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支架 趣读童话

作者: 刘敏瑜 徐卫清

巧设支架 趣读童话0

【摘 要】童话故事是帮助学生认识世界、涵养精神品质的重要文学载体,在童话故事类整本书阅读活动中,积极甄选优秀童话作品推荐阅读,设计整本书阅读任务,带领低年级学生多形式启读、多策略助读、多角度赏读、多渠道创玩,能开启美妙的童话阅读之旅,让学生在感受可爱形象、动人情节的同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习得阅读方法,提高整体认知能力,初步学会比较思辨,享受阅读乐趣,成为积极、智慧、思辨、快乐的阅读者。

【关键词】童话故事 整本书阅读 快乐阅读

关于第一年段的“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了具体要求: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书,想象故事中的画面,学习讲述书中的故事。

童话故事以学生化的语言、生动的形象、曲折的情节,构建奇幻、有趣的想象天地,是帮助学生认识世界、涵养精神品质的重要文学载体。但是在实际整本书阅读中常常存在一些共性问题:阅读零碎缺少整体性;情境无趣缺少召唤性;策略不足缺少指导性;为读而读缺少思辨性。教师应积极甄选优秀童话作品推荐学生阅读,设计整本书阅读任务,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习得阅读方法,提高整体认知能力,初步学会比较思辨,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一、多形式启读——成为积极的阅读者

学生天性爱故事,富于想象,但是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有限、自控力不足往往难以对阅读童话故事保有长久的阅读热情。因此,教师应开发多种形式的启读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突破心智年龄局限,促使学生自发自愿地去阅读,成为积极的阅读者。

如孙幼军先生的《小猪唏哩呼噜》讲述了小猪唏哩呼噜的历险故事和生活故事,语言活泼俏皮,情节安排巧妙。故事由八个有关联又相对独立的小故事组成,人物多、篇幅长,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阅读难度。教师可以设计有效的启读方式,让每一个学生满怀好奇地叩开阅读的大门,兴致勃勃地读起来。

(一)创设阅读情境

富有童心童趣的阅读情境能召唤学生进入故事世界,与童话人物共同经历喜怒哀乐。创设童真有趣的阅读情境,用童话的方式打开故事,像交朋友一样邀请学生阅读,用明白亲切的话语告知阅读的任务,使得阅读不再是枯燥的读书,而是激动人心的冒险和游戏,这对学生而言有难以抗拒的吸引力。

在《小猪唏哩呼噜》的整本书阅读活动中,笔者设计了“小猪,你好呀”“小猪不简单”“快乐的秘密”“小猪冲冲冲”四个任务情境。每个任务活动都附有亲切的引导语,如“唏哩呼噜是一只小猪,我们去和他做朋友吧!”“小朋友,故事读完了,喜欢小猪唏哩呼噜吗?我们一起来把小猪的故事做成游戏棋吧!”热情的邀请使得阅读任务就像同龄朋友一样,能牵起学生的小手,引导学生认识小猪、自主有序阅读;了解故事、发现小猪优点;比较阅读,发现快乐秘密;制作游戏,学会行为判断。

(二)看目录找故事

目录是整本书的缩影,读懂目录,就能知道故事的主要内容,也能找到故事从哪一页开始,到哪里结束,能帮助学生快速找到想要阅读内容的具体位置。在启读课上,引导低年级学生初步学会看目录,从标题中了解主要内容,明确自己喜欢故事的对应页码,翻阅自己喜欢的故事。

《小猪唏哩呼噜》的启读环节设计了“看一看图片,连一连故事,填一填页码”的活动。学生根据图片猜测故事,把图片与标题连线,然后在目录页找到对应的页码,这样,学生就能快速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故事,同时也为下一个环节的有序阅读做好了准备。

(三)打卡阅读记录

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把阅读当成生活必需,勤阅读、爱阅读。打卡阅读记录就体现了阅读的习惯引领。教师通过制订个性化、趣味性的阅读计划表,合理规划阅读时间,分配阅读内容。定时定量的阅读活动能激励低年级学生持续阅读。

如《小猪唏哩呼噜》阅读记录卡,把八个小故事分成八个独立小任务,既保证了低年级学生定量阅读的进阶性,又保证了每个小故事的阅读完整性。在每天的阅读任务中,学生可以用“点亮星星”的方式记录阅读痕迹,简单又不失趣味,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成就感。

二、多策略助读——成为智慧的阅读者

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教师要以阅读者为中心,提供多种阅读策略,辅助学生梳理人物关系,了解主要情节,感受人物形象,从而引领学生有滋有味地读下去。

(一)整理人物关系

童话故事里的主人公或善良机智,或可爱淘气,或聪明勇敢,深受学生喜爱。学生在阅读故事时,往往会与主人公同悲喜、共命运。童话不论篇幅长短,人物数量多少,故事角色基本都是围绕主人公塑造的,采用填写圆环图等富有童趣的助读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整理人物之间的关系。在分析整理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思维将更加清晰。

(二)梳理故事情节

低年级学生偏爱直观的形象,对抽象的文字感受力弱,整体认知能力较差,需要辅以支架和桥梁了解情节发展,感知故事内容。借助插图、角色、事件等关键信息,以思维导图等可视化手段作为助读策略,唤醒阅读体验,梳理故事情节,能有效提高学生整体认知能力和讲述故事的能力。

