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课标 “玩转”新课堂

作者: 徐志伟

【摘 要】游戏是深受小学生喜爱的教学活动,在小学体育中引入游戏化教学,以游戏的方式开展体育活动,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培养他们勇敢顽强、积极向上的精神。文章探讨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的价值,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导向研究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 游戏化教学探究

一、引言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需要重点讲解、示范体育动作,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机会,引入游戏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助力体育教学效果的提升,促进学生运动能力的提升和运动习惯的养成。小学生性格活跃,乐于参与趣味性强的体育活动,若是组织单一、枯燥的体育训练活动,不仅不利于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而且不利于提升体育教学效果,难以发挥体育在育人、育体、育心方面的特殊作用。体育游戏是体育与游戏相互结合的产物,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游戏化教学已经成为日常教学的重要内容,将体育教学与小学生喜爱的游戏活动有效结合起来,可以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实现娱乐身心的目标,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积极向上的精神,引导他们以高昂的热情参与体育活动,助力他们健康、全面发展。

二、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的价值

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发现,以教师为中心的“示范+训练”主导着体育活动的开展,在枯燥、单一的体育教学模式下,一些学生失去了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体育教学的效果长期得不到提升。以游戏的方式开展体育活动,符合小学生喜欢游戏和比赛的心理特点,同时赋予了体育活动更多的趣味性,这对体育教学效果的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非常上心,体育教师需要基于学生的立场开展体育活动,组织多元化、趣味性的体育活动,促使体育活动更好地作用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方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跑:快速变向跑”的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练习跑是相对枯燥的教学内容,教师若一味地采取“示范+练习”的教学模式,显然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采取游戏的方式教学,则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常见的游戏有“听信号”,以创设游戏情境的方式,培养学生快速变向跑的能力,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快速变向跑的技能,实现寓教于乐的教育目标。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一些体育教师为了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全程把握着体育课堂,甚至没有结合学生的学情,一味地根据体育教学目标来开展体育活动,甚至出现体育活动不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现象,“以讲代练、以练代赛”的教学模式十分常见,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教学的效果也就得不到有效提升。在新课标背景下,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游戏化教学便是“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体育游戏活动的设计需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也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游戏、自主开展游戏活动,促使学生以高昂的热情参与体育活动。例如,在“多种姿势爬行”体育教学活动中,开展“小蛇出洞”游戏活动,体育教师扮演“小蛇”的角色,学生则扮演“食物”的角色,在相互追赶、跑动中,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多种姿势爬行能力,让学生成为体育游戏活动的“主人”。

(三)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游戏是小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学生充满了探索的兴趣,有着饱满的参与热情,在体育课堂开展游戏活动,符合学生活泼好动的身心特点。他们在体育游戏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追随童梦、自由地释放天性,获得愉悦的课堂体验。例如,在“前滚翻”教学实践中,为了增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体育教师和学生一起设计“模仿小刺猬”游戏活动,选择空旷、安全的区域,鼓励学生对孙悟空的动作进行模仿,既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氛围,又提升了体育教学的效果。

三、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策略

(一)创设游戏情境,增添体育趣味

新奇、有趣的游戏情境,可以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特别是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游戏情境,会增添体育活动的趣味,能实现“融入其中、入境动情”的活动目标。足球教学中的“带球走”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为了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促使他们掌握“带球走”的技巧,教师可以创设“兔子搬家”的游戏情境,将足球作为“兔子”。在具体的游戏情境中,学生需要把足球从一点带到另一点。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适当地降低要求,随着学生运动技能的不断提升,再适当地增加运动难度,如将直线变为曲线,也可以增加障碍物等,让学生在游戏情境中掌握技能、收获快乐,促进体育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在具体的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要转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理念,创设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教学情境,增强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体验感,使他们在亲近自然、释放天性的过程中,掌握体育运动技能,让体育运动成为学习、成长的一部分。

(二)引入民间游戏,丰富教学内容

众所周知,民间游戏作为民间文化的特殊表现形式,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其以简单经济却不乏趣味的显著优势,深受人们的喜爱。在体育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引入民间游戏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民间体育游戏的特殊魅力,让他们在民间体育游戏中提升自身的运动水平,培养运动能力。在培养学生跑动、躲闪运动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老鹰捉小鸡”这一游戏。可以将班级内的学生分为两个小组,挑选出两个运动能力较强和身材较高的学生担任组长,分别扮演“母鸡”和“老鹰”的角色。“老鹰”扑扇着自己的大翅膀,想要抓到“小鸡”,以此来享受“美餐”;“母鸡”也在扑扇着自己的翅膀,努力地保护“小鸡”不被“老鹰”抓走。学生在游戏中的过程中既收获了游戏带来的快乐,又培养了跑、躲等能力,这对运动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跳绳也是一项集锻炼、表演和观赏为一体的传统体育活动,兼具观赏性、娱乐性的特征,有着很高的健身价值,而且跳绳运动不受场地、人数的制约,易于开展,在培养学生跳跃能力时,教师也可以引入跳绳这一民间游戏,使学生体验跳绳运动带来的快乐。

(三)小组合作比赛,增强运动体验

比赛是游戏的一种,运动的魅力便在于竞争,为了增强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体验感,在具体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入赛练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体育训练、体育比赛的过程中,强化自身的运动能力,增强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自信心,为参加体育训练和体育比赛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有利于学生健康运动习惯的形成。例如,在短跑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长江黄河”“喊号追人”等趣味游戏,将班级内的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小组内的学生相互讨论短跑的技巧,在游戏活动中相互协作,针对获得胜利的小组,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营造出有趣的运动氛围。小组内的相互讨论和小组间相互比赛,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增强了学生的身体机能,实现了“赛练结合”的教学目标,获得了事半功倍的体育教学效果。同时,笔者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发现,每个学生都有特长或个性,在运动兴趣、运动能力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以小组比赛组织体育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之间身体素质的差异,分层进行小组比赛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在体育比赛中收获快乐、强健体魄,感受体育魅力,从而健康成长。

(四)依托亲子游戏,促进教学提升

在教育实践中,家庭和学校是相互依存、优势互补的关系,家校合作、亲子游戏对学生的成长是极为重要的。有些国家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参加体育运动,不仅向学生传授体育运动的方法,还注重开展与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吻合的亲子体育活动,有了家长的参与,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热情会大大提高。如在温暖的春季到来时,为了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习惯,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体育教师可以开展“亲子足球赛”活动,家长和学生一起参加足球比赛,极大地丰富了足球教学的内容,也给学生带来了与众不同的运动体验,在家长的带动下,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得到了大大提升。同时,在家庭和学校中,家长和体育教师要善于利用积极、乐观、正能量的语言来激励学生,善于观察学生的优点。当学生得到家长、教师的肯定和表扬时,他们便会以良好的心态参与体育活动,在缓解学生压力的同时,促进他们心理和情绪的平衡发展,为亲子体育游戏活动的开展创造出更好的条件。

综上所述,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和新课标的颁布,体育不再扮演“陪跑”的角色,体育在学校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是新时期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教师需要遵循安全性和趣味性的原则,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活动,促使学生在体育游戏中掌握运动技能,提升身体素质,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为他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邹铮锋.小游戏 大作用: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小学生(下旬刊),2022(12).

[2]周维兴.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价值确定与实施策略[J].新教师,2022(11).

[3]万喆,殷怀刚,李锦钰.“双减”政策下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体育科技,2022(5).

[4]陈元福.新课标视角下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智力,2022(28).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