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策略研究

作者: 孙睿

【摘 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能够为英语课程注入独特的韵味和价值,使得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能够了解和体验中华文化的精髓。无论是课堂中的教材内容,还是课外拓展的文化活动,都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领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文章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意义及策略作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小学英语 渗透意义 教学策略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已经成为学生必备的技能。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和精神财富,也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英语课程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增强课程的思想性。为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除了学习英语的语法、词汇和听说读写技能,教师还应该充分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以丰富英语课程的内涵,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意义

(一)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歌曲、故事等元素,无论是在英语教材中,还是在教学活动中都妙用无穷。在英语教学中渗透这些文化元素,不仅能拉近学生与英语课堂的距离,还能够增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作为一种国际语言,学好英语不仅仅是掌握其语言规则,更需要了解其文化背景和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感受到其文化价值,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同时,传统文化的渗透也能够激发学生对其他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促使他们进一步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形成开放包容的思维和态度。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结合教材语篇,渗透传统文化

教材是英语教学的重要依托,教师可以从课文内容、任务、主题等方面着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例如,在教学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6 In the kitchen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食物和饮食习俗作为教学素材。

首先,教师可以介绍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如中国人认为饮食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和对食物的尊重;同时可以引入一些与饮食文化有关的阅读材料,如“中国菜”或“中国茶文化”等,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的烹饪方法和食材选择。

其次,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中国传统的食物作为教学素材,如“饺子”“汤圆”“粽子”等。通过这些素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这些食物的起源、传统的制作方法,以及与中国传统节日的关系,如在介绍汤圆的时候,可以讲述元宵节的起源和习俗。

最后,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材料,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餐桌礼仪和用餐习惯。如可以选择一些与餐桌礼仪相关的阅读材料,教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筷子、进餐时要注意的礼仪等。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学会一些实用的英语表达,还能让他们了解和尊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习俗。

(二)借助信息技术,展示传统文化

在当今科技发达的时代,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已经成为学生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利用这些技术手段,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Unit 8 Chinese New Year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精美的春节图片,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喜庆氛围;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播放一些与春节相关的视频,展示传统的庆祝活动、习俗和传统食物等,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另外,在课堂上,通过使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教材中关于春节的内容。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互动的小游戏,让学生通过选择正确的图片或填写相关单词来回答问题。这样的互动环节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还能够巩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除了课堂上的教学,借助信息技术还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电子阅读器或平板电脑阅读有关春节的英语文章。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够让他们领略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教师还可以在线上线下作业设计环节中,鼓励学生用英语写一些与春节相关的文章或短文,展示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三)注重中西对比,强化文化意识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与西方文化相关的课文或话题,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对比。通过对比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增进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国际视野。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 Unit 8 At Christmas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西方的圣诞节习俗,然后与中国的传统节日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学生可以发现圣诞节与中国的春节存在许多不同之处。他们了解到圣诞节是西方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会互相送礼物、穿着节日服饰等,而春节则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独特的风俗和习惯。

在引导学生对比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关于圣诞节或春节的有趣的故事和传说,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听故事的方式,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习俗和传统。通过这些故事,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不同文化中的神话和传说,增进对两种文化的理解和兴趣,还能提升他们的思辨意识。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英语知识,而且还可以培养其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他们能够从小就接触到不同的文化,有利于拓宽他们的视野,增强对世界各地文化多样性的认知。同时,通过对比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学生对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感兴趣。

(四)开展实践活动,促进文化传承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是促进文化传承的一种重要手段。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亲身参与各种传统手工制作和舞蹈表演等活动,让他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首先,传统手工制作是一种能够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培养其创造力的方式。在学习五年级下册 Unit 7 Chinese festival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制作各种传统节日的手工艺品,如剪纸、灯笼、红包等。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了解相关的节日文化背景,还能亲手完成作品,感受动手创造的成就感。同时,教师还可以辅以相关词汇和句型的教学,让学生在动手制作的同时提高英语表达能力。

其次,舞蹈表演活动也是一种生动有趣的实践方式。通过学习传统舞蹈,如舞龙、舞狮、八仙过海等,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和舞蹈的魅力,增强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舞蹈编排,通过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领导能力。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除了展示自己的才艺,还可以使用英语与观众进行沟通,提升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最后,参观各种文化场所也是一种拓宽学生视野的好方式。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博物馆、古镇和历史文化街区等地,让他们亲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参观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英语课程,引导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和询问,加深他们对文化场所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流,了解当地的传统习俗和民俗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渗透,通过结合教材语篇、借助信息技术、注重中西对比,以及开展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多彩的英语学习环境,让他们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更好地了解、感受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李义华,李燕燕,刘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英语教学有机融合的策略[J].英语教师,2023(1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