《小猪唏哩呼噜》篇幅较长,学生把握故事有比较大的困难。在阅读任务中笔者设计了“填一填情节小火车”的活动,把每个故事细分成三到四个小情节,见图1,分别标注在车厢上。填写“情节小火车”,学生自然而然能回忆起故事的发生、发展、结果。八个小故事,八辆小火车,车厢上的“一句话情节”能辅助学生完整了解故事,清晰讲述故事。

(三)提炼人物特点

童话的主人公往往具有多元立体的特点,包含作者最美好的愿景。怎样让阅读者透过故事全面感知人物形象呢?在充分了解故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聚焦关键情节,用批注词语、写阅读感受、做夸夸卡等阅读策略,从具体情节中感受人物的生动形象,作出自己的评价,提炼特点,汲取作者赋予角色的精神力量。

在《小猪唏哩呼噜》整本书阅读进程中,就安排了“写一写夸夸卡”的活动,学生能够通过回忆小猪的表现,如与八哥一起智斗月牙熊的惊险场景,提炼出小猪聪明又勇敢的优点,感受到立体丰满的小猪形象,自发自觉夸一夸小猪,把小猪当成可亲可敬的小伙伴。

三、多角度赏读——成为思辨的阅读者

童话故事的魅力不仅在于奇幻的想象,更在于其内容通俗易懂,人物善恶分明富于教育意义。在阅读任务的驱动下,运用比较和提问策略,通过展开话题讨论,组织学生从多个角度赏读故事细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读书见解。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悟出做事的办法、待人的态度,学会初步分辨生活中的真善美,体验阅读童话故事的无穷乐趣。

(一)比较阅读,辨析悟理

比较和提问是阅读故事实用又有效的方法。聚焦重要情节,比一比有什么不同,问一问结果怎么样,说一说自己的看法,深层探究故事背后的寓意及道理,悟出作者隐藏在文字中的秘密,学生便开启了深度阅读的大门。

在《小猪唏哩呼噜》中,猴子皮皮和唏哩呼噜都买了新的自行车,他们是用什么方法得到新自行车的呢?狐狸掌柜和唏哩呼噜都开了咨询所,他们是怎么给别人出主意的呢?你赞成谁的做法?在整本书阅读任务中节选了两段故事情节,罗列表格,把不同角色对同一事件的不同做法进行比较。通过辨析讨论,学生能够自主判断,猴子皮皮又哭又闹还不吃饭买来了自行车,小猪唏哩呼噜用自己的劳动挣钱买了自行车,小猪的方法更好,快乐更多。狐狸教顾客用欺骗的手段挣钱,小猪让鸭太太由卖鲜蛋转为卖咸蛋,扭亏为盈,挣到了钱。小猪待人真诚,做事实在,他的秘诀更好,快乐更多。在比较中,在主题讨论中,学生悟出了作者蕴含在故事中的深刻用意:劳动最光荣,待人要真诚。

(二)勾连生活,收获智慧

童话因为运用夸张、象征、拟人等多种艺术手法,所以会不同于真实的生活情节。学生作为童话的主体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难免会产生阅读困惑。这些阅读困惑恰恰是阅读话题的重要来源。尊重学生真实的阅读体验,于困惑处展开赏读交流,学生通过同伴讨论、联系实际、询问家长等方法,能收获生活的智慧。

小猪唏哩呼噜为鸭太太出了一个好主意,晚饭前吃盐就能生下咸鸭蛋,咸鸭蛋比鲜鸭蛋好卖多了,他们赚了很多钱。鸭真的吃盐吗?咸鸭蛋又是怎么来呢?学生在阅读时会产生疑问,这是值得探究的话题。笔者在整本书任务设计中安排了问一问的活动,让学生回家问问爸爸妈妈,然后跟小伙伴交流答案。阅读勾连生活,从书内走向书外,学生能了解咸鸭蛋的制作方法,收获生活的智慧。

四、多渠道创玩——成为快乐的阅读者

学生是天生的游戏者,阅读和游戏相联结,阅读更快乐。整本书阅读之后,阅读任务可以延续,多渠道创玩,组织学生讲故事、演故事、玩故事……丰富阅读收获,分享阅读乐趣。

如《小猪唏哩呼噜》的整本书阅读任务设计了创玩活动—制作游戏棋。每个棋格里都写有一个小故事,图略。根据角色表现,学生判断言行对错,据此在括号里写上相应的“进”或者“退”。在游戏棋的终点前一格,还留有空白格子,给爱阅读、爱思考、爱创造的学生留出了创造空间。制成游戏棋后,与伙伴执子对弈的过程,既是对整本书的内容回顾,又是对文明言行的自我规范。

童话类故事书是学生开启整本书阅读的第一站,教师应该精心设计阅读任务,开展贴近学生需求的活动,巧设阅读支架,提供阅读策略,让童话类故事整本书的阅读充满乐趣和智趣,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这样的阅读体验中,学生逐步成长为积极、智慧、思辨、快乐的阅读者。

【参考文献】

李翠芝.在故事类整本书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J].小学教学设计,2022(Z1).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