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信息技术助力小学数学教学

作者: 许银帆

数字化信息技术助力小学数学教学0

【摘 要】信息时代的教育,数字化信息技术已不再是简单的教学辅助,而是已经与教育深度融合,信息化理念和思想与学科教学相融互通,形成了信息化推动教育、教育推动信息化的“双向奔赴”。文章探讨学科思维与信息思维高阶互动,分析信息化条件下教学的情境化、综合性、探究性特点,论述数字化信息技术对培养学生数学模型思想、推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广泛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数字化 情境化 生本课堂

范良火教授说:“现代信息技术几乎可以改变数学教学的一切,其影响将是革命性的。因为有了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目的、教学手段、教学内容都会发生改变。”如何将信息技术手段巧妙、完美地融合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以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是笔者一直以来追求和研究的方向。笔者将以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图形的学问”一课为例,浅谈数字化信息技术如何助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一、信息技术使教学情境动态化

数字化信息技术需要硬件的配套支持。在学校课堂教学中,平板电脑作为主要的硬件设施发挥着重要作用。信息技术如此普及的现在,小学生本就热衷于平板电脑的使用,因此将其运用在课堂学习中,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游戏最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如何利用平板电脑,将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与游戏相结合?如何让学生从玩游戏中获得数学知识,真正做到在玩中学?

从教材中的情境来看,笔者认为数字化信息技术恰好能够将数学教材中静态的情境图变成动态的,将枯燥无聊的题目要求变得更加有趣。以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图形的学问”为例,课本中的情境是“鼹鼠钻洞”的游戏,可是教材中呈现的是一张静态的图片,配上一句学生并不好理解的话—“任选一个洞口进入,向前走,再任选一个洞口钻出来”,如图1。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也许理解“向前走”有一定难度,因为对于图中的鼹鼠来说,“向前走”并没有明确的方向性,部分学生更是由于没有动手实践的机会无法深刻感受“向前走”的目的是什么。因此,笔者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将“鼹鼠钻洞”的游戏设计成为一个真正动态化的游戏。学生通过平板电脑,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创意,点击相应的按钮,鼹鼠根据学生的选择从一个洞口进入,从另一个洞口出来。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如图2。

也许有的学生没有根据“向前走”的提示,选择从任意一个洞口进入,从任意一个洞口出来,则游戏会出现“禁止”的手势,如图3。

通过数字化信息技术,将“鼹鼠钻洞”的游戏情境动态化,真正做到让学生在玩中学。通过游戏的探索,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向前走”这一游戏规则,从而为后续有序的数图形打下基础。

借助平板电脑,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真正做到了将情境“化静为动”,让数学课堂充满趣味性,从而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信息技术使组织教学多样化

数学学科是一门具有抽象性的学科,数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教学的过程中难免遇到难以理解的数学问题,这时就需要更加直观的展示。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对抽象的数学概念进行直观表述,这对于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直观性和高效性具有不可或缺的帮助。

优秀的数学教师在课堂中常常有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能够时刻关注到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关键性生成。一堂好的数学课既要有充分的预设,也应有精彩的生成。信息化技术则能够及时抓住课堂中学生精彩的生成。

以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图形的学问”为例,在学生充分玩过 “鼹鼠钻洞”的游戏后,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要研究的数学问题:“鼹鼠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钻洞路线?”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利用平板电脑在操作界面进行画一画、数一数、算一算等学习活动,也许学生能够生成很多不一样的做法。这时教师利用屏幕抓取的功能可以随时抓取精彩的瞬间,例如:有的学生是直接在路线图上来画的,有的学生是将线路图转化成线段图来数,有的学生按照线段的端点来数,有的学生按照基本线段来数,有的学生数对了,有的学生数错了,如图4。

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及时抓取和录制学生的作品,在作小组汇报的时候进行情景再现,将学生精彩的生成展示出来,并邀请学生作交流讨论,营造更多的生生互动环节,真正做到先学后教,以生为本。

三、信息技术使课堂练习直观化

传统的课堂练习在学生完成之后,教师无法有针对性地作梳理和讲解,只能根据已有经验对部分习题进行评价,这样会浪费课堂的宝贵时间。

如果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将课堂习题置入平板电脑中,学生完成后直接提交至后台,后台大数据就可以对学生完成的情况及时作数据分析。教师通过后台统计的结果,有针对性地对正确率较低的题目作讲解梳理,大大增加了课堂学习的实效性。

因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让课堂练习更加直观化、数据化,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信息技术使教师备课高效化

小学数学知识的逻辑性较强,因此对于教师备课时的要求也比较高。教师想要学生在课堂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就需要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学习的思维和技巧。教师在备课时,可准备各式各样的精美教具和学具,并设计动态化的课件。

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可以直接在平板电脑上对教师提供的素材进行复制、移动、切割、对折、画图等简易操作。某些复杂的操作活动,可以利用微课视频、动画演示的功能更加直观地呈现。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备课,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信息化手段的便捷给备课提供了很多的方便,但是教师在备课时仍然要注意教学设计的预设与生成。充分做好预设,有效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丰富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学习中。同时也要注意避免让屏幕代替黑板,应该保留关键的板书。

五、信息技术使课堂模式创新化

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现今的小学数学课堂产生了很多新模式,像慕课、生本课堂、学本课堂、翻转课堂等,多媒体平台的使用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又拓展了学生学习的视野,有助于开展学生个性化教学。

以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图形的学问”为例,教师可以将“鼹鼠钻洞”的游戏通过多媒体平台提前推送给学生。学生在上课前已经玩了这个游戏,在正式上课的时候,可以直接进入交流环节。教师可以节省出更多时间指导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学习,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实现分层教学,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数字化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多样化的素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增加了有趣的媒体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真正做到了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化。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数字化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融合已经是教育改革的迫切需求,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师,应努力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有机结合。

小学数学课堂在信息技术的助力下一定能够得到明显优化,这也能够让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提升,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手段、提升信息化水平, 我们更要看清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与必然趋势,将信息技术手段巧妙地、精准地融合到课堂教学中,让数字化信息技术助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具有趣味性、直观性、高效性。

【参考文献】

唐彩斌.怎样教好数学:小学数学名家访谈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