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2.0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微课教学探析
作者: 宋峰【摘 要】文章探讨信息技术2.0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微课教学,分析微课在这一背景下的教学意义、原则及策略,阐述微课教学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微课的成功应用需要坚守有效性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和全面发展原则,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微课内容、应用场景等。
【关键词】小学数学 信息技术2.0 微课教学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地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工具。微课,作为一种短时、高效的教学方式,在信息技术2.0背景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尤其在小学数学领域,微课教学的优势逐渐显现。文章将详细分析这种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领域的应用价值、原则和策略,希望为教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启示。
一、信息技术2.0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微课教学意义
(一)可以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
在信息技术2.0的背景下,小学数学微课教学的出现无疑为教育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尤其是在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方面。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是固定的、单一的,强调教师的授课,而学生大多数时间扮演的是一个被动的听众角色。然而,微课教学打破了这种局限性,它允许教育者创造出更为动态、互动的学习环境。这种新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促进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不再受制于传统课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和兴趣选择学习的内容,从而使得学习更为个性化和自主化。此外,微课教学的模块化设计也使得学习变得更为灵活和高效,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
(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信息技术2.0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微课教学具有独特的优势,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其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内在需求和兴趣。微课教学,以其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教学资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微课教学的互动性也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成就感。当学生在微课中遇到有趣的挑战或问题时,他们会更加积极地思考和解决,这种主动探索的过程无疑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动机。此外,微课的自主性让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学习,这种自我调控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而且也更容易使他们产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信息技术2.0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微课教学除了为学生带来了诸多益处,同样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微课教学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这促使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技术知识和技能。其次,微课制作中的内容策划、多媒体设计等环节,都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这无疑加强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研究能力。最后,微课教学的反馈机制为教师提供了及时、准确的教学反馈,使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这增强了教师的教学决策能力。
二、信息技术2.0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微课教学原则
(一)有效性原则
在信息技术2.0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微课教学中,有效性原则起着核心的作用。有效性原则要求教学内容、方法和目标的选择都必须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实际的意义和价值。从内容的选择来看,有效性原则强调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学习阶段和需求,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紧密相连,从而使学生能够真实感受到学科知识的意义和价值。从教学方法的选择来看,有效性原则要求教学方法必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主动参与和深入思考,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来看,有效性原则要求教学目标必须明确、可操作、可评估,以便教师和学生都能清楚地了解教学的方向和要求。
(二)学生主体性原则
学生主体性原则是信息技术2.0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微课教学的另一个重要原则。它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和实践者,而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和观察者。在微课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原则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独立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独立思考。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学科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扎实掌握,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习惯,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能力。此外,学生主体性原则还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便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三)全面发展原则
全面发展原则在信息技术2.0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微课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全面发展原则要求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发展,还要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发展。在微课教学中,全面发展原则要求教师必须从学生的整体发展出发,综合考虑他们的认知、情感和社交等多方面的需求,以便设计出更加全面、均衡、和谐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知识和技能上取得全面进步,还可以促进他们在情感、态度和人际交往等方面健康成长。此外,全面发展原则还强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鼓励他们共同探讨、解决问题,共同分享、评价学习成果,从而促进教学过程的民主化、平等化。
三、信息技术2.0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微课教学策略
(一)选择合适的微课内容
选择合适的微课内容在微课教学中至关重要。微课内容的选择,首先需要确保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需求和新课标的要求相匹配。微课,顾名思义,是短时、高效的,因此其内容的选取应当有针对性,突出关键点和难点,避免冗余和重复。再者,合适的微课内容应当反映当前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学科知识的前沿,使学生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深入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此外,微课内容的选择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动机,通过有趣、创新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当然,这也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教育经验、敏锐的教育洞察力以及持续的专业发展意识,这样才能更准确、更有针对性地选择微课内容,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以教学“千米和吨”为例,这是小学数学中非常基础的测量单位内容,但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是全新的概念。如果要为此设计微课,教师首先要思考如何使这一抽象的测量单位变得形象化、生动化。例如,可以运用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一千米的距离可以等同于学校到某个熟悉的地标的距离,一吨的重量与某种熟悉的物体的重量相差无几。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工具,如动画、图形或实物模型,来直观地展示这两个单位的实际意义和应用。在微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互动环节,如让学生估算自己家到学校的距离有多少千米,或者估算图书室里所有书的总重量有多少吨。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两个测量单位的概念,还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加深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应用和价值的理解。这样的微课内容不仅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还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二)选择合适的微课应用场景
选择合适的微课应用场景在微课教学中起着核心的作用,微课应用场景是微课内容的实践舞台,是使学科知识得以真实、生动表达的载体。每一个微课的应用场景都应该是精心设计和选择的,以确保它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既具有真实性又具有情境性的学习环境。合适的应用场景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此外,选择合适的微课应用场景还需要考虑微课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资源的可用性。只有这样,微课应用场景才能真正发挥其在微课教学中的关键作用,使得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经验紧密相连,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以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为例,这一数学知识点在微课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首先,在课堂导入阶段,微课可以通过生动的动画或情景模拟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日常应用,如家中的地砖、窗帘、书桌等,帮助学生建立起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这种导入方式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知识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接着,在知识教学阶段,微课可以结合实际的教学资源,如实物模型、数字工具或互动软件,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计算面积的过程和乐趣。此外,微课还可以应用到课后复习或拓展阶段,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或挑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知识。这样,无论是在课堂导入、知识教学,还是课后复习,微课都能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三)利用微课扩展学习场景
利用微课来扩展学生的学习场景在当前教育体系中具有深远的意义。学习场景的扩展实际上是提供了一个更为宽广的知识空间,使得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情境和背景下深入理解和应用学科知识。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受限于时间和空间,而微课则能打破这些限制,为学生提供一个随时随地学习的平台。微课的多媒体特性和互动性也使得学习过程更加生动和有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更为重要的是,利用微课扩展学习场景,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与实际生活和经验的连接,从而使得学科知识更加真实、具体和有意义。此外,微课还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创新和探索的空间,使他们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设计出更加个性化和有针对性的学习内容和方法。
以教学“垂线与平行线”为例,利用微课来扩展学习场景可以有多种方式。首先,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关于城市建筑的微课,通过展示各种建筑物的外观和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垂线与平行线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例如,摩天大楼的直立结构就是一个生动的垂线例子,而城市的街道和铁路则是平行线的典型代表。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这些真实的图像,深入了解垂线与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此外,微课还可以通过互动游戏或模拟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垂线与平行线的绘制和验证,从而增强他们的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关于桥梁建设的游戏,要求学生根据垂线与平行线的性质,设计出一个稳固且美观的桥梁模型。这种游戏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创新和思维能力,还能让他们在实际操作和实践中,深入理解和掌握垂线与平行线的知识。这样,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的角度,利用微课来扩展学生的学习场景都能为他们提供一个更加全面、深入和有趣的学习体验。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教育方式和工具也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微课教学作为信息技术2.0背景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微课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下的教育环境,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希望在未来,微课教学能够在更多的学科和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为现代教育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创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王广鹏.信息技术环境下“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与信息化, 2022(2).
[2] 阎秋珠.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数学微课教学研究[J].东西南北:教育,2021(5).
[3] 董大志.探究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语文微课教学[J].读与写,20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