者,也是文化的引导者,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绝不能忽视英语教育的价值趋向。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多元文化环境中积极主动地面对挑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主流文化、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吴庆麟.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符娅.文化自信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路径研究[J].英语广场,2020(6).
[3]刘江.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融通路径新探——依托安徽竹稞学宫文化研究中心[J].黑河学院学报,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