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书:学生英语复习的另一种“思维导图”
作者: 郝良悦
【摘 要】思维导图的运用使英语复习更系统化,知识结构更清晰化。而“口袋书”则是立体化的思维导图,且比思维导图更具“分享”的功能,能大大提高学生英语复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和有效性。文章论述口袋书在学生英语复习中的独特价值,以及以口袋书提升学生英语复习效能的指导策略。
【关键词】英语复习 口袋书 思维导图
一、什么是学生英语复习的“口袋书”
口袋书的兴起,最早可追溯到1935年7月在伦敦出版的“企鹅丛书”,这套丛书3年间销售2500多万册,获得巨大成功。口袋书从此流行于世,并引发了一场“纸皮书革命”。
在一次暑期参加的“引智培训”中,笔者在外籍教师的指导下第一次用一张普通的A4纸制作口袋书。具体方法如下:将A4纸连续对折两次后得到一个长方形,沿着长方形较长的那一边剪开,剪至其中点后,将纸打开、立起,顺着折痕将纸进行压缩,口袋书便成型。
由一张纸变成一本书,这样神奇的变化让笔者眼前一亮,随即产生了将口袋书运用于英语教学的想法。为激发学生英语复习的兴趣,笔者决定创新复习方式,指导学生制作复习口袋书。具体制作要求如下:
首先,学生围绕教师规定的主题独立制作一本口袋书,允许书中出现中文。在课内知识的基础上适当拓展,以及在书上作涂色、绘画等装饰。
其次,口袋书的封面需包含制作人、标题等信息。需在书的主体部分每页右下角标页码。扉页为目录,目录应包含各板块名称以及对应页码。需在书的主体部分标明对应板块的名称。
最后,口袋书里包含的复习内容是制作人在复习过程中归纳的重点、难点或易错点,也可以包含复习技巧、易错题整理以及自主命题等。
二、口袋书在学生英语复习中的独特价值
(一)唤醒内驱,让兴趣自然生发
设计、制作一本书本来就是一件很有意思、很有成就感的事,对于学生而言,更是如此。在制作过程中,学生梳理知识、对知识进行再加工以及创造,体验满足感。制作完成后,他们会拥有读者,甚至是“粉丝团”,自豪不已。同时,所有学生自主参与了口袋书的制作,在教师的指导下都有内容可写,虽然完成质量不一,但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口袋书为英语复习注入活力,大大提升了学生英语复习的积极性。
(二)呵护经验,让个性精彩绽放
在复习内容方面,每个学生依据自身的复习情况自主选择口袋书的制作内容,这极大地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复习需要,避免已经掌握的知识还在被一遍遍地重复的情况,提升了复习效率。在复习方法方面,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如配图法、口诀法、思维导图法……口袋书促使学生的英语复习向自主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三)建构体系,让知识向外延展
在教师的鼓励与引导下,学生口袋书的内容不局限于特定单元范围内的书本知识,而是围绕该单元内容进行适当拓展。一方面,学生进行课内拓展,将新旧知识联结,构建知识体系。例如,总结“动词+ ing”的所有适用情况以及变形方法。另一方面,学生进行课外拓展。例如,在复习12个月份的表达法时,有学生拓展年份的表达。
(四)学习前置,让教师优化教学
在制作口袋书的过程中,学生不断自我提问、自我诊断、自我反思:本课的重难点、易错点是什么?我已经掌握了什么?我还有哪些薄弱点?除了课本知识,我还有什么补充?……通过阅读学生制作的口袋书,教师可以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复习侧重点、疑惑点等情况。同时,口袋书还能给教师带来启发,有助于老师更好地指导学生。比如,通过有趣的小故事区分cook与cooker。
三、以口袋书提升学生英语复习效能的指导策略
(一)以“教师的充分指导”为前提,授技术,明路径
学生制作口袋书的过程就是对知识自主梳理、总结、归纳的复习过程。区别于知识点再现式的传统复习方式,口袋书以其新颖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设计对学生有极大的吸引力。但是,由于学生没有制作口袋书的经验,所以教师的充分指导是必要的,这也是利用口袋书提升学生英语复习效能的前提。
1.口袋书制作前:开辟精准路径
在学生制作口袋书之前,教师应介绍口袋书的相关概述及制作方法、要求和应用案例所需要的相关知识。首先,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口袋书,包括其概念、特性以及意义;其次,介绍口袋书中各板块具体内容的框架,鼓励学生运用逻辑关系图,使书中内容结构更加清晰;再次,在板块布局以及插图方面进行指导;最后,需确立英语复习口袋书的基本内容,即主题。这个主题可以是某一个或几个单元的内容,也可以是某一种或多种类型的单词,某一种语法知识,或几种语法知识的对比,以及文化板块,甚至是某一种或多种类型题目的命制;等等。
2.口袋书制作中:提供可视支架
起初,口袋书最好由学生或教师作为一个协作团队共同合作在课堂上完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头脑风暴环节的笔记内容出发,通过联想与想象,选择适当的逻辑关系图,具化为口袋书上某一板块的内容。教师还可以展示优秀的英语复习口袋书范例,并带领学生尝试制作。师生共同在课堂制作几次后,学生逐渐熟练,可以独立在课后完成口袋书的制作。
3.口袋书制作后:引导多维评价
在学生完成口袋书的制作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互换口袋书,每人至少阅读5本他人的作品,互相进行星级评定。教师给获得五星、六星的学生颁发星级勋章,并将他们的作品在全班以及学校微信公众号平台上展示。具体评星标准见表1。
(二)以“学生的头脑风暴”为途径,激思维,促生成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通过英语学习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复习课的活动设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复习,培养学生自主复习、总结归纳的能力。头脑风暴法主要通过小组协商、合作交流来激发学生思维,并优化其制作口袋书的效果,充分发挥了学生英语复习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提升了学生英语复习效能。它主要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1.在发散中碰撞
在确保学生理解制作要求后,教师先让学生自己回忆、梳理指定单元的内容,然后自由选择同伴进行交流,最后集体讨论,互相补充。学生围绕单词、语法、语音、文化知识等方面对单元的重难点、易错点进行归纳、交流,这充分践行了“相信学生、依靠学生”的理念,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学生自主回忆、梳理、归纳的过程是对旧知的复现、选择、提取的过程。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学生将提取的旧知输出,并从同伴的输出中继续实现旧知的复现,从而加强了对旧知的巩固,大大提升了英语复习效率。
2.在聚合中生成
学生列出刚才思维碰撞中产生的不同想法,包括词汇、短语、句型、语法、语音等,随想随记,然后对相关内容进行审核、筛选以及重新逻辑排序,进而生成自己的素材,为制作口袋书做好准备。
在实际操作中,笔者发现:基础较弱的学生由于长期不自信以及不愿意动脑筋,他们更喜欢填鸭式的复习模式,一开始对口袋书的制作是有较强畏惧心理的。有了此准备环节,他们可以模仿课堂上其他学生的总结并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制作。此外,教师可以提出探究性问题来激发学生思考,启发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制作口袋书过程中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提升了学生英语复习的深度与广度。
(三)以“口袋书漂流”为载体,促交流,引反思
口袋书相对于思维导图,最显著的优势就在于它的“分享”功能,这可以通过“口袋书漂流”来实现。即学生们分享彼此自制的口袋书,互相交流。交流的角度分为“复习”以及“口袋书的制作”。
1.在交流中温故知新
学生阅读彼此的口袋书,其实就是自主复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巩固了知识,完善了自身知识体系,而且学习了复习方法。在阅读后的交流环节中,教师可以问学生问题:“你读的口袋书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知识点是什么?有哪些是你在复习中忽视的,却在别人的口袋书中出现的内容?别人的口袋书里,有哪些内容拓展得比较好?你在别人的口袋书中发现了什么样的好题目?”……
学生在回答以上问题的时候,就是在分享、交流自己在口袋书漂流过程中的收获,也是旧知复现的过程,更是互相学习、拓展新知的过程。学生在阅读、分享中温故而知新,提升了复习效能。
2.在反思中精益求精
针对口袋书的制作,教师可以在口袋书漂流以后引导学生讨论大家看到的好的做法。教师先鼓励学生学习好的做法,同时也针对不够好的做法,与学生一起补充口袋书制作的要求,如每页的字数、内容来源的要求等。教师也鼓励学生反思,质疑教师提出的口袋书的评星标准是否合理。
学生通过口袋书的漂流,分享制作心得,也反思不够好的做法,共同完善口袋书的制作要求以及评星标准,使口袋书的制作精益求精,逐渐走向完美。同时,学生通过交换口袋书,有了对比,就有了反思、竞争。适度的竞争氛围对学生的复习、口袋书的制作有促进作用。
四、结语
口袋书是对学生英语复习方式的创新,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复现、梳理、联结和再创造。口袋书,让英语复习充满乐趣,提升了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口袋书,让英语复习走向自主化、个性化,提升了学生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口袋书,让英语复习更加合作化、竞争化,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综上所述,口袋书提升了学生英语复习效能。
愿“口袋书”这条密径有更多教师来探索、发现,共同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曹峰.译林版《英语》复习课练习设计实践与反思[J].考试与评价,2017(3).
[2]李燕.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海外英语,20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